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回答下列關于光合作用的問題:

(1)如圖1是葉綠體類囊體膜,該場所反應的產(chǎn)物為ATP、NADPH(或[H])、O2.圖示1中,葉綠素a(P680和P700)接受光的照射后被激發(fā),能釋放勢能高的電子.提取P680和P700所用試劑為無水乙醇.
(2)圖1中ATP(合成)酶除廣泛分布于真核細胞的葉綠體類囊體的薄膜上,還分布于真核細胞的線粒體內(nèi)膜上.
(3)將長勢相同的小麥幼苗分成若干等份,在不同的溫度下先暗處理th,測得其干重即葡萄糖的量的(單位g)變化如圖2中甲曲線所示;再分別置于同一光照強度下照射th后,測得其干重與暗處理前的變化如圖2中乙曲線.請據(jù)圖回答:
①麥葉肉細胞內(nèi)呼吸酶的最適溫度為29℃.
②在此光照強度下照射,參與葡萄糖合成的CO2:C3:C5=1:2:1.
③A點和B點相比,光合作用速率是否相等?不相等,為什么?A點光合作用的速率為5g/h,B點光合作用的速率為9g/h.

分析 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階段的場所依次是細胞質(zhì)基質(zhì)、線粒體基質(zhì)和線粒體內(nèi)膜.有氧呼吸第一階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階段是丙酮酸和水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階段是氧氣和[H]反應生成水,合成大量ATP.無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zhì)基質(zhì),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階段相同.
2、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場所是葉綠體的類囊體膜上):水的光解產(chǎn)生[H]與氧氣,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場所是葉綠體的基質(zhì)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應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還原生成葡萄糖.
3、分析曲線圖:27℃~29℃時,小麥葉肉細胞的呼吸速率逐漸增大;29℃時,小麥葉肉細胞的呼吸速率最大;29℃~30℃時,小麥葉肉細胞的呼吸速率逐漸降低.暗處理1h,測得的小麥幼苗干重即葡萄糖的量即為小麥幼苗的呼吸速率.

解答 解:(1)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光反應發(fā)生在葉綠體類囊體薄膜,物質(zhì)變化有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其產(chǎn)物為ATP、NADPH或[H]、O2,綠葉中色素的提取用到的是無水乙醇.
(2)合成ATP的細胞器除了葉綠體還有線粒體,故ATP(合成)酶除廣泛分布于真核細胞的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還分布在線粒體內(nèi)膜上.
(3)①測定呼吸速率,應在黑暗條件下進行,故從圖中可以看出小麥葉肉細胞內(nèi)呼吸酶的最適溫度為29℃,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凈光合作用,29℃時小麥幼苗的呼吸速率最高為3g,因而該溫度為小麥葉肉細胞內(nèi)呼吸酶的最適溫度.
②在此光照強度下照射,CO2+C5$\stackrel{酶}{→}$2C3,因此參與葡萄糖合成的CO2:C3:C5=1:2:1.
③由于乙曲線為黑暗處理1小時、再光照1小時后獲得的曲線,因而29℃時,A點小麥的凈光合速率為3+1=4g/h,真正的光合速率為4+1=5g/h,;B點小麥的凈光合速率為3+3=6g/h,真正的光合速率為6+3=9g/h.因此A點和B點相比,光合作用速率不相等.
故答案為:
(1)葉綠體       ATP、NADPH(或[H])、O2 無水乙醇
(2)線粒體內(nèi)
(3)①29℃
②1:2:1
③不相等        A點光合作用的速率為5g/h,B點光合作用的速率為9g/h

