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二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條由39個氨基酸形成的環(huán)狀多肽,其中有4個谷氨酸(R基為一CH2一CH2一COOH),則該多肽
A.有38個肽鍵 B.可能沒有游離氨基
C.至少有5個游離羧基 D.至多有36種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湖北省襄陽市高三上開學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只突變型的雌果蠅與一只野生型雄果蠅交配后,產(chǎn)生的F1中野生型與突變型之比為2:1.且雌雄個體之比也為2:1,這個結(jié)果從遺傳學角度可作出合理解釋的是( )
A.該突變基因為X染色體顯性突變,且含該突變基因的雌配子致死
B.該突變基因為X染色體顯性突變,且含該突變基因的雄性個體致死
C.該突變基因為X染色體隱性突變,且含該突變基因的雄性個體致死
D.X染色體片段發(fā)生缺失可導致突變型,且缺失會導致雌配子致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湖北省沙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根據(jù)“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zhì)”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檢測還原糖所用的試劑是 ,該試劑與還原糖發(fā)生作用,形成 。
(2)在檢測花生子葉中的脂肪的實驗中,能將脂肪染成橘黃色的試劑是 ,用其染色時,洗去浮色要用體積分數(shù)為50%的酒精,這是因為酒精 。
(3)在檢測黃豆組織中存在蛋白質(zhì)時,先向組織樣液中加入雙縮脲試劑A液搖勻,再向樣液中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搖勻。其中雙縮脲試劑B液的量只有3~4滴,而不能過量,為什么? 。
(4)本實驗注意事項:
①斐林試劑極不穩(wěn)定,其甲液和乙液需 ,使用時再等量混合均勻用于實驗。
②在可溶性還原糖的檢測中,對試管中溶液加熱時,試管底部不要觸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湖北省沙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在體液免疫中,淋巴因子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
B.促甲狀腺激素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分泌
C.神經(jīng)遞質(zhì)引起突觸后膜發(fā)生電位變化
D.DNA聚合酶催化遺傳信息的轉(zhuǎn)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湖北省沙市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蛋白質(zhì)的敘述,錯誤的是( )
A.tRNA和蛋白質(zhì)是核糖體的組成成分
B.DNA和蛋白質(zhì)是染色體的主要組成成分
C.人體血漿中含有漿細胞分泌的蛋白質(zhì)
D.核糖體上合成的蛋白質(zhì)能在細胞核中發(fā)揮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河南省安陽市高三9月調(diào)研測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人體每個細胞中都存在著中間絲狀蛋白質(zhì)(IFs),能夠避免人們出現(xiàn)水皰、白內(nèi)障和癡呆癥等疾病。研究發(fā)現(xiàn),果蠅和人類存在著大量共性蛋白質(zhì),其中包括類似于上述作用的中間絲狀蛋白質(zhì)。請回答下列問題:
(1)組成中間絲狀蛋白質(zhì)的單體是___________,控制果蠅的中間絲狀蛋白質(zhì)基因與控制人類的中間絲狀蛋白質(zhì)基因是否一定相同?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請用箭頭和相關的文字寫出遺傳信息從中間絲狀蛋白質(zhì)基因流向中間絲狀蛋白質(zhì)的過程:___________。
(2)生物學家摩爾根在研究果蠅行為時,在一群紅眼果蠅中發(fā)現(xiàn)了一只白眼雄果蠅突變體,利用這只白眼雄果蠅與紅眼雌果蠅做雜交實驗時,發(fā)現(xiàn)白眼性狀的表現(xiàn)總是與性別相聯(lián)系,且與X染色體的遺傳相似。若選出F2中的紅眼果蠅讓其隨機交配,則后代中白眼果蠅出現(xiàn)的概率是___________。
(3)基因突變大多數(shù)對生物有害,甚至導致死亡。一只突變型(棒狀眼)雌性果蠅與一只野生型(正常眼)雄性果蠅交配后,產(chǎn)生的F1中野生型與突變型之比為2:1,且雌雄個體之比也為2:1。(注:野生型為純合子,若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如XBY或XbY也可被認為是純合子。)
①據(jù)此分析,顯性性狀是___________,出現(xiàn)上述比例關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具題判斷,控制正常眼性狀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常染色體”或“性染色體”)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河南省安陽市高三9月調(diào)研測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對探究遺傳物質(zhì)經(jīng)典實驗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在格里菲斯的轉(zhuǎn)化實驗中,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的DNA并未失活
B.艾佛里的轉(zhuǎn)化實驗證明了DNA是S型細菌的遺傳物質(zhì)
C.格里菲斯和艾弗里都是將DNA與蛋白質(zhì)分開,單獨觀察它們的作用
D.艾佛里的轉(zhuǎn)化實驗及赫爾希與蔡斯的實驗都設置了對照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7屆河北省高三高補班上9.4周練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圖表示的生物學意義,哪一項是錯誤的( )
A.甲圖中生物自交后代產(chǎn)生AaBB的生物體的概率為1/8
B.乙圖中黑色框圖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斷該病最可能為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C.丙圖表示一對夫婦,如產(chǎn)生的后代是一個男孩,該男孩是患者的概率為1/2
D.丁圖細胞表示有絲分裂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