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單克隆抗體的制備:1、細胞來源:B淋巴細胞:能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在體外不能無限繁殖;骨髓瘤細胞:不產(chǎn)生專一性抗體,體外能無限繁殖.
2、雜交瘤細胞的特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
3、兩次次篩選:①篩選得到雜交瘤細胞(去掉未雜交細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細胞);②篩選出能夠產(chǎn)生特異性抗體的細胞群.
4、兩次抗體檢測:專一抗體檢驗陽性.
5、提取單克隆抗體:從培養(yǎng)液或小鼠腹水中提取.
6、單克隆抗體的優(yōu)點: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備
解答 解:(1)在動物細胞融合過程中,常采用滅活的病毒、聚乙二醇、電刺激等方法,誘導細胞融合.
(2)制備單克隆抗體的過程涉及到動物細胞融合和動物細胞培養(yǎng)兩個過程.直接產(chǎn)生的A細胞可能有3種(小鼠B細胞自身融合細胞、小鼠骨髓瘤細胞自身融合細胞、雜交瘤細胞),經(jīng)選擇性培養(yǎng)的雜交瘤細胞,還需進行克隆化培養(yǎng)和抗體檢測,經(jīng)多次篩選就可獲得足夠數(shù)量的能分泌所需抗體的細胞,進行體內或體外培養(yǎng).
(3)單克隆抗體的優(yōu)點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可在體外大量生產(chǎn).
故答案為:
(1)PEG
(2)動物細胞融合和動物細胞培養(yǎng) 篩選
(3)特異性強 靈敏度高; 既能無限繁殖有能產(chǎn)生特異抗體
點評 本題考查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動物細胞培養(yǎng)、胚胎分割和胚胎移植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的網(wǎng)絡結構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第7天 | |
5 | |||||||
2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第6年以前烏鴉種群數(shù)量進行”S”型增長 | |
B. | 第3年的烏鴉種群數(shù)量最大 | |
C. | 第3年的烏鴉種群增長速率最大 | |
D. | 第5年和第7年的烏鴉種群數(shù)量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序號 | 加入試劑或處理方法 | 試管 | |||||
A | B | C | a | b | c | ||
1 | 可溶性淀粉溶液 | 2mL | 2 mL | 2 mL | / | / | / |
新鮮唾液淀粉酶溶液 | / | / | / | 1mL | 1 mL | 1 mL | |
2 | 保溫5min | 37℃ | 60℃ | 0℃ | 37℃ | 60℃ | 0℃ |
3 | 將a液加入A試管中,b液加入B試管中,c液加入C試管中,搖勻 | ||||||
4 | 保溫5min | 37℃ | 60℃ | 0℃ | |||
5 | 滴加碘液,搖勻 | 2滴 | 2滴 | 2滴 | |||
6 | 觀察現(xiàn)象并記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15}{28}$ | B. | $\frac{13}{28}$ | C. | $\frac{9}{16}$ | D. | $\frac{7}{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西省高三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各圖所表示的生物學意義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圖中生物自交后產(chǎn)生基因型為Aadd個體的概率為1/6
B.乙圖細胞若處于有絲分裂后期,則該生物正常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為4條
C.丙圖家系中男性患者明顯多于女性患者,該病最有可能是伴X隱性遺傳病
D.丁圖表示某果蠅染色體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W、aXW兩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福建省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水在生物體內是一種良好的溶劑,是各種化學反應的介質,在代謝中有重要作用。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只有成熟的植物細胞才可以通過滲透作用吸水,而動物細胞則不能
B.給黑暗中的植物澆灌H218O,空氣中最先出現(xiàn)放射性的是氧氣
C.人由30 ℃的環(huán)境走進10 ℃的環(huán)境后,排尿量會增加
D.越冬的植物體內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上升,利于越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子一代含有的控制矮莖的遺傳因子沒有表現(xiàn)出來 | |
B. | 各種配子的活力和各個個體的適應環(huán)境能力相同 | |
C. | 必須有足量的子二代個體 | |
D. | 各個個體產(chǎn)生的雌雄配子數(shù)量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