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廣泛存在于植物細胞中的原花青素有較強的抗癌作用.下面是有關的研究實驗:
實驗一  為研究原花青素對人類肝癌細胞的作用,將實驗室培養(yǎng)的人肝癌細胞制成單細胞懸液,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原花青素溶液.48小時后,檢測處于細胞周期不同時期的細胞數(shù)量,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請回答問題.
原花青素濃度
(g/L)
細胞周期/%
G1 S期 G2/M期
0 46.8 40.2 13.0
4.0×10-2 52.0 35.7 12.3
8.0×10-2 65.9 23.7 10.4
1.2×10-4 75.8 19.9 4.3
1.6×10-4 78.3 19.0 2.7
(1)細胞培養(yǎng)箱中應含有5%的CO2,目的是
 
與細胞貼壁生長達到70%時,要用
 
處理后分瓶進行傳代培養(yǎng),這是為了避免
 

(2)癌細胞的最主要特征是
 
.表中數(shù)據(jù)顯示,隨著加入原花青素濃度的增加,
 
期細胞的比例逐漸增加,
 
期明顯減少,
 
期減少至基本消失.表明原花青素能
 

實驗二  原花青素的抗癌作用還表現(xiàn)在還能清除生物體內(nèi)的亞硝酸鹽.為了探究葡萄籽中提取的原花青素溶液清除亞硝酸鹽的最適濃度,請完善以下實驗設計.
實驗材料:提取劑、原花青素提取液、0.4%對氨基苯磺酸溶液(顯色劑1)、0.2%的N-l-萘基乙二胺鹽酸鹽溶液(顯色劑2)、5 μg/mL的亞硝酸鈉溶液、分光光度計等其他必需器材.
實驗原理:①亞硝酸鈉與顯色劑l和2反應生成
 
色產(chǎn)物,用分光光度計測出反應后溶液的吸光度A0.向亞硝酸鈉液中加入原花青素提取液后再進行上述反應,測定吸光度A、.則亞硝酸鹽的清除率可以按下式計算:清除率=(A0-Ax)/A0×l00%.
②比較
 
,得出原花青素溶液清除亞硝酸鹽的最適濃度.
實驗步驟:
①取6支25ml的比色管,編號為1~6號.
②向l號管中加入0.5ml亞硝酸鈉溶液和l0ml不含原花青紊的提取劑,再依次加入顯色劑1和2,用蒸餾水稀釋至刻度,靜置一段時間后,用分光光度計測550nm處吸光度并記錄.
 

④計算不同濃度原花青素溶液對豫硝酸鹽的清除率,比較并得出結論.
考點:惡性腫瘤的防治,動物細胞與組織培養(yǎng)過程
專題:
分析:癌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細胞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顯著性變化,細胞表面糖蛋白減少,黏著性降低,容易在體內(nèi)分散和轉移等特點.分析表格,原花青素濃度增加,G1期細胞的比例逐漸增加,S期明顯減少,說明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處于G1期.
在鹽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反應生成重氮鹽,重氮鹽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根據(jù)題干信息“探究葡萄籽中提取的原花青素溶液清除亞硝酸鹽的最適濃度”,則實驗變量是原花青素溶液,因變量是亞硝酸鹽的清除效率.
解答: 解:實驗一、(1)細胞培養(yǎng)過程中通入5%的CO2,H2O+CO2=H++HCO3-,維持培養(yǎng)液中的pH,與細胞貼壁生長達到70%時,要用胰蛋白酶處理后分瓶進行傳代培養(yǎng),這是為了避免細胞接觸抑制.
(2)癌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細胞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顯著性變化,細胞表面糖蛋白減少等特點,最主要特征是惡性增殖;隨著加入原花青素濃度的增加,G1期細胞的比例逐漸增加,S期明顯減少,G2/M期減少至基本消失;表明原花青素能抑制癌細胞增殖,使其停在G1期.
實驗二、實驗原理:要測出不加花青素是的OA值,作為對照,然后比較不同濃度花青素溶液對亞硝酸鹽作用后的OA值,計算清除效率,得出最適濃度.
實驗步驟:6支25ml的比色管,1號試管空白對照,則向2~6號管中加入等量的亞硝酸鈉溶液和l0ml不同濃度的原花青紊的提取劑,觀察實驗結果.
故答案為:
實驗一:(1)維持培養(yǎng)液的pH    胰蛋白酶   接觸抑制
(2)能無限增殖  G1  S  G2/M   抑制人肝癌細胞的增殖,使其停留在G1期
實驗二實驗原理:①玫瑰紅 
②不同濃度的原花青素溶液對亞硝酸鹽的清除率
實驗步驟:③向2~6號管中加入0.5ml亞硝酸鈉溶液和l0ml不同濃度的原花青紊的提取劑,其余步驟同.
點評:本題考查動物細胞培養(yǎng)、細胞癌變、測定亞硝酸鹽的原理和實驗設計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基因中堿基對的缺失可導致所編碼的蛋白質功能發(fā)生改變
B、線粒體內(nèi)膜凹陷折疊形成嵴,大大提高了有氧呼吸的效率
C、皮膚毛細血管能夠舒張,有利于人體在寒冷環(huán)境中維持體溫
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結構提高了群落利用陽光等資源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研究發(fā)現(xiàn),汞污染中的甲基汞(有機汞)的毒性遠高于無機汞.在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等環(huán)境中,這兩種物質可以相互轉化,如圖所示,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提高A類細菌的數(shù)量,可提高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
B、B類細菌屬于分解者
C、該系統(tǒng)可通過群落演替恢復被破壞的紅樹林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
D、各生物種群占據(jù)不同的位置,體現(xiàn)了群落的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根據(jù)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
美國的研究人員在“2013年逆轉錄病毒與機會性感染大會”上報告說,他們對一名攜帶艾滋病病毒的女嬰,采用組合式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方法,在非終身治療的情況下實現(xiàn)了‘功能性治愈’.研究顯示HIV病毒在短短的1.5天里,就可以完成了進入細胞,復制遺傳物質,組裝新病毒,釋放并感染其他細胞的過程.
(1)HIV病毒主要侵染人體的
 
