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個細胞有絲分裂后期有40個染色體,再連續(xù)進行兩次有絲分裂之后,產(chǎn)生的子細胞中有染色體( 。
A.10個B.20個C.30個D.40個

分析 1、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變化特點 (體細胞染色體為2N):
(1)染色體變化:后期加倍(4N),平時不變(2N);
(2)DNA變化:間期加倍(2N→4N),末期還原(2N);
(3)染色單體變化:間期出現(xiàn)(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時數(shù)目同DNA.
2、有絲分裂的意義: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jīng)復制以后,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由于染色體上有遺傳物質,所以使前后代保持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

解答 解:(1)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是體細胞的2倍.一個細胞有絲分裂后期有40個染色體,則該生物的體細胞中含有20條染色體.
(2)有絲分裂形成的子細胞所含的染色體數(shù)目與親代細胞相同.含有20條染色體的細胞,經(jīng)過有絲分裂后形成的子細胞中仍含有20條染色體.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有絲分裂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規(guī)律,再根據(jù)題干中數(shù)據(jù)作出準確的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關于果膠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它能分解半乳糖醛酸B.是指一類酶的總稱
C.它和纖維素酶都能瓦解細胞壁D.果膠酯酶是果膠酶的一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腦合成,由垂體釋放,可提高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遺透性,促進集合管吸收水
B.孟德爾對分離現(xiàn)象解釋的驗證運用了假說演繹法
C.癌細胞的增殖受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調控
D.同一神經(jīng)元的末梢只能釋放一種神經(jīng)遞質,或是興奮性的,或是抑制性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A、B、C分別是一些高等生物細胞某個分裂時期的示意圖,據(jù)圖回答問題:

(1)A圖表示的是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判斷的依據(jù)是細胞中央出現(xiàn)了細胞板.該圖表示的時期是有絲分裂的末期,該生物正常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是6條.
(2)B圖表示的分裂方式是無絲分裂.
(3)C圖中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時,染色體與DNA的數(shù)量是4條 8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科研人員利用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標記進行有絲分裂的某一動物細胞,在不同間隔時間下進行放射顯影,得到如圖所示結果.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同位素標記法
B.該細胞可能是干細胞
C.該細胞的細胞周期為22h
D.3H標記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可存在于該細胞的細胞核、線粒體和葉綠體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結果應該呈現(xiàn)的顏色是( 。
A.紫色B.藍色C.橘黃色D.磚紅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果蠅同源染色體I(常染色體)上的裂翅基因(A)對完整翅基因(a)為顯性.果蠅紅眼基因(F)對紫眼基因(f)為顯性,這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但是否位于同源染色體I上未知.基因型為AA或dd的個體胚胎致死.甲、乙果蠅的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如圖所示(不考慮交叉互換和突變).

(1)磷酸與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構成基因的基本骨架.等位基因(A、a)與(D、d)不遵循(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原因是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2)甲、乙果蠅雜交,F(xiàn)1的表現(xiàn)型為裂翅紅眼和完整翅紅眼.F1翅形相同的個體之間交配,存活的F2中,A的基因頻率為$\frac{1}{6}$.
(3)為確定F(f)是否位于同源染色體I上,研究人員讓甲、乙果蠅雜交產(chǎn)生的裂翅紅眼果蠅與乙果蠅雜交.
①若雜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裂翅紅眼:完整翅紫眼=1:1,則F(f)位于同源染色體I上;
②若雜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裂翅紅眼:裂翅紫眼:完整翅紅眼:完整翅紫眼=1:1:1:1,則F(f)不位于同源染色體I上.
(4)果蠅同源染色體II(常染色體)上的卷翅基因(B)對直翅基因(b)為顯性.同源染色體II上還有另外一對等位基因E與e.基因型為BB或ee的個體胚胎致死.某種基因型相同的裂翅卷翅果蠅之間交配,在以后的傳代過程中(子代之間相互交配),未發(fā)生性狀分離,請將該種基因型果蠅的基因標在丙圖的染色體上(標注A與a、D與d、B與b、E與e四對等位基因;不考慮交叉互換和突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三裂葉豚草是傳入我國的入侵植物.為減少其危害,可選取紫穗槐、沙棘等經(jīng)濟植物作為替代植物建立豚草替代控制示范區(qū),示范區(qū)建成后三裂葉豚草的生物量明顯減少.如圖為研究過程中繪制的種群生長曲線,請回答:
(1)對三裂葉豚草種群數(shù)量影響最強烈的外界因素是氣候.在替代控制示范區(qū)內(nèi),由最初的豚草等草本植物階段過渡到紫穗槐、沙棘等木本植物階段,這種現(xiàn)象在生態(tài)學上稱群落演替.
(2)若曲線Ⅱ表示替代控制示范區(qū)內(nèi)的豚草種群生長曲線,則對應種群增長速率最大的對應時間點是b,表明替代植物發(fā)揮明顯生態(tài)效應的時間段是ef.
(3)若在示范區(qū)內(nèi)替代植物遇到了蟲害的襲擊,圖中α的角度將會變大.
(4)曲線 I和曲線 II所代表的種群中,進化速度較快的是曲線Ⅱ,其進化過程中種群的基因頻率一定(一定、不一定)會發(fā)生改變.
(5)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受到多種激素共同的調節(jié).能促進三裂葉豚草在繁殖季節(jié)種子萌發(fā)和果實發(fā)育及其開花的植物激素主要是赤霉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關于線粒體內(nèi)蛋白質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部分線粒體蛋白在線粒體內(nèi)合成
B.部分線粒體蛋白是丙酮酸轉運載體
C.部分酶參與膜上的電子傳遞
D.與檸檬酸循環(huán)有關的酶大部分分布在嵴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