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先天性夜盲癥是不同種基因控制的多類型疾病,一般分為固定性夜盲和進行性夜盲;前者一出生便會夜盲,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后者發(fā)病較晚,又分為兩種:1號常染色體的顯性(A)和4號常染色體隱性(b) 引發(fā)不同的進行性夜盲病癥.”以下是甲、乙兩個家族的不同種類夜盲癥遺傳系譜圖,已知甲家族中,Ⅰ﹣1和Ⅱ﹣5為純合體.
(1)表現(xiàn)為固定性夜盲癥的是_____家族;另一家族的非固定性夜盲癥為_____遺傳性疾。
(2)若甲家族Ⅱ﹣4和Ⅱ﹣5再生育一個攜帶致病基因的健康孩子的幾率是_____.
(3)已知兩家族彼此不攜帶對方家族致病基因.甲家族中的Ⅲ﹣5與乙家族Ⅲ﹣4婚配,生育一個表型健康孩子的幾率是_____.
人類RH血型與紅細胞膜上的D抗原有關,目前這種D抗原共發(fā)現(xiàn)五種.D抗原的基因位于1號染色體上,人群中該等位基因共有8種,分別是R1、R2、R3、R4、R5、rx、ry、rz;其中R1、R2、R3、R4、R5是顯性基因,控制5種D抗原的產(chǎn)生,相互間為共顯性;rx、ry、rz隱性基因,隱性基因都不能控制D抗原形成。
(4)8種復等位基因的出現(xiàn)是由于_____所造成;復等位基因現(xiàn)象為_____多樣性。
(5)人群中RH血型的表現(xiàn)型共有_____種。
研究知道,某基因型為AaBbR1R3女性的配子情況如下表所示:
子代表現(xiàn)型 | ABR1 | ABR3 | aBR3 | aBR1 |
比例 | 316 | 116 | 316 | 116 |
子代表現(xiàn)型 | AbR1 | AbR3 | abR3 | abR1 |
比例 | 316 | 116 | 316 | 116 |
(6)RH血型基因位于_____號染色體上。
(7)若上述AaBbR1R3的女性與相同基因型的異性婚配,后代aabbR3R3的個體出現(xiàn)的幾率是_____。
【答案】甲 常染色體隱性 1/4 7/8 基因突變 遺傳 16 1 9/256
【解析】
(1)分析可知,甲家族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所以為固定性夜盲;乙家族的非固定性夜盲癥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
(2)Ⅱ﹣4是攜帶者,基因型為XAXa表示,Ⅱ﹣5基因型為XAY,二者結(jié)婚再生育一個攜帶致病基因的健康孩子的幾率是。
(3)由于兩家族彼此不攜帶對方家族致病基因,甲家族中的Ⅲ﹣5的基因型:BBXAXA、BBXAXa,Ⅲ﹣4基因型:bbXAY,二者婚配生育一個表型健康孩子的幾率=1×(1)。
(4)基因突變產(chǎn)生新的等位基因,8種復等位基因的出現(xiàn)是由于基因突變所造成;復等位基因現(xiàn)象為遺傳多樣性。
(5)因為隱性基因都不能控制D抗原形成,因此各種顯性基因的純合子和雜合子均為一種表現(xiàn)型,共5種;5種顯性基因構成的雜合子又是10種表現(xiàn)型,再加上隱性基因構成的一種表現(xiàn)型,所以共16種.
(6)D抗原的基因位于1號染色體上,即RH血型基因位于1號染色體上.
