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環(huán)境中的污染物能使處于分裂期的細胞產(chǎn)生缺失著絲點的染色體片段,當子細胞進入下一次分裂間期時,這些染色體片段便濃縮在主核(細胞核)之外,形成了微核(如圖1所示).蠶豆(2n=12)根尖微核測試技術被列為國家監(jiān)測水質(zhì)污染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某研究小組利用微核測試技術進行“校園內(nèi)池塘水污染情況調(diào)查”的主要實驗步驟:
①浸種催芽:將大小均勻的蠶豆種子,在25℃等適宜條件下浸泡、催芽,待大部分根長至1-2cm左右,即可選作實驗材料.
②采集池塘水樣:從校園池塘的5個不同地段采集水樣.
③待檢測水樣處理根尖及恢復培養(yǎng):選取步驟①中根長度一致、生長良好的種子30粒,隨機均分為6組,分別放入5個盛有待檢測水樣和1個盛有蒸餾水的培養(yǎng)皿中,液體量以浸沒根尖為限.在25℃下處理24h后,取出種子,用蒸餾水漂洗三次,洗凈后再置入鋪有濕潤濾紙的瓷盤中,25℃下恢復培養(yǎng)24h.
④制作蠶豆根尖臨時裝片:切取各培養(yǎng)條件下獲得的蠶豆根尖,用卡諾氏液固定細胞中的染色體后,按正常步驟制作根尖臨時裝片.
⑤觀察統(tǒng)計實驗結果.
請分析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實驗過程中,用檢測水樣處理后,需要在25℃下恢復培養(yǎng)24h,主要目的是促使細胞進入下一細胞周期的間期,便于觀察微核.
(2)制作蠶豆根尖細胞臨時裝片的主要步驟是解離→漂洗→染色→制片(以文字和箭頭表示).實驗過程中,用龍膽紫染液對蠶豆根尖細胞的染色體(染色質(zhì))進行染色,以便于鏡檢.
(3)從生物變異的類型來看,微核的產(chǎn)生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通常選擇間期細胞進行微核統(tǒng)計的原因是間期細胞核完整,有利于區(qū)分細胞核和微核.
(4)實驗人員在高倍鏡下很難發(fā)現(xiàn)如圖2所示的蠶豆根尖細胞分裂圖象,主要原因是該時期(有絲分裂中期)在細胞周期中所占比例很小.
(5)若要獲得四倍體的蠶豆細胞,可用秋水仙素(填試劑)處理蠶豆幼苗的莖尖適宜時間,處理后的植株莖尖細胞染色體組數(shù)可能是2或4或8.

分析 1、解離: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點取根,因此時間是洋蔥根尖有絲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質(zhì)量分數(shù)為15%的氯化氫溶液和體積分數(shù)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溫下解離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軟后,用鑷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約10min.
3、染色:把洋蔥根尖放進盛有質(zhì)量濃度為0.01g/mL或0.02g/mL的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的培養(yǎng)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凈載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將染色的根尖用鑷子取出,放入載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鑷子尖把根尖弄碎,蓋上蓋玻片,在蓋玻片再加一載玻片.然后,用拇指輕輕地壓載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載玻片,既制成裝片.
5、觀察:
①、低倍鏡觀察把制成的洋蔥根尖裝片先放在低倍鏡下觀察,要求找到分生區(qū)的細胞,它的特點是: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正在分裂.
②、高倍鏡觀察找到分生區(qū)的細胞后,把低倍鏡移走,直接換上高倍鏡,用細準焦螺旋和反光鏡把視野調(diào)整的既清晰又較亮,直到看清細胞物象為止.仔細觀察,找到處于有絲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和間期的細胞.