點評 本題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綜合應用,意在考查學生分析曲線圖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的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通過比較、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的能力及能從圖表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關于植物激素調(diào)節(ji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植物頂端優(yōu)勢的形成是由于側(cè)芽附近的生長素濃度過高和側(cè)芽對生長素較為敏感造成的
B.乙烯具有促進果實形成和成熟的作用
C.脫落酸能夠促進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D.適宜濃度的赤霉素能夠促進細胞伸長,使植株增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珊瑚礁區(qū)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極高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珊瑚蟲能捕食海洋里細小的浮游生物,珊瑚的色彩源于生活在珊瑚蟲消化道中的蟲黃藻,蟲黃藻進行光合作用為珊瑚蟲提供大部分能量.當海水溫度過高時,珊瑚蟲會把蟲黃藻排出體外而變白,隨之死亡.請回答下列問題:
(1)珊瑚蟲和蟲黃藻依次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組成成分中的消費者和生產(chǎn)者.兩者之間存在的種間關系屬于(互利)共生.
(2)珊瑚礁區(qū)物種繁多,不同生物在珊瑚礁區(qū)占據(jù)不同位置,主要通過食物網(wǎng)(營養(yǎng)關系)錯綜鏈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較高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多余空格
(3)造成海水溫度過高,珊瑚蟲變白而死亡的原因可能是人類大量燃燒化石燃料,造成大氣中CO2濃度升高,產(chǎn)生溫室效應的結果.
(4)熱帶珊瑚礁中的某種小魚取食大魚身上的寄生蟲,小魚取食之前,常在大魚面前舞蹈一番,還分泌一種化學物質(zhì),大魚才讓小魚取食.據(jù)此分析,小魚和大魚之間傳遞的信息類型有行為信息、化學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為有關細胞分裂的概念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過程中無紡錘體和染色體出現(xiàn),只發(fā)生在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中
B.②過程中,染色體與核DNA分子在數(shù)目上具有平行關系
C.②過程有利于維持親子代細胞遺傳物質(zhì)的穩(wěn)定性
D.③過程中具有2個細胞周期,精原細胞以②或③的方式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關于科學家的研究過程或方法思路不正確的是( 。
A.摩爾根通過研究果蠅的眼色遺傳,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
B.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雙球菌轉(zhuǎn)化實驗和1953年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研究方法都是設法把DNA與蛋白質(zhì)分開,研究各自的效應
C.薩頓根據(jù)基因和染色體的平行關系,類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D.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構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發(fā)現(xiàn)了DNA規(guī)則的雙螺旋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有關基因轉(zhuǎn)錄與翻譯的比較中,錯誤的是( 。
A.可以在同一場所同時發(fā)生
B.都存在堿基A與U配對
C.在細胞增殖、生長和分化過程中均會發(fā)生
D.發(fā)生堿基配對差錯均會引起性狀的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為了探究同一枝條中是離根基部最遠處的芽具有生長優(yōu)勢還是離地面最遠處的芽具有生長優(yōu)勢,某學習小組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動.

(1)方法步驟:
①初春,選擇4根長勢相似的葡萄一年生枝條,分別標記為甲、乙、丙、丁,每一枝條上留取3個茁壯的芽,從離根最遠處依次標記為A、B、C.
②彎曲并綁扎固定甲、乙、丙、丁4根枝條,分別使A、B、C三個芽留取在枝條上,顯示出某種“頂端”的含義;其中甲、乙、丁的姿態(tài)如圖所示,試在方框內(nèi)畫出丙枝條的姿態(tài)并標出A、B、C三個芽的位置.
(2)結果預測及結論:
預測l:甲、乙、丙、丁中均為芽發(fā)育成的新枝A最長;
結論:離根基部最遠處的芽有生長優(yōu)勢.
預測2:甲中的A芽、乙中的C芽、丙中的芽在枝條中發(fā)育成的新枝B最長,丁中各芽發(fā)育成的新枝一樣長.
結論:離地面最遠處的芽有生長優(yōu)勢.
預測3:甲中的A芽、乙中的A和C芽、丙中的A和B芽在各枝條中發(fā)育成的新枝都比較長,丁中的A、B、C芽發(fā)育成的新枝都一樣長.
結論:離地面最遠處和離根基部最遠處的芽具有同樣的生長優(yōu)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有關細胞生命歷程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細胞分化改變細胞的形態(tài)等,原因是遺產(chǎn)物質(zhì)發(fā)生了改變
B.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細胞產(chǎn)生和細胞死亡始終處于動態(tài)平衡中
C.吞噬細胞及時清除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屬于細胞凋亡
D.癌細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河北石家莊第一中學高二上期末考試生物試卷B(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生物學中幾個“率”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生態(tài)農(nóng)業(yè)的建立,提高了各營養(yǎng)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

B.在一定范圍內(nèi),增加底物濃度可以提高酶促反應速率

C.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S”型曲線中,種群增長速率逐漸增加

D.改變種群的性別比例不會影響到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