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統(tǒng)一性和生物進化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生殖隔離是指不同種個體間無法交配,不能產(chǎn)生后代的現(xiàn)象
B.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基本的遺傳密碼,體現(xiàn)了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
C.若變異的性狀影響了個體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選擇就可能發(fā)生作用
D.可遺傳變異是進化性變化得以發(fā)生的前提,自然選擇是進化的動力

分析 1、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fā)展,這就是共同進化,通過漫長的共同進化形成了生物多樣性;
2、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3、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包括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地理隔離是指同一種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得種群間不能發(fā)生基因交流的現(xiàn)象.生殖隔離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親緣關系接近的類群之間在自然條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產(chǎn)生后代或不能產(chǎn)生可育性后代的現(xiàn)象.新物種的形成不一定會經(jīng)過地理隔離,但一定會經(jīng)過生殖隔離.

解答 解:A、生殖隔離是指不同物種之間在自然條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產(chǎn)生后代或不能產(chǎn)生可育性后代的隔離機制,A錯誤;
B、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基本的遺傳密碼,體現(xiàn)了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B正確;
C、若變異的性狀影響了個體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選擇就可能發(fā)生作用,C正確;
D、可遺傳變異是進化性變化得以發(fā)生的前提,自然選擇是進化的動力,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生物多樣性、統(tǒng)一性和生物進化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注意生殖隔離有兩種情況:自然條件下不交配、能交配也不能產(chǎn)生后代或不能產(chǎn)生可育性后代.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各組性狀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
A.豌豆種皮的綠色與子葉的黃色B.狗的黃毛與兔的黑毛
C.羊的白毛與黑毛D.兔的長毛與細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有關胚胎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胚胎分割是指借助一定的技術將早期胚胎一分為二
B.可用性腺激素處理使母畜超數(shù)排卵
C.選用同種、同期發(fā)情的母畜作受體時,基本上不會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
D.試管動物是指從體外受精到完成整個胚胎發(fā)育都在體外的“試管”中進行所得到的動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物質(zhì)全部屬于人體內(nèi)環(huán)境的組成成分的是( 。
A.氨基酸、麥芽糖、二氧化碳、鈉離子B.血紅蛋白、鈣離子、脂肪、葡萄糖
C.甲狀腺激素、氧氣、尿素、血漿蛋白D.呼吸酶、脂肪酸、載體、膽固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不分裂的細胞中,含有一個染色體組的是( 。
A.單倍體小麥的體細胞B.雄性蜜蜂的體細胞
C.人體成熟的紅細胞D.白化玉米幼苗的體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某同學對生物中的一些“根本原因(或來源)”進行歸納,其中不恰當?shù)氖牵ā 。?table class="qanwser">A.生物多樣性的根本原因是蛋白質(zhì)的多樣性B.生殖隔離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種群基因庫的不同C.基因突變是生物產(chǎn)生變異的根本來源D.生物進化的根本原因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紫羅蘭單瓣花(A)對重單瓣花(a)為顯性,右圖所示為一變異品系,A基因所在的染色體缺失了一片段,該變異不影響A基因的功能.發(fā)生變異的個體中,含缺失染色體的雄配子不育,但含缺失染色體的雌配子可育.現(xiàn)將該個體自交,子代單瓣花與重單瓣花分離比為( 。
A.2:1B.1:0C.1:1D.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遼寧部分重點高中協(xié)作校高三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關生態(tài)學的基本原理在實際生產(chǎn)中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捕魚時盡量捕食成熟的魚,有利于魚類資源的持續(xù)利用

B.用性引誘劑誘捕害蟲,能影響害蟲的性別比例從而降低出生率

C.稻田里的水稻呈高低錯落分布,使群落呈垂直結構,提高光能利用率

D.農(nóng)田除草能調(diào)整能量流動的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qū)θ祟愑幸娴牟糠?/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河北保定高三下學期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某同學利用自己所學的生物技術自制酸奶,實驗方案如下:

材料用具:純牛奶、原味酸鈉;帶蓋瓶子、勺子、可調(diào)溫電飯鍋。

制作方法:

(1)將瓶子(連同蓋子)、勺子放在電飯鍋中加水煮沸10分鐘。

(2)瓶子稍冷卻后,向瓶子中倒入牛奶,再放入電飯鍋中沸水浴加熱10分鐘。

(3)待牛奶冷卻至40℃左右(不燙手)時倒入牛奶量1/5的酸奶作“引子”,用勺子攪拌均勻,擰緊瓶蓋。

(4)將電飯鍋溫度調(diào)至40℃,繼續(xù)保溫7-8小時。

請回答:

(1)將瓶子等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子”指的是酸奶中的___________,其在發(fā)酵過程中完成的主要化學反應是_______________(填反應式)。與該菌種比較,醋酸菌的代謝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牛奶冷卻后才能導入“引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將瓶蓋擰緊是為了保持_______________條件。

(4)適量飲用酸奶有利于改善腹脹、消化不良等癥狀,其原理是酸奶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消化道中的部分食物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一名同學在重復相同實驗時,為避免雜菌污染向牛奶中加入了青霉素,結果發(fā)酵失敗,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