解答 解:(1)蠶豆根尖微核測試被列為國家監(jiān)測水質(zhì)污染的規(guī)范方法之一,檢測水樣處理后,蠶豆根尖細胞產(chǎn)生變異,但變異數(shù)目較少.在25℃下恢復培養(yǎng)24h,主要讓變異細胞在適宜溫度下增殖產(chǎn)生更多的變異細胞,利于觀察更多的微核.
(2)制作蠶豆根尖細胞臨時裝片的主要步驟是解離→漂洗→染色→制片.實驗過程中,用改良的苯酚品紅染液對蠶豆根尖細胞的染色體(質(zhì))進行染色,以便于鏡檢.
(3)從生物變異的結構類型來看,微核的產(chǎn)生屬于染色體變異.通常選擇間期細胞進行微核統(tǒng)計的原因是間期細胞核完整,有利于將細胞核與微核區(qū)分開來.
(4)實驗人員在高倍鏡下很難發(fā)現(xiàn)如圖2所示的蠶豆根尖細胞分裂圖象,主要原因是該時期(或“有絲分裂中期”)在細胞周期中所占比例很。
(5)若要獲得四倍體的蠶豆細胞,可用秋水仙素處理蠶豆幼苗的莖尖適宜時間,處理后的植株莖尖細胞如果是染色體數(shù)目未加倍,則染色體組數(shù)是2;如果是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則染色體組數(shù)是4,如果是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后進入到有絲分裂的后期,則染色體組數(shù)是8.
故答案為:
(1)促使細胞進入下一細胞周期的間期,便于觀察微核
(2)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染色體(染色質(zhì))
(3)結構     間期細胞核完整,有利于區(qū)分細胞核和微核
(4)該時期(有絲分裂中期)在細胞周期中所占比例很小
(5)秋水仙素   2或4或8(答全給分,多答不給分)

點評 本題考查了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的相關內(nèi)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圖為部分細胞結構及某些蛋白質(zhì)的分布情況,據(jù)圖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據(jù)圖1可知,該細胞與藍藻細胞的主要區(qū)別是該細胞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
(2)C蛋白只能與特定的分子結合,從而引起細胞內(nèi)一系列變化,這能體現(xiàn)細胞膜能進行細胞間信息的交流功能.
(3)已知圖2中蛋白質(zhì)B和C的合成過程與分泌蛋白相似,因此,可推知與蛋白質(zhì)B、C合成、加工密切相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內(nèi)質(zhì)網(wǎng)、高爾基體及線粒體.在合成B、C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水,水中的氫是來自于氨基和羧基.
(4)性激素的合成與圖1中的3(填圖中數(shù)字)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為某哺乳動物某個DNA分子中a、b、c三個基因的分布狀況,其中Ⅰ、Ⅱ為非基因序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a、b、c中任意一個基因發(fā)生突變,都會影響其他兩個基因的表達
B.在減數(shù)分裂四分體時期,a、b之間可發(fā)生互換
C.提高突變頻率的因素可分為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
D.若b基因內(nèi)堿基對替換,會引起a、c基因及其所在DNA分子序列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為某核苷酸長鏈的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圖中所示為脫氧核苷酸長鏈B.2可以組成RNA成分
C.3可以組成RNA成分D.5可能在細胞質(zhì)中找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各項組合中,能體現(xiàn)生命系統(tǒng)由簡單到復雜的正確順序是( 。
①一個紅蘋果     ②血液    ③白細胞     ④變形蟲      ⑤血紅蛋白     ⑥SARS病毒     
⑦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的所有大熊貓   ⑧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鳥 ⑨一片桃園    ⑩一個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B.③②①④⑦⑩⑨C.③②①④⑦⑧⑩⑨D.⑤②①④⑦⑩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黑龍江雙鴨山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試生物B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如圖所示的生理過程(圖中④代表核糖體,⑤代表多肽鏈)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圖中所示的生理過程包括轉(zhuǎn)錄和翻譯

B.圖中所示的過程發(fā)生在原核細胞中

C.遺傳信息由③傳遞到⑤需要RNA作中介

D.圖中①在該過程中不起作用,由此可確定①在遺傳上不具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是探究光照對綠蘿養(yǎng)殖影響的實驗數(shù)據(jù)結果.請分析回答問題:

(1)圖中限制a點綠蘿凈光合速率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是光照強度.該點呼吸作用產(chǎn)生的CO2的去向是被葉綠體利用和擴散到外界環(huán)境.
(2)實驗結果表明適度遮光可以提高綠蘿的凈光合速率.出現(xiàn)上述結果的原因包括:
①夏季中午,強光下溫度過高,蒸騰作用過強,導致氣孔關閉,CO2吸收量顯著下降.
②經(jīng)進一步觀察發(fā)現(xiàn),在陰暗環(huán)境中綠蘿葉片的顏色(綠色)明顯加深,說明遮光后葉綠素含量增加,增強了對光照的吸收和利用.
③遮光起到了降溫的作用,降低了植物的呼吸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關于原核生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水華的發(fā)生與藍藻類生物密切相關
B.藍藻雖無葉綠體,但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C.細菌都是進行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異養(yǎng)生物
D.乳酸菌沒有核膜,但也具有遺傳物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物質(zhì)中,在核糖體上合成的是( 。
①性激素  
②抗體  
③淀粉  
④唾液淀粉酶
⑤纖維素 
⑥胰島素.
A.②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