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2.以下關于“同位素標記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3H標記的尿苷提供給植物,一段時間后,只有分生區(qū)可檢測到放射性
B.15N標記某精原細胞的全部DNA,放入含14N的培養(yǎng)液中讓其完成一次減數(shù)分裂,則形成的精細胞中有50%是有放射性的
C.35S標記噬菌體的DNA,并以此侵染細菌,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D.用H218O澆灌植物一段時間后,在H2O、CO2、(CH2O)、O2等物質中可檢測到放射性

分析 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在生物學中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手段,在生物課本中:分泌蛋白的形成過程、光合作用中水的來源和二氧化碳的轉移途徑、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DNA分子的半保留復制等均利用了該手段.

解答 解:A、尿苷是RNA的合成原料,因每個活細胞基因都會表達,所以用3H標記的尿苷提供給植物,一段時間后,所有活細胞都可檢測到放射性,A錯誤;
B、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復制,用15N標記某精原細胞的全部DNA,放人含14N的培養(yǎng)液中讓其完成一次減數(shù)分裂,則形成的精細胞中有100%是有放射性的,B錯誤;
C、DNA中不含S元素,所以不能用S標記DNA,C錯誤;
D、用H218O澆灌植物一段時間后,在H20、C02(水參與有氧呼吸的第二階段產生二氧化碳)、(CH20)(含有放射性標記的二氧化碳參與光合作用暗反應)、O2(水參與光合作用光反應中水的光解產生氧氣)等物質中可檢測到放射性,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難度適中,屬于考綱中識記、理解層次的要求,考查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的相關實驗及其應用,解題關鍵是考生要熟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全過程,了解水分子的轉移途徑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間的關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西省高三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甲(○)、乙(●)兩種物質在細胞膜兩側的分布情況如下圖(顆粒的多少表示濃度的高低),在進行跨膜運輸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運出細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B.乙運出細胞一定有載體蛋白的參與

C.甲進入細胞一定需要能量

D.乙進入細胞一定有載體蛋白的參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細胞外液本質上是一種鹽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以下關于細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①線粒體能將葡萄糖氧化分解為CO2和H2O;
②藍藻因為含有葉綠體,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③細胞核、核糖體、線粒體和葉綠體中均能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
④精細胞、神經細胞沒有細胞周期,但化學成分都不斷更新.
A.①②B.②③④C.③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是高等動物體內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圖.
(1)若某人長期營養(yǎng)不良,圖中哪一部分的液體會增多[B]組織液.
(2)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有多種.以氧氣為例,氧從血液進入組織細胞的方式是自由擴散;紅細胞所攜帶的氧氣至少需要經過6層膜才能被組織細胞利用,氧氣主要參與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正常情況下,圖中組織細胞中的CO2濃度最高.
(3)在對肝炎病人化驗時,需制取相當于圖中[A]血漿液體,會發(fā)現(xiàn)轉氨酶的含量偏高,這是因為肝炎病人肝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大.肺氣腫病人由于呼吸不暢,會使內環(huán)境中的pH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生物請回答下列與生物技術實踐相關的問題:
(1)酵母菌代謝的類型是兼性厭氧型.酵母菌有氧呼吸過程中[H]在線粒體內膜處與氧結合生成水,水中的氫來自于反應物中的葡萄糖和水.
(2)在適宜溫度下,在錐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并密封(如圖1),圖2曲線中能正確表示實驗結果的是②③.

(3)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用離體胡蘿卜韌皮部的一些細胞經脫分化和再分化過程,培育出了大量的胡蘿卜幼苗.外植體不能(填“能”或“不能”)選用胡蘿卜韌皮部篩管細胞,原因是植物成熟的篩管細胞無細胞核.
(4)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愈傷組織形成過程中常用的培養(yǎng)基是MS培養(yǎng)基,外植體經去分化產生愈傷組織主要取決于培養(yǎng)基中植物激素的種類及配比.
(5)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在對外植體進行消毒時,先用70%的酒精進行處理,再用0.1%的氯化汞溶液進行消毒,這樣既考慮了藥劑的消毒效果,又考慮了植物的耐受能力.
(6)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中要求無菌操作的目的是防止雜菌感染植物組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某兩歲男孩(Ⅳ5)患黏多糖貯積癥,骨骼畸形,智力低下,其父母非近親結婚.經調查,該家庭的遺傳系譜圖如圖.
(1)根據(jù)已知信息判斷,該病最可能的遺傳方式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2)Ⅳ5患者的致病基因來自第Ⅱ代中的3號個體.
(3)測定有關基因中,父親、母親和患者
相應的堿基序列分別為:
父親:…TGGACTTTCAGGTAT…
母親:…TGGACTTTCAGGTAT…
…TGGACTTAGGTATGA…
患者:…TGGACTTAGGTATGA…
可以看出,產生此遺傳病致病基因的原因是由于DNA堿基對的缺失造成的.
(4)黏多糖貯積癥是一種高致病性、高致死性的遺傳病,其致病機理是水解黏多糖的酶缺失,導致黏多糖沉積于細胞內的溶酶體中,進而影響多種組織細胞的正常功能.
(5)為減少黏多糖貯積癥的發(fā)生,該家族第Ⅳ代中的2、4、6(填寫序號)應注意進行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進行產前診斷時可以抽取羊水,檢測胎兒脫落上皮細胞的致病基因(或相關酶的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圖1表示小腸細胞吸收葡萄糖的情況.為進一步探究細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與細胞內、外液葡萄糖濃度差的關系,有人設計了如圖2實驗(記作甲):錐形瓶內盛有130mg/dL的葡萄糖溶液以及生活的小腸上皮組織切片.溶液內含細胞生活必須的物質(濃度忽略不計).實驗初,毛細玻璃管內的紅色液滴向左緩緩移動,5min起速率逐漸加快,此時,錐形瓶內葡萄糖溶液的濃度為amg/dL.

(1)圖1顯示:曲線AB段、BC段,小腸細胞吸收葡萄糖方式依次屬于協(xié)助擴散、主動運輸.分析CD段變化原因可能是載體失活而不是載體飽和,理由是:當載體飽和時,細胞仍然吸收葡萄糖而使細胞內濃度升高,這與事實矛盾.
(2)圖2錐形瓶紅色液滴的移動直接顯示瓶內氧氣含量的變化.
(3)為驗證5min時造成紅色液滴移動速率加快的直接因素,需要設計一個對比實驗(記作乙):乙實驗裝置的不同之處是5min 時用呼吸抑制處理小腸上皮組織.假定呼吸被徹底阻斷,預期結果:①實驗開始5min時,液滴移動情況是:實驗甲突然加快,實驗乙停止移動;②葡萄糖溶液濃度變化情況是:實驗甲下降實驗乙不變.
(4)若用相等質量的成熟紅細胞替代小腸上皮細胞,紅色液滴移動情況是不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有關群落演替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類型
B.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不同時期群落中的優(yōu)勢種群在發(fā)生更替
C.發(fā)生在裸巖上的演替過程為:裸巖→地衣、苔蘚→草本植物→灌木→森林五個階段
D.自然狀態(tài)下,某一樺樹林中出現(xiàn)了云杉樹苗,由于樺樹不如云杉耐陰而逐漸減少這屬于初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