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多糖、蛋白質(zhì)、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 | |
B. | 脫氧核糖分子中不含氧元素,是RNA的組成成分 | |
C. | 不同生物體的DNA和RNA的序列是不同的 | |
D. | 乳糖和糖原是動物體內(nèi)重要的二糖和多糖 |
分析 1、組成細胞的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基本單位是葡萄糖)、蛋白質(zhì)(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和核酸(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
2、糖類由C、H、O組成,是構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的能源物質(zhì).種類有:①單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植物)、核糖、脫氧核糖(構成核酸)、半乳糖(動物);②二糖:蔗糖、麥芽糖(植物);乳糖(動物); ③多糖:淀粉、纖維素(植物);糖原(動物).
3、蛋白質(zhì)、DNA和RNA具有物種的特異性.
解答 解:A、多糖、蛋白質(zhì)、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A正確;
B、脫氧核糖分子的組成元素是C、H、O,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B錯誤;
C、由于不同生物體的遺傳信息不同,所以不同生物體的DNA和RNA的序列是不同的,C正確;
D、乳糖是動物體內(nèi)的二糖,糖原是動物體內(nèi)的多糖,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組成細胞的元素種類及含量,組成細胞的化合物的種類及含量,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屬于考綱識記層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廣東中山第一中學高二上第三次段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當快速牽拉骨骼肌時,會在d處記錄到電位變化過程。據(jù)右圖判斷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處位于傳出神經(jīng)上
C.從a到d構成一個完整的反射弧
D.牽拉骨骼肌時,c處可檢測到神經(jīng)遞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所指的物質(zhì)是指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一些基本化學元素 | |
B. | 物質(zhì)在循環(huán)過程中不斷遞減 | |
C. | 所說的循環(huán)是指物質(zhì)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反復出現(xiàn)、循環(huán)流動 | |
D. | 所說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丙肝病毒(HCV)感染的肝細胞中出現(xiàn)自噬體泡大量堆積現(xiàn)象,據(jù)圖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HCV 病毒促進自噬體與溶酶體融合 | |
B. | 自噬體常出現(xiàn)在滑面內(nèi)質(zhì)網(wǎng)周圍,據(jù)此推測圖中自噬小泡分隔膜的來源可能是內(nèi)質(zhì)網(wǎng) | |
C. | 溶酶體與自噬體能夠融合的結構基礎是這兩種膜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雙分子層 | |
D. | 酵母細胞能在饑餓狀態(tài)下通過細胞自噬而生存下來,其機理是將自身物質(zhì)或結構降解后可作為細胞呼吸過程的原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光合作用產(chǎn)生 O2 的速率可以用單位時間內(nèi)裝置中液滴移動距離來表示 | |
B. | 若裝置中的液體為 NaOH 溶液,給予黑暗條件,圖中液滴移動距離即為細胞呼吸消耗的 O2 量 | |
C. | 為使測得的 O2 變化量更精確,該裝置燒杯中應盛放 CO2 緩沖液,還應增加對照裝置,換死亡的同種植物幼苗替代裝置中的植物幼苗 | |
D. | 為了探究光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調(diào)節(jié)白熾燈的光強,只有在達到全日照光強時液滴向右移動量才最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H2O→H++O2發(fā)生在光反應階段,場所是葉綠體類囊體薄膜 | |
B. | 膜上的葉綠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用于光合作用 | |
C. | 產(chǎn)生的ATP可用于植物體的各項生理活動 | |
D. | 發(fā)生的能量轉換是光能→化學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蛋白質(zhì)共含有兩條肽鏈 | |
B. | 共有125個肽鍵 | |
C. | R基中共含17個游離的氨基 | |
D. | 形成該蛋白質(zhì)過程中相對分子質(zhì)量減少了225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