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圖為反射弧的模式圖,X、Y為神經(jīng)纖維上的實驗位點,Z為突觸間隙.
(1)如果在Y處膜外安放如圖所示的電流計,在X點給予刺激,則X處膜內(nèi)電位變化為由負電位變?yōu)檎娢,電流計指針發(fā)生0次偏轉(zhuǎn).
(2)某種藥物可以阻斷青蛙反射活動,將藥物放在X處,刺激Y,肌肉收縮,將藥物放在Z處,刺激Y,肌肉不收縮,通過上述實驗說明藥物起作用的部位是對興奮在Z處有阻斷作用.

分析 反射弧包括五個部分:感受器、傳入神經(jīng)、神經(jīng)中樞、傳出神經(jīng)、效應器.可根據(jù)圖中傳入神經(jīng)中間的胞體或根據(jù)突觸的結構判斷可知A為效應器,B為感受器,虛線所圍成的部分屬于反射弧中的神經(jīng)中樞.

解答 解:(1)靜息時,K+外流,造成膜兩側的電位表現(xiàn)為內(nèi)負外正;受刺激后,Na+內(nèi)流,造成膜兩側的電位表現(xiàn)為內(nèi)正外負.因此給予X點一個強刺激,X點處神經(jīng)纖維膜內(nèi)電位發(fā)生的變化是由負變正.興奮通過突觸時,只能從一個神經(jīng)元的軸突傳遞給另一個神經(jīng)元的樹突或胞體,而不能向相反方向傳遞,所以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遞是單向的,因此電流計指針不發(fā)生偏轉(zhuǎn).
(2)由于將藥物放在X處,刺激Y,肌肉收縮,說明藥物對興奮在神經(jīng)纖維上傳導沒有阻斷作用.但將藥物放在Z突觸處,刺激Y,肌肉不收縮,說明藥物對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Z處)的傳遞有阻斷作用.
故答案為:
(1)由負電位變?yōu)檎娢弧?nbsp;0 
(2)Z

點評 本題考查反射弧結構及興奮在神經(jīng)之間傳遞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甘肅蘭州第一中學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生物體內(nèi)某些有機物的元素組成可表示如下:

(1)A可分為A1、A2、A3、A4、A5,從a的角度分析A具有多樣性是由于

(2)寫某些物質(zhì)名稱: A3 ,A5 。

(3)小分子c的名稱為 ,C1的名稱為 。

(4)B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zhì),則b是 。

(5)在生命活動中,A和C的功能分別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河南鄭州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入學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酶和ATP是與新陳代謝密切相關的兩類物質(zhì),下列相關表述正確的是

A.酶大部分是蛋白質(zhì)少部分是脂質(zhì)

B.細胞有氧呼吸釋放的能量大部分轉(zhuǎn)移給了ATP

C.溫度過低、過高,或pH過低、過高均能夠使酶失去活性

D.ATP水解掉遠端的兩個磷酸基團剩余部分可以參與合成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關于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在分裂間期,染色體復制,DNA含量加倍
B.在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DNA含量也加倍
C.在分裂中期,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shù)目最清晰
D.在分裂末期,細胞復制后的染色體平均分配進入子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關于無絲分裂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人的紅細胞分裂方式為無絲分裂
B.是原核細胞進行細胞分裂的方式
C.沒有DNA的復制和紡錘絲的出現(xiàn)
D.不發(fā)生“染色質(zhì)螺旋、纏繞、縮短、變粗成為染色體”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在提取玫瑰精油時,根據(jù)玫瑰油的特點,應選用的提取方法是(  )
A.水中蒸餾法B.水氣蒸餾法C.壓榨法D.萃取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一般情況下,素食者往往需要攝入較多種類和數(shù)量的蛋白質(zhì),對其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植物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的比例與動物蛋白的比例不大相同
B.植物蛋白要比動物蛋白更難消化吸收
C.某些植物蛋白提供給人的必需氨基酸的種類要少于動物蛋白
D.以玉米為主食的人要從其他食物中補充賴氨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在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能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姐妹染色單體的時期是( 。
A.間期和前期B.前期和中期C.中期和后期D.后期和末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科學家從深海魚體內(nèi)發(fā)現(xiàn)一種抗凍蛋白基因afp,能對農(nóng)作物的抗寒能力進行改造.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該抗凍蛋白中某段氨基酸序列重復次數(shù)越多,抗寒能力越強,科學家對afp進行改造后得到safp基因,并用該基因?qū)γ藁ㄟM行改造,過程如下:

(1)獲得safp基因后,為了保障實驗需求,通常利用PCR技術獲得大量safp基因的拷貝.
(2)構建重組質(zhì)粒后,要先將其導入農(nóng)桿菌,需要用鈣離子處理農(nóng)桿菌,完成轉(zhuǎn)化后再進而導入棉花細胞,這種轉(zhuǎn)化法稱為農(nóng)桿菌轉(zhuǎn)化法.
(3)將重組質(zhì)粒導入棉花細胞時,需要將轉(zhuǎn)化后的農(nóng)桿菌與棉花愈傷組織混合培養(yǎng),再通過DNA分子雜交技術檢測、篩選導入safp基因的棉花細胞;并進一步用抗原-抗體雜交技術檢測、篩選safp基因表達成功的棉花細胞;最后還要通過個體水平鑒定,才能確認改造成功.
(4)最后,通過個體水平的鑒定,科學家確定safp基因成功整合到棉花細胞中的某個染色體上,從而得到一株抗寒棉花植株,使其自交,則后代中抗寒:非抗寒=3:1.
(5)從獲得afp基因到得到抗寒棉花植株,該過程應用的工程技術有基因工程、植物組織培養(yǎng)(至少寫出兩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