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圖所示為一對同源染色體及其等位基因的圖解,對此理解錯誤的是( 。
A.該對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了交叉互換
B.基因A與a的分離僅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
C.基因B與b的分離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
D.基因A與a的分離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和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

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示為某精原細胞的一對同源染色體及其等位基因,根據(jù)染色體的顏色可以判斷圖中這對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了交叉互換,即基因重組.

解答 解:A、圖中①和②是一對同源染色體,根據(jù)染色體的顏色可知:該對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了交叉互換,A正確;
B、由于發(fā)生交叉互換,等位基因A與a的分離不只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也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B錯誤;
C、基因B與b的分離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所以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C正確;
D、由于發(fā)生交叉互換,等位基因A與a的分離不只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也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結合某精原細胞的一對同源染色體及其等位基因圖示,考查減數(shù)分裂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征,能根據(jù)圖中染色體的顏色判斷出其發(fā)生過交叉互換;還要求考生認真審圖,明確該細胞屬于動物細胞,再結合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甘肅省高三第四次檢測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精原細胞,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由于染色體分配紊亂,產(chǎn)生了一個AAaB的精細胞,則另外三個精細胞的基因型分別是

A.a(chǎn)B,B,B B.a(chǎn)B,aB,B C.AB,aB,B D.AAaB,B,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有關如圖的分析中,不正確的是( 。
A.若該圖表示人體細胞干重中的元素,則A是C元素
B.若該圖表示細胞干重的化合物,則A是蛋白質(zhì)
C.若該圖表示的是組成活細胞的元素,則A是C元素
D.若該圖為組成細胞鮮重的化合物,則A中含有的元素為H、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細胞學說指出: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這個學說的科學價值主要是( 。
A.告訴人們所有的生物均由細胞構成
B.證明了生物彼此間存在著共同的結構基礎
C.說明了動植物的細胞是一樣的
D.使人們對生物體的認識進入分子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分析細胞內(nèi)4種重要有機物的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問題:

(1)a一般是指葡萄糖;e在動物細胞中是指糖原,在植物細胞中主要指淀粉.
(2)c是指氨基酸,結構通式是
(3)d是指脫氧(核糖)核苷酸,d形成h,h是脫氧核糖核酸(DNA).
(4)f是指脂肪;它是由b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除此之外,脂質(zhì)還包括磷脂和固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根據(jù)提示回答下列問題
(一)請根據(jù)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最關鍵的設計思路是把DNA和蛋白質(zhì)分開,單獨直接的觀察他們各自的作用.采用的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即用32P標記DNA,用35S標記蛋白質(zhì).
(2)在進行此實驗之前,要使噬菌體標記上32P,應先將(宿主)細菌培養(yǎng)在含有32P的培養(yǎng)基中,使它被32P所標記,然后用噬菌體去侵染32P標記的細菌.
(3)噬菌體和細菌之間的種間關系為寄生關系;噬菌體DNA復制時,由細菌提供的條件是原料、能量和酶
(4)合成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是在細菌體內(nèi)的核糖體上進行的.
(5)此實驗最終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
(二)為了探究DNA的復制、轉(zhuǎn)錄等過程,科學家做了一系列的實驗.
實驗一:將大腸桿菌中提取出的DNA聚合酶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的試管中.培養(yǎng)在適宜溫度條件下,一段時間后,測定其中的DNA含量.
實驗二:在上述試管中加入少量單鏈DNA和ATP,其它條件均適宜,一段時間后,測定其中的DNA含量.
實驗三:取四支試管,分別放入等量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再在各試管中分別放入等量的四種DNA分子,它們分別是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小牛胸腺細胞、T2噬菌體的DNA.在適宜溫度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測定各試管中殘留的脫氧核苷酸中每一種的含量.分析以上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一中不能(能或不能)測定出DNA,原因是缺少DNA模板和ATP.
(2)實驗二中能(能或不能)測定出DNA含量增多,加入ATP的作用是為DNA復制提供能量.
(3)實驗三要探究的是各種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組成是否相同,若結果發(fā)現(xiàn)殘留的四種脫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則說明不同生物的DNA分子脫氧核苷酸組成不同.
(4)如果要模擬DNA的轉(zhuǎn)錄過程,試管中應加入DNA、足量的四種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ATP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有關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糖類都可作為生物體生命活動的能源物質(zhì),其組成元素是C、H、O
B.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組成成分,原核生物不含磷脂
C.代謝旺盛的細胞中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比衰老細胞中高
D.真核細胞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但有的原核細胞遺傳物質(zhì)是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關于病毒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病毒營專性寄生生活
B.病毒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能通過細胞提供物質(zhì)而繁殖
C.病毒是原核生物,屬于生命系統(tǒng)個體層次
D.病毒如果入侵了人體細胞,需要機體免疫將其消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關于種群和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調(diào)查樟樹、蝗蟲的幼蟲、某種蛇的種群密度,通常采用樣方法
B.水稻田中水稻、鴨、害蟲和雜草組成了一個群落
C.可以用標志重捕法調(diào)查土壤中小動物的豐富度
D.洞庭湖近岸區(qū)和湖心區(qū)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構成群落的水平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