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4.甲狀腺主要是由許多濾泡上皮細胞組成的,甲狀腺激素包括四碘甲狀腺原氨酸(T4)和少量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人體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具有很強的攝取碘的能力.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內碘的濃度比血液高20~25倍.圖為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中甲狀腺素的形成過程圖(TG:甲狀腺球蛋白;T:酪氨酸;MIT:一碘酪氨酸DIT:二碘酪氨酸),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濾泡上皮細胞從血漿中攝取氨基酸,在核糖體合成甲狀腺球蛋白的前體,繼而在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加工并濃縮形成分泌顆粒,再以胞吐方式排放到腺泡腔內貯存.
(2)濾泡上皮細胞能從血漿中以主動運輸?shù)姆绞綌z取I-,I-經過過氧化物酶的催化作用而活化后進入濾泡腔內與甲狀腺球蛋白結合,形成碘化的甲狀腺球蛋白.
(3)濾泡上皮細胞在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的作用下,以胞吞方式攝取濾泡腔內的碘化甲狀腺球蛋白,成為膠質小泡,膠質小泡與圖中L所示的溶酶體(細胞器)融合,碘化甲狀腺球蛋白被L內水解酶分解形成大量四碘甲狀腺原氨酸(T4)和少量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即甲狀腺激素素,于細胞基底部釋放入血.
(4)甲狀腺激素進入靶細胞與核受體結合后啟動基因轉錄過程,促進mRNA的形成,加速新蛋白質和和各種酶的生成.幼年缺碘會患呆小癥,這說明甲狀腺激素可以影響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

分析 1、分析題圖可知,該圖是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中甲狀腺素的形成過程圖,由題意知,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內碘的濃度比血液高20~25倍,因此甲狀腺濾泡吸收碘的過程是由低濃度向高濃度運輸,是主動運輸過程.
2、蛋白質合成的場所是核糖體,在核糖體上通過脫水縮合反應過程形成肽鏈,肽鏈依次進入內質網、高爾基體中進行加工形成成熟的分泌蛋白.
3、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過程是通過轉錄和翻譯過程實現(xiàn)的,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形成mRNA的過程,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形成具有一定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質的過程.

解答 解:(1)甲狀腺球蛋白的前體是在核糖體上,以氨基酸為原料,通過脫水縮合反應合成的;甲狀腺球蛋白的前體在核糖體上形成后,要依次經過內質網、高爾基體進行加工.
(2)由題意知,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內碘的濃度比血液高20~25倍,即甲狀腺濾泡吸收碘的過程是主動運輸過程;由題圖可知,I-經過過氧化物酶的催化作用而活化后進入濾泡腔內與甲狀腺球蛋白結合,形成碘化的甲狀腺球蛋白.
(3)促甲狀腺激素由垂體分泌,作用于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攝取甲狀腺球蛋白的方式是胞吞;由題意知,L細胞器含有水解酶,因此是溶酶體.
(4)mRNA的形成的過程是轉錄過程;甲狀腺激素進入靶細胞與核受體結合后啟動基因轉錄過程,促進mRNA的形成,加速新蛋白質和和各種酶的生成.幼年缺碘會患呆小癥,這說明甲狀腺激素可以影響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
故選:
(1)核糖體   內質網   高爾基體
(2)主動運輸   過氧化物酶  
(3)垂體   胞吞   溶酶體
(4)轉錄過程  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

點評 本題旨在考查學生理解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甲狀腺激素的分級調節(jié)、轉錄和翻譯過程等知識要點,把握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絡,并應用相關知識結合題圖信息進行推理、解答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東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種昆蟲長翅A對殘翅a為顯性,直翅B對彎翅b為顯性,有刺剛毛D對無刺剛毛d為顯性,控制這3對性狀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體上�,F(xiàn)有這種昆蟲一個體細胞的基因型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長翅與殘翅、直翅與彎翅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B.若無變異,該昆蟲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產生的精細胞基因型有4種

C.細胞有絲分裂后期,移向細胞同一極的基因有A、a、b、b、D、d

D.為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必須用基因型為aabbdd的異性個體來與該昆蟲進行交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黑龍江省高三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7分)假設A、b代表玉米的優(yōu)良基因,這兩種基因是自由組合的。現(xiàn)有AABB、aabb兩個品種,為培育出優(yōu)良品種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圖所示。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由品種AABB、aabb經過①②③過程培育出新品種的育種方式稱為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

