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殺蟲劑誘發(fā)了害蟲抗藥性基因的產生,使害蟲的抗藥性增強 | |
B. | 害蟲全部消失,最終導致某些害蟲的物種滅絕 | |
C. | 殺蟲劑能誘導害蟲分解藥物的基因大量表達 | |
D. | 殺蟲劑對害蟲具有選擇作用,使抗藥性害蟲的數(shù)量增加 |
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害蟲抗藥性增強,殺蟲效果減弱的原因.解答時可以從自然選擇和抗藥性形成的過程方面來切入.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首先害蟲的抗藥性存在著變異.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使用農藥時,把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這叫不適者被淘汰;抗藥性強的害蟲活下來,這叫適者生存.活下來的抗藥性強的害蟲,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在使用農藥時,又把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抗藥性強的害蟲活下來.這樣經過若干代的反復選擇.最終活下來的害蟲大多是抗藥性強的害蟲.在使用同等劑量的農藥時,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殺蟲作用,導致農藥的滅蟲的效果越來越差.因此農業(yè)生產中長期使用某種殺蟲劑后,害蟲的抗藥性增強,殺蟲效果減弱的原因是殺蟲劑對害蟲有選擇作用,使抗藥性強的害蟲被保留了下來.
解答 解:A、使用殺蟲劑后害蟲不死,不是因為殺蟲劑能誘導害蟲分解藥物的基因產生,而是因為在殺蟲劑的選擇作用下能存活的都是抗藥性的個體,A錯誤;
B、自然選擇過程中,害蟲一般不會全部消失,B錯誤;
C、害蟲的群體本身就有一些個體因為突變而具有抗藥性,故害蟲抗藥性基因的產生不是殺蟲劑秀發(fā)的結果,是本來就存在的,C錯誤;
D、當使用某種殺蟲劑后,絕大多數(shù)害蟲被殺死,少數(shù)具有抗藥性的個體生存下來并繁殖;抗藥性害蟲大量繁殖后,再用該種殺蟲劑,會有比以前更多的個體生存下來.因此,殺蟲劑對害蟲起到一個定向選擇的作用,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縱坐標可以表示有絲分裂中一個細胞中核DNA的含量 | |
B. | 縱坐標可以表示減數(shù)分裂中一個細胞中核DNA的含量 | |
C. | 縱坐標可以表示有絲分裂中一條染色體上的DNA的含量 | |
D. | 縱坐標可以表示減數(shù)分裂中一條染色體上的DNA的含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具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只有①②③ | B. | 動物卵巢中可能同時出現(xiàn)以上細胞 | ||
C. | ③所示的細胞是有絲分裂中期 | D. | 上述細胞中有8個染色單體的是①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3、3、6、12 | B. | 3、3、3、12 | C. | 3、6、3、12 | D. | 3、6、6、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00和200 | B. | 199和199 | C. | 2和2 | D. | 1和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在分布上,真核細胞中的DNA全部存在于細胞核中,RNA全部存在于細胞質中 | |
B. | 在化學組成上,DNA與RNA的堿基完全不同 | |
C. | 真核生物細胞只含有DNA | |
D. | 甲基綠使DNA呈現(xiàn)綠色,吡羅紅使RNA呈現(xiàn)紅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視 野 編 號 | 1 | 2 | 3 | 4 | 5 |
觀測到的紅細胞數(shù) | 8 | 7 | 9 | 8 | 8 |
觀察到的酵母菌數(shù)目 | 5 | 4 | 4 | 5 | 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這種蜣螂不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 | |
B. | 蜣螂產生的有利變異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 |
C. | 這種蜣螂與普通蜣螂之間不一定存在生殖隔離 | |
D. | 這種蜣螂作為進化研究的材料體現(xiàn)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