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為膝跳反射的結構示意圖,以下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A.傳出神經(jīng)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屬于效應器
B.膝跳反射的神經(jīng)中樞位于大腦皮層
C.膝跳反射完成過程中存在興奮的傳遞和傳導
D.在A處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縮不屬于反射

【答案】B
【解析】解:A、傳出神經(jīng)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屬于膝跳反射中的效應器,A正確;
B、膝跳反射的神經(jīng)中樞位于脊髓,B錯誤;
C、膝跳反射完成過程中存在興奮的傳遞和傳導,C正確;
D、刺激A處可引起屈肌收縮,但興奮的傳導未經(jīng)過完整的反射弧,故不能稱為反射,D正確.
故選:B.
1、反射弧結構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jīng)、神經(jīng)中樞、傳出神經(jīng)和效應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動完成的結構基礎.2、完成反射的條件:一是適宜的刺激,二是完整的反射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細胞融合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過程①②應使用處理細胞,以去除植物細胞壁。
(2)過程③叫做 , 該過程常用的誘導方法是。
(3)過程④是細胞壁的再生過程,與此過程密切相關的細胞器是。
(4)⑤過程中進行的細胞分裂方式是 , 該過程先誘導細胞分裂形成 , 再由它分化形成雜種植物幼苗。
(5)若番茄細胞內含A個染色體,馬鈴薯細胞內含B個染色體,則番茄—馬鈴薯細胞內含 個染色體;若對番茄和馬鈴薯采用雜交育種方法能成功的話,得到的后代應含個染色體,若要得到可育的番茄一馬鈴薯,必須用來處理幼苗。這兩種方法相比,體細胞雜交方法的優(yōu)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細胞質中合成的酶等蛋白質分子進入細胞核的通道是

A. 核膜 B. 核孔 C. 胞間連絲 D. 內質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一個由三條多肽鏈形成的蛋白質分子,共含271個氨基酸,圖中每條虛線表示由兩個R基中的硫基(﹣SH)脫氫形成一個二硫鍵(﹣S﹣S一).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組成該分子的氨基酸最多有20種
B.氨基酸合成該分子后相對分子質量減少了4824
C.該分子至少含有三個游離的氨基
D.該物質遇到雙縮脲試劑會發(fā)生紫色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項中,與神經(jīng)細胞神經(jīng)組織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層次一致的是 ( )

A. 分生區(qū)細胞分生組織小麥

B. 骨骼肌細胞骨骼肌骨骼運動系統(tǒng)

C. 神經(jīng)細胞神經(jīng)組織神經(jīng)網(wǎng)水螅

D. 上皮細胞上皮組織呼吸系統(tǒ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豌豆的高莖(D)對矮莖(d)為一對相對性狀,仔細觀察下列實驗過程圖解,回答相關問題。

(1)該實驗的親本中,父本是_____,母本是_____。在此實驗中用作親本的兩株豌豆必須是___種。

(2)操作①叫___,此項處理必須在豌豆____之前進行。

(3)操作②叫_____,此項處理后必須對母本的雌蕊進行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4)在當年母本植株上所結出的種子為_____代,其遺傳因子組成為___,若將其種下去,長成的植株表現(xiàn)為___莖。

(5)若要觀察豌豆植株的性狀分離現(xiàn)象,則至少需要到第___年對___代進行觀察。出現(xiàn)的高莖與矮莖之比約為_____,所對應的基因型有_____,比例接近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高等動物的某一器官中,發(fā)現(xiàn)了如圖的細胞分裂圖象,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甲處于減數(shù)分裂第一次分裂,含有2個四分體
B.乙圖中含有4個姐妹染色單體,無同源染色體
C.該器官一定是動物的精巢
D.在丙圖所示的時期,人的細胞中含有92條染色體,92個姐妹染色單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 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

B. 同源染色體分離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

C. 受精卵中的遺傳物質一半來自卵細胞

D. 受精作用的實質是精子和卵細胞核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當動物缺乏某激素時,可進行人為補充,下列只可通過“注射法”補充的激素是

①生長激素 ②甲狀腺激素 ③胰島素 ④性激素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