(2)若經過過程②產生的子代總數(shù)為1 552株,則其中基因型為AAbb的植株在理論上有______株�;蛐蜑锳abb的植株經過過程③,子代中AAbb與aabb數(shù)量比是___________。

(3)過程⑤常采用___________技術得到Ab個體。與過程①②③的育種方法相比,過程⑤⑥的優(yōu)勢是________。

(4)與過程⑦比較,過程④的明顯優(yōu)勢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將等量的、微量的NH4+、PO43-、K+、Ca2+共同置于100mL蒸餾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鮮的水稻根尖,一段時間后,測定溶液中上述四種離子和水的含量變化(見下表).實驗結果可以說明( �。�
項目H2ONH4+K+Ca2+PO43-
減少量2%23%12%37%14%
A.根對水的吸收和對礦質離子的吸收是兩個獨立的過程
B.根對礦質離子的吸收不是等比例進行的
C.根細胞吸收礦質離子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D.根吸收礦質離子的過程不受溫度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已知圖1為某蛋白質的肽鏈結構示意圖(其中數(shù)字為氨基酸序號),其中二硫鍵(─S─S)是由2個-SH基脫掉兩個氫原子形成的,可以將肽鏈折疊成特定的空間結構;圖2為部分肽鏈放大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蛋白質是由124 個氨基酸分子,失去123 個分子的水形成的.氨基酸分子的結合方式叫做脫水縮合,連接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叫做肽鍵可用圖2中的③表示(填序號)
(2)圖2中部分肽鏈中氨基酸種類不同,是由R基 決定的,其編號是①、②、④、⑥.
(3)該化合物的組成元素有C、H、O、N、S,該肽鏈至少有2 個游離的羧基.形成該蛋白質的過程中其相對分子量減少2222.
(4)請寫出氨基酸分子的通式:
(5)假設有一個十肽,分子式為CxHyOzNmSn,組成該肽的氨基酸只有圖2中的幾種,含的②氨基酸有m-10個,含有⑥的氨基酸有n 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某棄耕地的主要食物鏈由植物→田鼠→鼬構成.生態(tài)學家對此食物鏈能量流動進行了研究,結果如表,單位是J/(hm2•a).
植物田鼠
固定的太陽能攝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攝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10111.05X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
(1)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結構包括食物鏈食物網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能量從田鼠傳遞到鼬的效率是3%.
(2)田鼠和鼬都是恒溫動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長發(fā)育繁殖,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熱能形式散失.
(3)在研究能量流動時,可通過標志重捕法調查田鼠種群密度.在2hm2范圍內,第一次捕獲標記40只田鼠,第二次捕獲30只,其中有標記的15只.該種群密是40只/hm2.田鼠的種群密度是由出生率死亡率遷入遷出率決定的.
(4)鼬能夠依據(jù)田鼠留下的氣味去獵捕后者,田鼠同樣也能夠依據(jù)鼬的氣味或行為躲避獵捕.可見,信息能夠調節(jié)種間關系,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關于生物膜結構和功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肌細胞的細胞膜上有協(xié)助葡萄糖跨膜運輸?shù)妮d體
B.細胞膜上的受體是細胞間信息交流必需的結構
C.質壁分離過程中,細胞吸水能力逐漸加強
D.胰島素分泌到細胞膜外需要耗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大菱鲆是我國重要的海水經濟魚類.某同學嘗試對其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進行研究.
(1)查詢資料得知,18℃時,在不同pH條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圖1.由圖可知,在各自最適pH下,三種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幽門盲囊蛋白酶.
(2)資料表明大菱鲆人工養(yǎng)殖溫度常年在15-18℃之間.學習小組假設: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適溫度在15-18℃間.他們設置15℃、16℃、17℃、18℃的實驗溫度,探究三種酶的最適溫度.
①探究實驗中以干酪素為底物.干酪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②胃蛋白酶實驗組實驗的pH應控制在2.
③為了控制實驗溫度,裝有酶和底物的試管應置于水浴中以保持恒溫.單位時間內底物消耗量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關于細胞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的表述錯誤的是(  )
A.多細胞的生物體由于細胞的分化,導致構成該生物體的細胞也呈現(xiàn)多樣性
B.組成不同細胞的化學元素的種類大體相同
C.細胞的統(tǒng)一性說明生物之間存在著或近或遠的親緣關系
D.不同細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結構,即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