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3.圖中甲圖表示一個海灘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部分生物的食物關系.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為消費者食物的生物是細菌.
(2)請根據甲圖中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寫出乙圖中能量金字塔各營養(yǎng)級的所有生物名稱:①藻類、大米草;②海螺、線蟲、食草蟲;③沼蟹、蜘蛛.
(3)有人研究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食草蟲個體存活數與發(fā)育期的關系,結果如丙圖所示.從中可推知食草蟲死亡率最大的時期是一齡幼蟲.
(4)為了調查該系統(tǒng)沼蟹種群的密度,捕獲了50個個體,將這些個體標記后放掉,一段時間后重新捕獲了40個個體,其中有5個帶有標記,則種群的數量約為400個.進一步調查線蟲的種群密度時,應選用樣方法法,原因是線蟲屬于土壤小動物,線蟲活動能力弱.無論調查沼蟹還是線蟲,所用方法都屬于抽樣調查法.
(5)沼蟹會破壞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進藻類生長.若在食草蟲幼蟲期噴灑只殺死該蟲的含磷殺蟲劑,則蜘蛛數量將減少.一段時間后大米草數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導致細菌數量增加,通過甲圖中細菌→線蟲→沼蟹的食物關系,引起沼蟹數量增加;同時因含磷殺蟲劑的使用,導致藻類數量增加,通過食物鏈藻類→線蟲→沼蟹也會引起沼蟹數量增加,從而造成大米草數量不增反降.
(6)上述事實說明,人類活動會引起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種類減少,從而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下降,生態(tài)平衡(生態(tài)系統(tǒng))容易受到破壞.

分析 根據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有關知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是指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存在吃與被吃的關系叫食物鏈.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最高營養(yǎng)級的消費者.生產者為第一營養(yǎng)級,初級消費者為第二營養(yǎng)級等.能量金字塔是從最低營養(yǎng)級到最高營養(yǎng)級所同化的能量形成的金字塔狀的結構.通過這些知識可以解答本題.

解答 解:(1)據圖甲分析,細菌既是分解者又可作為消費者食物.
(2)根據能量金字塔的含義,①表示藻類、大米草,②表示海螺、線蟲、食草蟲,③表示沼蟹、蜘蛛.
(3)觀察丙圖可知:一齡幼蟲時,曲線下降最快,單位時間內死亡率最高;
(4)標記重捕法測種群密度:$\frac{第一次標記的個體數量}{種群的個體總數}$=$\frac{重捕標記的個體總數}{重捕的個體數目}$,由此可知$\frac{40×50}{5}=400$.線蟲屬于土壤小動物,用樣方法調查線蟲的種群密度,調查線蟲時應該采用,調查線蟲時應該采用取樣器取樣,并做到隨機取樣.無論調查沼蟹還是線蟲,所用方法都屬于抽樣調查法.
(5)根據甲圖中的食物網可知,當殺滅食草蟲時,蜘蛛首先受害,數量減少,同時大米草增多,大米草的遺體和落葉增加,細菌增多,通過細菌→線蟲→沼蟹這條食物鏈,導致沼蟹數量增多,因含磷殺蟲劑的使用,藻類大量繁殖,線蟲增多,從而沼蟹數量增加;
(5)對于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來說,如果人為的造成生物種類減少,營養(yǎng)結構變簡單,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就會下降,從而破壞原有的生態(tài)平衡.故答案為:
(1)細菌
(2)藻類、大米草    海螺、線蟲、食草蟲     沼蟹、蜘蛛
(3)一齡幼蟲
(4)400    樣方法       線蟲活動能力弱   
(5)減少    細菌→線蟲→沼蟹      藻類→線蟲→沼蟹
(6)下降   生態(tài)平衡(生態(tài)系統(tǒng))