(7)AaBbR1R3的女性與相同基因型的異性婚配,后代aabbR3R3的個體出現(xiàn)的幾率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巨桉原產(chǎn)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廣泛用于人工造林,具有適應性強和經(jīng)濟價值高的特點。巨桉凋落葉分解過程中會釋放某些小分子有機物。為研究這些物質(zhì)對菊苣幼苗生長的影響,科研人員采集新鮮凋落的巨桉樹葉,與土壤混合后置于花盆中,將菊苣種子播種其中,出苗一段時間后測定菊苣各項生長指標,結(jié)果見表。請分析回答:
分組 | 凋落葉含量 (g /盆) | 植株干重 (g /10株) | 光合色素含量 (mg /g) | 凈光合速率 (μmolCO2 /m2/s) | C5羧化形成C3效率 (μmolCO2 /m2/s) |
A組 | 0 | 7.78 | 2.74 | 9.77 | 0.040 |
B組 | 30 | 3.60 | 2.28 | 7.96 | 0.040 |
C組 | 90 | 1.14 | 1.20 | 4.76 | 0.028 |
(1)本實驗的對照組是_____________。
(2)從下列實驗步驟中選出可用的步驟,并按操作過程依次排列的順序是__________。
①稱取一定量的新鮮凋落巨桉樹葉 ②稱取每組菊苣的干重
③稱取一定量的滅過菌的土壤 ④在混合后的土壤中每組放入等量的菊苣種子
⑤將A組放在黑暗中,B組C組放置在適宜的光照下,三組的溫度均適宜。
⑥定時定量的澆水。
(3)測定菊苣葉片光合色素含量時,常用________(試劑)提取光合色素。
(4)下列實驗裝置中,可以用于本實驗測定凈光合速率的是____________。
(5)試分析該實驗選擇測定光合色素含量、C5羧化形成C3效率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析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中的數(shù)據(jù),實驗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是人體生命活動部分調(diào)節(jié)示意圖,其中①~③表示相關過程,X~Z表示相關激素, 據(jù)圖回答問題:
(1)在①處的信號轉(zhuǎn)換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過程為______
(2)腎上腺分泌的激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過程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重感冒發(fā)熱患者通常會在服藥后因大量出汗散熱而退燒,排汗的調(diào)節(jié)方式是__________。
A. 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 B.體液調(diào)節(jié) C.神經(jīng)—體液調(diào)節(jié) D.免疫調(diào)節(jié)
(4)排汗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引起_____________產(chǎn)生和分泌的X____________(激素名稱)增多,導致尿量減少。
Ⅱ型糖尿病患者多以胰島素抵抗為主,并與肥胖高度相關;瘦素是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促進脂肪分解成葡萄糖;研究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對照組大鼠一直飼喂普通飼料,實驗組以高糖高脂飼料飼喂大鼠,制造胰島素抵抗糖尿病模型,然后再將其分為模型組與模型運動組(即加強運動),經(jīng)過6周訓練后,各組體重、血糖指標和脂肪細胞瘦素受體蛋白表達情況見表。
體重 (g) | 瘦素 (ng/ml) | 胰島素 (mIU/L) | 血糖 (mmol/L) | 瘦素受體蛋白 (OD) | |
對照組 | 361.75 | 1.28 | 13.61 | 5.06 | 0.48 |
模型組 | 436.60 | 7.95 | 33.57 | 7.49 | 0.1 |
模型運動組 | 348.70 | 4.62 | 25.69 | 5.77 | 0.28 |
(5)據(jù)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_。
A.高糖高脂飼料可刺激大鼠胰島A細胞分泌功能加強
B.瘦素受體蛋白影響瘦素和胰島素的功能,抑制脂肪分解
C.運動促進胰島素的敏感性升高,加快葡萄糖的分解,降低血糖濃度
D.運動促進瘦素受體蛋白水平的提高,加強脂肪分解,減輕體重
(6)實驗數(shù)據(jù)中,你針對糖尿病人能提出哪些好的保健意見?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1為人體自穩(wěn)態(tài)調(diào)控的示意簡圖,圖中甲至戊表示相關器官或腺體,英文字母表示相應激素,數(shù)字表示有關調(diào)控反應.
(1)寫出下列編號所代表的含義名稱:乙_____ e_____ g_____
(2)圖1中表示拮抗作用的生理過程編號有_____.
(3)在極度饑餓情況下,b的分泌往往受到交感神經(jīng)支配,進一步說明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相對激素調(diào)節(jié)的特點是_____.
(4)過程⑥主要通過_____來提高血壓;過程⑦主要通過_____來提高血壓.
(5)激素a和激素h的相同生理作用是_____.
A.促進糖的氧化分解 B.抑制有機物相互轉(zhuǎn)化
C.促進生物生長發(fā)育 D.促進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
運用微電壓計進行神經(jīng)纖維膜電位測量實驗裝置如圖2,在未受到任何刺激情況下,測得電壓如圖中電壓計指針所示。
(6)若兩電極均置于膜外,待指針穩(wěn)定之后,再在A處施以合適的刺激,則該微電壓計指針的擺動過程的情況將會是_____。
A.→0點→正值 B.→正值→0點
C.→負值→0點→正值→0點 D.→0點→正值→0點→負值
如圖3為兩個軸突末梢連在一根神經(jīng)纖維上結(jié)構,當興奮沿軸突向下傳遞時,兩個軸突末梢分別釋放神經(jīng)遞質(zhì)a和b,從而引起離子x、y流向神經(jīng)纖維內(nèi),最后,在神經(jīng)纖維膜內(nèi)的A、B、C、D處測得膜電位情況如圖4和圖5.
