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是某一動物物種遷入一個適宜環(huán)境后的增長曲線圖,請回答:

(l)圖中的增長曲線是_______形,表示K值的一點是_________。

(2)圖中表示種群增長速率最大的點是___________。

(3)遷入種群第2年后,增長明顯加快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

(4)第8年后,種群數(shù)量趨于穩(wěn)定,阻礙種群繼續(xù)增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___________。

(5)下面左圖表示某鼠遷入新的環(huán)境后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

a.下圖中能反映鼠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曲線是( )

b.對該鼠的種群密度的調(diào)查,在一區(qū)域,t1時進行第一次捕獲并標志20只,在t2時進行第二次捕捉,并捕獲未標志的90只,標志的10只,那么t1時該鼠的種群數(shù)量應為( )

A.大于180只 B.等于180只 C.等于200只 D.小于200只

c.在t1時該種群的年齡組成最可能為 ,判斷的根據(jù)是__________。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寧夏石嘴山市高三上學期10月考生物2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對于多細胞生物而言,下列有關(guān)細胞生命歷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分化后染色體的數(shù)目發(fā)生改變

B.細胞癌變是所有細胞都要經(jīng)歷的一個階段

C.皮膚上的老年斑是細胞衰老的產(chǎn)物

D.人體各種組織細胞的衰老是同步進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江蘇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是某一生物個體的細胞分裂示意圖和染色體、染色單體、DNA分子數(shù)目關(guān)系圖。請回答以下問題:

(1)若圖I中的2和6表示兩個Y染色體,則此圖可以表示的細胞是____________。

A.體細胞 B.初級卵母細胞

C.初級精母細胞 D.次級精母細胞

(2)該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最多有_______條,一個染色體組中所有染色體都來自父方(或母方)的幾率是_________。假設該生物的一個初級精母細胞中的一條染色體上的DNA分子用15N 進行標記,正常情況下,在該細胞分裂形成的精子細胞中,含l5N的精子所占比例為__________。

(3)圖II中有__________個染色單體,__________對同源染色體。如果①上某位點有基因B,②上相應位點的基因是b,發(fā)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

(4)圖II細胞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數(shù)量關(guān)系可用圖III中的__________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江蘇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是一對夫婦和幾個子女的簡化DNA指紋,據(jù)此圖判斷,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基因標記

母親

父親

女兒1

女兒2

兒子

I

-

-

-

II

-

-

III

-

-

-

IV

-

-

V

-

-

①基因I和基因II肯定在同一對染色體上

②基因IV與基因II可能位于同一條染色體上

③基因III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

④基因V可能位于Y染色體上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江蘇省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蛙的受精卵發(fā)育成原腸胚的過程中,下列行為在細胞內(nèi)不能發(fā)生的是

A.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B.DNA的半保留復制

C.同源染色體的分離 D.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湖北武漢鋼鐵集團三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分析以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和物質(zhì)循環(huán)的關(guān)系簡圖,不能得出的結(jié)論是( )

A.碳以CO2形式進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離開生物群落返回無機環(huán)境

B.生物圈的物質(zhì)是自給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斷補充的

C.D中包含的生物可能處于食物鏈的最高營養(yǎng)級

D.能量①②③④的總和一定小于生產(chǎn)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湖北武漢鋼鐵集團三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面四個數(shù)量金字塔中的哪一個與植物→蚜蟲→食蚜瓢蟲的食物鏈相符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湖北武漢鋼鐵集團三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為了減小某種昆蟲對農(nóng)作物的危害,人們引入了專門捕食這種昆蟲的蜘蛛。下圖是對這兩個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調(diào)查結(jié)果。下列各項解釋中正確的是( )

A.在Ⅱ期間,蜘蛛數(shù)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B.在Ⅰ期間,若針對害蟲施以殺蟲劑,蜘蛛的數(shù)量將會增加得更快

C.在Ⅱ期間,害蟲數(shù)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

D.在Ⅲ期間,兩個種群之間不再發(fā)生相互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2017學年河南省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用碘液、蘇丹Ⅲ和雙縮脲試劑測得甲、乙、丙三種植物的干種子中含三大類有機物,顏色反應如下表,其中“+”的數(shù)量代表顏色反應的深淺程度,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不正確的是

A. 乙種子中主要含蛋自質(zhì)

B. 碘液、蘇丹Ⅲ和雙縮脲試劑與相應的物質(zhì)發(fā)生的顏色反應分別是藍色、橘黃色和紫色

C. 在觀察顏色時有可能用到顯微鏡

D. 這三種試劑在使用時均不需要水浴加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