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4.蘆葦是我國主要的造紙原料,但多數(shù)蘆葦?shù)睦w維短、品質較次.如果在蘆葦生長期用一定濃度的某種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處理,就可以使蘆葦纖維長度增加50%左右.這種調節(jié)劑是(  )
A.赤霉素B.乙烯利C.2,4-DD.青鮮素

分析 五大類植物激素的作用:

名稱合成部位存在較多的部位功能
生長素幼嫩的芽、葉、發(fā)育中的種子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位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fā)芽,也能抑制發(fā)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赤霉素未成熟的種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體內①促進細胞伸長,從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進種子萌發(fā)和果實發(fā)育
細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細胞分裂的部位促進細胞分裂
脫落酸根冠、萎蔫的葉片將要脫落的器官和組織中①抑制細胞分裂②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乙烯植物的各個部位成熟的果實中較多促進果實成熟

解答 解:A、赤霉素能促進細胞伸長,從而引起植株增高,A正確;
B、乙烯利能促進果實成熟,不能引起植株增高,B錯誤;
C、生長素類似物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C錯誤;
D、青鮮素能抑制植物細胞生長與分裂從而抑制發(fā)芽,被用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鮮,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植物激素,要求考生識記五大類植物激素的功能;識記生長素的作用及作用的兩重性,掌握生長素類似物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關于種群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種群密度是種群最的數(shù)量特征
B.性比率對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有一定的影響
C.估算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確定種群密度的大小
D.幼年個體和老年個體各占30%的種群,種群密度可能會保持相對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沖動在反射弧中的傳導是單方向的,其根本原因是( 。
A.只有感受器下才能感受刺激B.只有效應器能夠接受神經沖動
C.沖動在突觸的傳遞是單向的D.沖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單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請根據(jù)噬菌體浸染細菌的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噬菌體DNA復制時,細菌除了提供原料外,還提供能量、酶.
(2)合成噬菌體的蛋白質是在細菌中的核糖體上進行的.
(3)35S標記的噬菌體浸染細菌時,離心后的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攪拌不充分,少量35S標記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吸附在細菌表面沒有分離.
(4 )后來赫爾希和蔡斯在子代噬菌體中檢測到被32P標記的DNA,表明DNA具有連續(xù)性,說明DNA是遺傳物質.在子代噬菌體中不能(填“能”或“不能”)找到兩條鏈都被32P標記的DNA.
(5)該實驗在設計思路上的關鍵點是設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單獨地、直接地觀察各自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有關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是指內環(huán)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恒定不變
B.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C.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不參與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
D.當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遭到破壞時,必將引起糖尿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1中的圖Ⅰ是縮手反射相關結構圖,圖Ⅱ是圖Ⅰ中某一結構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圖Ⅲ表示離體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時膜內外電荷的分布情況.請據(jù)圖回答:

(1)圖Ⅰ中①表示的結構是感受器,圖Ⅱ是圖Ⅰ中⑥(填數(shù)字)的亞顯微結構放大模式圖,圖Ⅱ中的 B 是下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膜.
(2)如圖Ⅰ,興奮通過突觸的傳遞速度比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速度要慢(快、慢)得多.圖Ⅱ中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的方向只能是A→B(用A、B及箭頭表示),原因是由于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
(3)圖Ⅲa、b、c中,興奮部位是b.在興奮部位和相鄰的未興奮部位之間,由于電位差的存在而發(fā)生電荷移動,這樣就形成了局部電流.
(4)有同學說神經遞質都是有機物,你認為錯誤(填“正確”或“錯誤”).突觸后膜上的“受體”與相應神經遞質結合,會引起圖Ⅱ中 B 細胞產生興奮(或抑制),使突觸后膜的電位發(fā)生變化.
(5)用電表測定槍烏賊的粗大神經纖維表面的電位變化,如圖2所示中陰影部分表示神經沖動傳導的部位,其中符合事實的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江西贛州十三縣(市)高二下期中聯(lián)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某研究所對兩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了跟蹤調查,請根據(jù)相關調查材料回答問題。

(1)下圖表示某種魚遷入此生態(tài)系統(tǒng)后的種群數(shù)量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請分析回答:

①A、B圖中能反映該魚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曲線是 。

②這種魚在t2時期后,種群數(shù)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 有限,種內斗爭加劇使種群的增長停止。

③在t1時該種群的年齡組成可能為

④若在t2時種群數(shù)量為N,為保持這種魚類資源的可持續(xù)增長,應使這種魚捕撈后的種群數(shù)量保持

水平。

(2)調查紅樹林中主要植物的種群數(shù)量時,常用 法。紅樹林群落的垂直結構既能提高群落

利用 等環(huán)境資源的能力,又為動物的分層提供了 和食物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江西贛州十三縣(市)高二下期中聯(lián)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山區(qū)坡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嚴重,人們根據(jù)不同坡度,分別采取保護性耕作、經濟林種植和封山育林對其進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內,經歷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個階段,其典型物種①、②、③的種群密度變化如圖所示。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A.c點后,該群落中最終占主導地位的植被類型一定是喬木

B.圖中a→b階段,物種②種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遷入率大于遷出率

C.圖中0→a階段,群落中不存在分層現(xiàn)

D.圖中b→c階段,物種②比物種①更能耐受弱光環(huán)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河南新鄉(xiāng)第一中學高二下第六次周練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哺乳動物的一個初級精母細胞和一個初級卵母細胞,經減數(shù)分裂產生的成熟生殖細胞數(shù)目分別是

A.一個精子和一個卵細胞 B.一個精子和四個卵細胞

C.四個精子和四個卵細胞 D.四個精子和一個卵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