(7)關于圖3中結(jié)構的敘述,錯誤的是_____。
A.①④為離子通道 B.②③具有特異性
C.遞質(zhì)影響通道的開閉 D.x、y不影響膜電位變化
(8)關于圖3至圖5的解釋,正確的有_____
A.圖3反映了興奮在突觸傳導的單向性 B.離子y是陰離子
C.圖4反映了興奮在神經(jīng)纖維傳導的雙向性 D.離子x可能是鈉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傳播速度快、波及范圍廣,嚴重時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須在________內(nèi)增殖,當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細胞時,會經(jīng)過________、穿入、脫殼、生物合成和成熟釋放等幾個階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體免疫系統(tǒng),使B細胞增殖分化為________細胞,后者能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兩種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變異頻率非常高,導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據(jù)流行預測進行預防接種的免疫學原理是_______。
(4)研究者通過實驗觀察NA抗體對病毒侵染細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實驗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兩位康復者的NA抗體(分別為D63、D21)、對照抗體、流感病毒和易感細胞。
①實驗的主要步驟依次是:培養(yǎng)易感細胞、________(選擇并排序)等。
a.將抗體分別與流感病毒混合
b.將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細胞培養(yǎng)瓶
c.將各混合物分別加入不同細胞培養(yǎng)瓶
d.檢測NA抗體與易感細胞的結(jié)合率
e.檢測培養(yǎng)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檢測細胞對病毒的損傷程度
②圖中實驗結(jié)果表明,這兩位康復者均產(chǎn)生了抗NA的抗體,其中對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較好的抗體是________。選用的對照抗體應不能與________特異性結(jié)合。
③依據(jù)本實驗結(jié)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
(5)若你已被確診為流感患者,請例舉具體的應對措施 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表示人體中三類有機物代謝關系模式簡圖,圖中英文字母表示相應物質(zhì),數(shù)字表示相應反應。
(1)寫出圖中編號的物質(zhì)或反應名:B_____ D_____
(2)反應中釋放能量最多的反應編號是_____.
(3)過程⑤僅能產(chǎn)生部分蛋白質(zhì)的結(jié)構單位,該部分物質(zhì)稱為_____.
(4)一般而言,主要發(fā)生于肝臟細胞的反應有(填編號)_____.
脂質(zhì)是人體重要的結(jié)構物質(zhì)與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正常人體的血脂維持基本穩(wěn)定.圖3為脂蛋白形成與轉(zhuǎn)化關系模式簡圖,圖中數(shù)字表示過程,IDL為中密度脂蛋白,LPL是脂蛋白酯酶,LCAT為磷脂﹣膽固醇脂酰轉(zhuǎn)移酶,C﹣Ⅱ能激活脂蛋白酯酶.
(5)寫出下列符號的全稱:CM_____ HDL_____
(6)膽固醇被清除的生理過程編號是_____;隨后膽固醇在肝臟中被加工成_____排出體外。
(7)圖中促進甘油和脂肪酸從脂蛋白分解出來的物質(zhì)是(填簡稱)_____;促進脂蛋白相互轉(zhuǎn)換的兩個重要物質(zhì)是(填簡稱)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一個反射弧的部分結(jié)構圖,甲、乙表示連接在神經(jīng)纖維上的電流表。當在 A 點以適宜的電流刺激,甲、乙電流表的指針發(fā)生的變化正確的是 ( )
A.甲、乙都發(fā)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zhuǎn)
B.甲發(fā)生一次偏轉(zhuǎn),乙不偏轉(zhuǎn)
C.甲不偏轉(zhuǎn),乙發(fā)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zhuǎn)
D.甲不偏轉(zhuǎn),乙發(fā)生一次偏轉(zhuǎ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 下列大腸桿菌某基因的堿基序列的變化,對其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影響最大的是(不考慮終止密碼子)( 。
A.第6位的C被替換為T
B.第9位與第10位之間插入1個T
C.第100、101、102位被替換為TTT
D.第103至105位被替換為1個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表示影響血糖調(diào)節(jié)的因素及激素發(fā)揮作用的過程。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影響胰島A細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低
B.刺激X→①→下丘腦→②→胰島A細胞是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
C.靶細胞接受激素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質(zhì)轉(zhuǎn)化為血糖
D.激素作用后會失活,作用后同樣會失活的還有神經(jīng)遞質(zhì)、抗體和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