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科學家探究光合作用暗反應過程時用到同位素標記法 |
B、科學家研究細胞核功能時用到核移植技術 |
C、沃森和克里克用模型建構的方法提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
D、科學家用同位素標記和差速離心的方法證明了半保留復制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動物糞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③中 |
B、哺乳動物的③/①值一般為10%~20% |
C、提高圈養(yǎng)動物生長量一般需降低③/②值 |
D、④用于動物生長、發(fā)育和繁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有絲分裂前期紡錘體的形成,從而影響著絲點的分裂,導致多倍體形成 |
B、四倍體植株所結的西瓜,果皮細胞內(nèi)含有4個染色體組 |
C、三倍體母本雖然授以二倍體父本的花粉,卻無法形成正常的卵子 |
D、無子番茄、無子辣椒的繁育過程與無子西瓜的繁育過程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一個群落中除了分解者以外的生物的細胞都具有生物膜系統(tǒng) |
B、在葉肉細胞中,細胞質(zhì)基質(zhì)、線粒體基質(zhì)、葉綠體基質(zhì)都能生成ATP |
C、維生素D和膽固醇屬于脂質(zhì),可以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 |
D、內(nèi)質(zhì)網(wǎng)膜與高爾基體膜、高爾基體膜與細胞膜可以通過囊泡發(fā)生轉(zhuǎn)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同源染色體之間交叉互換部分片段引起的變異是基因重組 |
B、γ線處理使染色體上數(shù)個基因丟失引起的變異屬于基因突變 |
C、單倍體育種過程中發(fā)生的變異類型沒有基因突變 |
D、用秋水仙素處理二倍體幼苗獲得四倍體的變異類型是染色體變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精原細胞形成初級精母細胞的過程中 |
B、初級精母細胞形成次級精母細胞過程中 |
C、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 |
D、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A、該膜中的載體蛋白質(zhì)也能轉(zhuǎn)運氨基酸 |
B、該膜可能是人的紅細胞膜 |
C、該方式發(fā)生在被轉(zhuǎn)運物質(zhì)從低濃度到高濃度轉(zhuǎn)運時 |
D、線粒體與該過程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