點評 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對種間關系、種群密度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把握其內在,并熟練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組成成分越多,營養(yǎng)結構就越復雜,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就越強,其抵抗力穩(wěn)定性就越強,相反的其恢復力穩(wěn)定性就越弱.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在一定時間內使某種動物細胞吸收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氨基酸,經檢查發(fā)現放射性同位素依次出現在圖中1、2、3、5、6、7部位.請據圖回答:

(1)圖中是一種分泌蛋白,在內質網中進行加工.
(2)在高爾基體中形成成熟蛋白.來自3(填標號).
(3)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運輸過程所需的大量能量是由4線粒體供給的.
(4)對細胞核的作用較全面的闡述是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下列據圖所作出的說明中,錯誤的是(  )
A.圖I說明該物質跨膜運輸時會出現飽和現象
B.葡萄糖進入人紅細胞的方式屬于圖2所示方式
C.K+進入紅細胞與圖3所示運輸的方式相同
D.圖4說明該植物吸收K+不需要載體蛋白協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如圖1表示某植物葉片在不同的光照強度下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圖2表示該植物葉肉細胞中的相關代謝情況.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圖1中的a、b、c分別對應圖2中 的B、C、D,圖1中的b點葉肉細胞利用CO2的具體場所是葉綠體基質.
(2)光照強度為圖1中c時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有溫度和CO2濃度.在該光照強度下植物每小時固定的二氧化碳量為56 mL,此時二氧化碳的來源是線粒體(或呼吸作用)和外界環(huán)境.
(3)若土壤中缺鎂,則b點會右(左、右)移,c點會左(左、右)移.
(4)縱坐標CO2的吸收最也可以用O2的釋放量(產生量、釋放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表示細胞分裂過程每條染色體上 DNA 相對含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不同生物的細胞大小和數目不同,但 G1~M 的時間長短均相同
B.同一生物不同組織的 G1~M 時間長短均相同,但 G1、S、G2和 M 期長短可能不同
C.G2期加入 DNA 合成抑制劑,則有絲分裂前期每條染色體仍含有 2 條染色單體
D.de 發(fā)生在有絲分裂末裂或減數第1次分裂的末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為甲、乙、丙三種遺傳病在某家族中的遺傳系譜圖.已知甲病為伴X遺傳病,4號、5號個體不攜帶甲、乙、丙 三種遺傳病的致病基因.請分析回答:(假設連鎖基因不發(fā)生互換)

(1)甲病為伴X顯性遺傳病,在乙、丙的致病基因中能與甲致病基因遵循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是丙.
(2)如果Ⅱ5與Ⅱ6再生一個小孩,則該小孩正常的概率是$\frac{1}{4}$;如果Ⅱ8與Ⅱ9再生一個男孩Ⅲ16,則該小男孩同時患有乙、丙兩種病的概率為$\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哪項不屬于下丘腦的功能( 。
A.分泌促激素釋放激素,調節(jié)內分泌腺的活動
B.感受滲透壓的變化并產生渴覺
C.分泌激素調節(jié)代謝活動
D.感受血糖濃度的變化并通過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內分泌腺的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關于產熱和散熱有關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和產熱有關的激素只有甲狀腺激素一種
B.和產熱有關的激素使有機物氧化速率加快
C.產熱和激素有關,而與神經無關
D.產熱和散熱都與激素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河南省八市高三4月質量檢測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菠菜素有“蔬菜之王”的稱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C、胡蘿卜素以及鐵、鈣、磷等礦物質。

(1)鑒定蛋白質的試劑是 。某同學利用該試劑驗證菠菜葉研磨液中含豐富的蛋白質,卻沒有達到預期結果,請分析主要原因是

(2)用菠菜葉做實驗材料可以進行下列哪些實驗? (填寫序號)

①高倍顯微鏡觀察線粒體 ②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

③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④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3)把載有菠菜葉肉細胞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的黑暗環(huán)境中,然后用透過三棱鏡的光照射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好氧細菌聚集在 區(qū)。

(4)與菠菜幼嫩細胞相比,成熟細胞基本不生長,其限制因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