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中,用3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理論上,上清液中不應含放射性物質,下層沉淀物中應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實驗的最終結果顯示:離心后,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層的放射性強度比理論值略低.
(1)在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中,用32P標記噬菌體的DNA所體現(xiàn)的實驗方法是同位素標記法.
(2)在理論上,上清液放射性應該為0,其原因是噬菌體已將自己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腸桿菌內.
(3)由于實驗數(shù)據(jù)和理論數(shù)據(jù)之間有較大的誤差,由此對實驗過程進行誤差分析:
①在實驗中,從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時間如果過長,會使上清液的放射性物質含量升高,其原因是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增殖后釋放出來,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②在實驗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是否屬于誤差的來源呢?是,理由是沒有侵入大腸桿菌的噬菌體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4)在實驗中,赫爾希和蔡斯同時用被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結果發(fā)現(xiàn)沉淀物中也出現(xiàn)少量放射性物質,為排除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也是遺傳物質的可能,應進一步采取的措施是在新形成的噬菌體中檢測是否含有35S.
(5)請設計一個方法,來大量制備用35S標記的噬菌體(簡要說明)用含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大腸桿菌,然后用噬菌體侵染該大腸桿菌,即可以得到含有35S標記的噬菌體.

分析 1、噬菌體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其沒有細胞結構,不能再培養(yǎng)基中獨立生存.
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
3、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
該實驗的結論:DNA是遺傳物質

解答 解:(1)噬菌體需用32P標記的大腸桿菌培養(yǎng),所以該實驗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
(2)在理論上,由于噬菌體已將自己的DNA全部注入大腸桿菌內,上清液放射性應該為0.
(3)①由于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增殖后會釋放出來,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所以從噬菌體和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到用離心機分離,這一段時間如果過長,會使上清液的放射性物質含量升高.
②在實驗中,由于沒有侵入大腸桿菌的噬菌體經離心后也會分布于上清液中,所以如果有一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也會導致實驗誤差.
(4)在實驗中,赫爾希和蔡斯同時用被3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結果發(fā)現(xiàn)沉淀物中也出現(xiàn)少量放射性物質,為排除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也是遺傳物質的可能,可進一步采取措施,即在新形成的噬菌體中檢測是否含有35S.
(5)用含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大腸桿菌,然后用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即可以得到含有35S標記的噬菌體.
故答案為:(1)同位素標記法(同位素示蹤法)
(2)噬菌體已將自己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腸桿菌內
(3)①升高 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增殖后釋放出來,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②是 沒有侵入大腸桿菌的噬菌體經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4)在新形成的噬菌體中檢測是否含有35S
(5)用含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大腸桿菌,然后用噬菌體侵染該大腸桿菌,即可以得到含有35S標記的噬菌體

點評 本題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要求考生識記噬菌體的結構特點;識記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明確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注入細菌,而蛋白質外殼留在外面;掌握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過程、現(xiàn)象及結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遼寧省高三上10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是某二倍體動物細胞進行分裂示意圖,其中字母表示基因。據(jù)圖判斷,正確的敘述是

A.此細胞既發(fā)生了基因突變又發(fā)生了基因重組

B.據(jù)圖無法判斷該動物的性別

C.A、a與B、b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D.此細胞是初級精母細胞或初級卵母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省九江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哪項的比例不符合1:3

A.酵母菌分別在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況下消耗等量C6H12O6釋放出的CO2體積比

B.AaBb與AaBB(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雜交后的表現(xiàn)型之比

C.一個初級卵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后形成的卵細胞與極體數(shù)之比

D.白化病患者的正常雙親,再生下的正常孩子中,純合子與雜合子之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省九江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培育矮稈抗銹病小麥新品種的方法如下:

純種的高稈(D)抗銹。═)×純種的矮稈(d)易染銹。╰)F1雄配子幼苗選出符合要求的品種。下列有關該育種方法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過程3為單倍體育種

B.過程4必須使用生長素處理

C.過程3存在基因的自由組合

D.過程2可能發(fā)生基因突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省九江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突變對于生物個體是利多于弊

B.基因突變產生的變異屬于可遺傳的變異

C.基因重組能產生新的基因

D.基因重組普遍發(fā)生在體細胞增殖過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細胞作為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其形態(tài)、結構、功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生命系統(tǒng)通過各個層次的信息和反饋調節(jié)等活動維持其自身穩(wěn)定,執(zhí)行其正常功能.圖1為高等動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圖2表示研究發(fā)現(xiàn)一種M1溶瘤病毒能選擇性地感染并殺傷包括肝癌、黑色素瘤在內的多種體外培養(yǎng)的癌細胞,而對正常細胞無毒副作用.
Ⅰ.請根據(jù)圖1回答有關問題:
(1)圖中的⑨對細胞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的特性是選擇透過性.
(2)若圖1所示的分泌物是抗體,該細胞核內何種結構
被破壞,上述抗體合成將不能正常進行?⑤( 填序號),原因是核仁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核仁被破壞,不能形成核糖體,抗體蛋白的合成不能正常進行.
Ⅱ.請根據(jù)圖2回答下列問題:
(3)正常細胞有 (有或無)ZAP蛋白,由圖可知  細胞凋亡與內質網(wǎng)(細胞結構)密切相關.
(4)谷氨酰胺是人體中的一種非必需氨基酸.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限制體內谷氨酰胺的含量,就可以使腫瘤細胞無法正常吸收葡萄糖,從而抑制它的生長.下列敘述合理的有:③④(填對應序號)
①減少葡萄糖的攝入可使癌細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低于正常細胞
②正常人體細胞中含有原癌基因,主要作用是阻止細胞不正常的增殖
③切斷腫瘤細胞的“糖路”,可達到餓死腫瘤細胞的目的
④谷氨酰胺可能用于合成癌細胞的葡萄糖載體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在人體胰腺細胞和神經細胞中,下列哪項是相同的(  )
A.蛋白質的種類和數(shù)量B.高爾基體的數(shù)量
C.脫氧核苷酸的種類D.細胞器的種類和數(shù)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關于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生生物和陸生生物活細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都是水
B.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
C.細胞衰老時,自由水與結合水比值會降低
D.一般而言,抗干旱的植物,體內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與一般植物相比要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選項中,含有相同元素組成的一組化合物是(  )
A.纖維素和磷脂B.氨基酸和脂肪
C.磷脂和核糖核酸D.膽固醇和血紅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