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科學探究時實驗方案的設計以及對實驗結果的預期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探究DNA的復制、轉錄等過程,科學家做了—系列的實驗,實驗中除所加物質不同外,其他環(huán)境條件相同且均能滿足實驗的進行。請分析下面的實驗過程并回答有關問題。
實驗—:從大腸桿菌中提取出DNA聚合酶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的試管中。放置在適宜溫度條件下,—段時間可后,沒能測定出DNA。
實驗二:在上述試管中再加入少量DNA,放置在適宜溫度條件下,—段時間后,測定其中的DNA。
實驗三:取四支試管,分別加入等量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再在各試管中分別放入等量的四種DNA分子,它們分別是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小牛胸腺細胞、T2噬菌體的DNA,放置在適宜溫度條件下一段時間,測定各試管中殘留的脫氧核苷酸每一種的含量。
分析以上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一中不能測定出DNA,原因很可能是缺少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二中_________(能或不能)測定出DNA,DNA復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復制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條件。
(3)實驗三要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結果發(fā)現(xiàn)殘留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則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模擬DNA的轉錄過程,試管中應加入DNA、ATP、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大腸桿菌中能進行此過程的結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設計必修三生物人教版 人教版 題型:071
科學發(fā)現(xiàn)是要經(jīng)歷許多失敗才能成功的。在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中,也是如此。溫特在回憶中寫道:那是1926年初的一天,溫特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實驗有了結果,于是飛跑到父親的住處,那時正是早上3點,他推開臥室的門對父親說:“快來看,我發(fā)現(xiàn)了生長素!”聽了這話,父親并沒有興奮,而是翻了個身說:“明天再重復一遍!”溫特聽了感到很失望,但還是回去重做了。不幸的是,雖然他確信自己的操作無誤,也改進了實驗室的溫度、濕度條件,選擇了新鮮的胚芽,但生長素好像消失了一樣。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也沒搞清是怎么回事。但是溫特并沒有因此而灰心,他確信自己的發(fā)現(xiàn)是正確的。于是他繼續(xù)重復自己的實驗,直到他發(fā)現(xiàn)細菌侵入了瓊膠塊。原來,他過去總是白天準備好瓊膠塊,放一夜,結果細菌就在夜里侵入了瓊膠塊。當他采用冰塊給瓊膠降溫以后,他再一次看到了與前面一樣的結果。這時他理解父親當初對他的冷淡,也使他更加領會到,做一名科學家應具有的必要品質:一絲不茍。
讀了溫特的故事,你認為一個真正有科學素養(yǎng)的人應該具備哪些基本品質?在進行科學探究時,基本的方法和步驟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廣東省湛江市2011屆高三一模理綜生物試題 題型:071
大力發(fā)展生態(tài)農(nóng)業(yè)是保護環(huán)境的一項重要措施。下圖是某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模式圖,據(jù)圖回答:
(1)圖中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是從________開始的,食用菌和沼氣池中的微生物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屬于________。
(2)農(nóng)民通過建造沼氣池,栽培食用菌,使保護環(huán)境和發(fā)展經(jīng)濟相互協(xié)調,體現(xiàn)了生態(tài)工程的________原理。
(3)生產(chǎn)上,可利用酵母菌通過分解農(nóng)作物的秸稈獲得酒精。某校的生物探究小組對“固定化酵母細胞與活化的鮮酵母細胞比較,最適pH是否發(fā)生了變化”這個問題進行了探究。
實驗設計的部分思路如下。
[實驗用具]:燒杯、下圖裝置若干套、活化的鮮酵母菌液、同種酵母菌制成的凝膠珠、適宜濃度的秸稈研磨液、配制好的pH分別為4、5、6、7、8的緩沖液。
[實驗步驟]:
Ⅰ.取下圖裝置5套,加入等量的秸稈研磨液,編號A、B、C、D、E;
Ⅱ.調節(jié)各錐形瓶中秸稈研磨液pH分別為4、5、6、7、8;
Ⅲ.各錐形瓶加入等量的酵母菌凝膠珠;
Ⅳ.放在相同的適宜條件下,一段時間后觀察并記錄各瓶紅色液滴移動距離。
請回答以下問題:
①實驗步驟IV中所說的相同的“適宜條件”,最重要的是________。
②僅根據(jù)上述實驗步驟Ⅰ-Ⅳ并不能得出“pH是否發(fā)生了變化?”這一結論,原因是原實驗步驟沒有設計________,無法從數(shù)據(jù)的比較上得出結論。
③如果實驗設計無誤,實驗的結論有兩種可能。一種是________,另一種________。
④請設計一個改正實驗步驟后的實驗結果記錄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江蘇省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必修)試卷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A.實驗中控制的無關變量是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溫度、處理的時間長短等
B.探究實驗的一般步驟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進行實驗、設計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
C.在進行科學研究時,不需要在正式實驗前先做一個預實驗
D. 用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比較簡單的方法有2種:分別是浸泡法和沾蘸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09姜堰中學聯(lián)考)進行科學探究時實驗方案的設計以及對實驗結果的預期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探究DNA的復制、轉錄等過程,科學家做了一系列的實驗,實驗中除所加物質不同外,其他環(huán)境條件相同且均能滿足實驗的進行。請分析下面的實驗過程并回答有關問題。
實驗一:從大腸桿菌中提取出DNA聚合酶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的試管中。放置在適宜溫度條件下,一段時間可后,沒能測定出DNA。
實驗二:在上述試管中再加入少量DNA,放置在適宜溫度條件下,一段時間后,測定其中的DNA。
實驗三:取四支試管,分別加入等量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再在各試管中分別放入等量的四種DNA分子,它們分別是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小牛胸腺細胞、T2噬菌體的DNA,放置在適宜溫度條件下一段時間,測定各試管中殘留的脫氧核苷酸每一種的含量。
分析以上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一中不能測定出DNA,原因很可能是缺少 。
(2)實驗二中 (能或不能)測定出DNA,DNA復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復制還需要 等基本條件。
(3)實驗三要探究的是 ,若結果發(fā)現(xiàn)殘留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則說明 。
(4)如果要模擬DNA的轉錄過程,試管中應加入DNA、ATP、 等。
(5)大腸桿菌中能進行此過程的結構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