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2.TGF-β1----Smands是一種抑制腫瘤的信號傳遞途徑,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與靶細胞膜上受體結合,激活胞內信號分子Smands,生成復合物轉移到細胞核內,誘導靶基因的表達,阻止細胞異常增殖,抑制惡性腫瘤的發(fā)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惡性腫瘤細胞膜上蛋白減少,因此易分散轉移
B.從功能來看,復合物誘導的靶基因可能屬于抑癌基因
C.復合物的轉移實現了細胞核向細胞質的信息傳遞
D.若該受體蛋白基因不表達可能會引發(fā)急性腫瘤

分析 癌細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基因突變,其特征為:(1)能無限增殖;(2)癌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顯著改變;(3)癌細胞表面發(fā)生變化,細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質減少,使細胞間黏著性降低,易于在體內擴散轉移.

解答 解:A、惡性腫瘤細胞膜上糖蛋白減少,使細胞之間的粘著性降低,因此它們易分散轉移,A正確;
B、由題意“生成復合物轉移到細胞核內,誘導靶基因的表達,阻止細胞異常增殖,抑制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可知復合物誘導的靶基因屬于抑癌基因,B正確;
C、胞內信號分子Smads,生成復合物轉移到細胞核內,誘導靶基因的表達,實現了細胞質向細胞核的信息傳遞,C錯誤;
D、若該受體蛋白基因不表達,就不能使信息傳到細胞核誘導靶基因的表達,就不能抑制靶細胞的不正常分裂,可能會引發(fā)急性腫瘤,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的知識點是癌細胞的特征,細胞癌變的機理和誘發(fā)因素,對癌細胞的特征的記憶及對細胞癌變機理的理解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根據所給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和用具:酵母菌母液、蒸餾水、無菌水、酵母膏、蛋白胨、葡萄糖、1mol/L硫酸溶液、燒杯、試管、滴管、量杯、漏斗、1mL刻度吸管、標簽、玻璃棒、酒精燈、pH試紙、天平、計數板、恒溫箱、顯微鏡、高壓蒸汽滅菌鍋等.
探究思路:
(1)設計對照實驗.為了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tài)變化,某同學按下表完成了有關實驗.
試管編號培養(yǎng)液/mL無菌水/mL酵母菌液/mL溫度/℃
A100.128
B100.15
C100.128
(2)實驗操作:培養(yǎng)液的配制→滅菌→接種→培養(yǎng)→計數→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3)問題探討:
①請寫出該同學研究的課題名稱:探究溫度、營養(yǎng)物質對酵母菌增長的影響.
②用顯微鏡定期檢測酵母菌數目,結果僅A管中第3天開始個體數目迅速增加,第5天開始A管中個體數目達到最大,實驗至第6天結束.請將A、B、C三組預期結果的趨勢圖繪制在如圖所示的坐標系中.

③A組培養(yǎng)的酵母菌種群增長曲線最終是否呈“S”型?否為什么?曲線大體可分4個階段,首先是調整期,接著是對數期(快速增長期),然后是穩(wěn)定期(種群大小保持穩(wěn)定),最后是衰亡期(種群逐漸衰退);其中前兩個階段類似“J”型曲線,而前三個階段大體呈“S”型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如圖甲是某二倍體高等生物在生殖發(fā)育過程中細胞內染色體數目變化曲線,乙是該生物一個細胞的局部結構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含有同源染色體的區(qū)段包括①③⑤⑥⑦
B.甲圖中A過程表示減數分裂,C過程表示有絲分裂
C.乙圖表示的分裂時期為有絲分裂的中期
D.乙圖所示細胞中共含有8個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反應式“a+H2O→b+c”中的a是糖類,b,c是分子結構不同的單糖,則a是( �。�
A.麥芽糖B.乳糖C.果糖D.糖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Rubisco是植物葉片中含量最高蛋白質,也是光合作用中參與CO2固定的關鍵酶,由此推斷Rubisco( �。�
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基質和葉綠體中
B.催化CO2+C5→2C3反應時,起催化效率較其他光合作用酶類低
C.可通過測定O2的吸收率或CO2的釋放速率來表示其活性
D.由綠葉體中的基因控制合成,與核基因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是植物體的重要生理功能,請據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與乳酸菌的發(fā)酵相比,圖甲中呼吸過程中特有的步驟是②③(填數字);
(2)為了探究溫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首先應在圖乙裝置的燒杯內加入CO2緩沖液或NaHCO3溶液,水柱的高度變化表示的是凈光合速率(填“總光合速率”或“凈光合速率”);
(3)若用乙裝置來測定溫度對植物的呼吸速率的影響,燒杯中應該加入試劑NaOH溶液,還要將裝置遮光處理,為了排除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干擾,需設置對照組,對照組與實驗組的區(qū)別是死植物,其它條件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如圖示中甲為突觸結構,乙為反射弧模式圖,關于二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中神經沖動從A傳至B,要發(fā)生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
B.甲中3的形成與高爾基體有關,3內容物釋放至5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動性
C.甲圖所示的結構在乙圖示中有二處
D.若切斷乙圖中的c點,則刺激b點后a點會興奮,d點不會興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是顯微鏡的一些鏡頭,包括物鏡和目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1、2、3號是目鏡,4、5、6號是物鏡B.1、2、3號是物鏡,4、5、6號是目鏡
C.1與6號組合的放大倍數最小D.3與4號組合的放大倍數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關于細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和癌變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細胞分化過程中,遺傳物質沒有發(fā)生改變
B.衰老的人體所有細胞均處于衰老狀態(tài)
C.正常的細胞凋亡可以保證人體的正常發(fā)育和身體各個器官功能的正常發(fā)揮
D.細胞癌變可能是多種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突變逐漸積累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