細胞,該病毒的遺傳物質是
 

(2)寫出HIV病毒侵染人體細胞并組裝新病毒的基本過程
 

(3)HIV病毒有I和II兩種類型,其中I型又有7個亞型,I型的基因組中4個主要基因的變異率最高可達22%o多達100種左右的HIV病毒變異株是目前研制疫苗的主要困難.  HIV病毒眾多變異類型的形成是基因突變結果,這種變化特點與一般生物的不同之處在于
 
、
 
,其原因是
 

(4)假如若干年后疫苗研制成功,志愿者接種一段時間后再次感染HIV病毒,其機體發(fā)生免疫反應的初期過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表是生態(tài)學家對某棄耕多年的荒地進行調查后,繪制的其中一條食物鏈的3個營養(yǎng)級(植物、田鼠、蛇)的能量分析表.(單位:J/hm2.a(chǎn)):
營養(yǎng)級 同化能量 未被利用能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釋放量 凈生產(chǎn)量
A 464.6 293 12.5 96.3 368.3
B 12.6 5.0     微量 7.5 5.1
C 62.8 29.3 2.1 18.8 44
(1)流經(jīng)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是
 
 J/hm2.a(chǎn).
(2)該荒地的群落演替類型為
 

(3)由于某些原因導致蛇的數(shù)量大量減少,造成鼠災泛濫.生態(tài)學家繼續(xù)研究了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田鼠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規(guī)律,構建了如下的數(shù)學模型,請完成下表:
    構建數(shù)學模型的一般方法     構建田鼠種群增長模型的主要步驟
I.觀察對象,搜集現(xiàn)實信息 I.田鼠繁殖能力很強,在最初的一個月內(nèi),種群數(shù)量每天增加1.47%
Ⅱ.提出合理的假設 Ⅱ.
Ⅲ. Ⅲ.Nt=No?λt(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數(shù)量,t表示天數(shù),入表示倍數(shù),No表示最初的田鼠的數(shù)量.)
Ⅳ.通過進一步實驗或觀察等,對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 Ⅳ.觀察統(tǒng)計田鼠數(shù)量,對自己所建立的模型進行檢驗或修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空氣中CO2和O2的含量、光照強度、溫度等均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請分析回答:
(1)秋天多數(shù)植物葉片變黃,葉片中色素的種類和數(shù)量發(fā)生變化,可采用
 
法分離變黃葉片色素樣品,以判斷葉片變黃原因.還可比照如圖1正常綠葉中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兩類色素的吸收光譜圖探究原因.先用分光光度計測定該植物變黃的葉片色素樣品的吸收光譜,再根據(jù)色素的吸收光譜與色素的含量呈正相關進行推斷.如果樣品吸收光譜
 
,則葉片變黃可能主要是由于葉片中葉綠素降解引起;如果樣品吸收光譜
 
,則可能主要是由于葉片中類胡蘿卜素含量增加引起.
(2)在適宜條件下,測得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與光照強度之間的關系如圖2甲,細胞呼吸與O2濃度之間的關系如圖2乙,請據(jù)圖回答:
  ①圖2甲A點葉肉細胞中產(chǎn)生ATP的結構是
 
,C點后CO2吸收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②圖2乙虛線起初下降的原因是
 
,由此推知果蔬的保存O2濃度以
 
為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1)在植物體細胞雜交過程中,要先將葉肉細胞去掉細胞壁,去除細胞壁后的結構稱為
 
.如果要檢驗去壁后的結構是否具有活性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其
 

(2)若A中栽培的是大豆,則與它共生的根瘤菌能固氮的根本原因是其
 
上有固氮基因,根瘤菌的代謝類型是
 
;若A中栽培的是玉米,且緩沖液中提供14CO2,則14CO2中的14C在玉米光合作用過程中的轉移途徑是
 

(3)若裝置A中的植物在培養(yǎng)過程中出現(xiàn)了枯心現(xiàn)象,則可能是缺少某種元素,那么缺少的這種元素在植物體內(nèi)的存在形式是
 

(4)現(xiàn)有兩盆植物甲和乙,其中一盆是C4植物,一盆是C3植物,請用裝置A改進進行實驗,鑒定那一盆是C3植物.寫出簡單的實驗思路.
 
;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種植物細胞在濃度分別為200mmol∕L-1和400mmol∕L-1的M物質溶液中,細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ol∕min-1,通入空氣后,吸收速率不變.對此現(xiàn)象最合理的解釋是(  )
A、細胞吸收M的方式為自由擴散
B、細胞吸收M的方式為主動運輸
C、細胞吸收M需要載體蛋白的參與
D、所需能量供應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中學生物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龍膽紫、醋酸洋紅、改良苯酚品紅染液都能將染色體染成深色
B、低溫誘導后的根尖可先用卡諾氏液處理并沖洗后再進行解離、漂洗、染色等操作
C、探究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變化實驗中各小組得出的增長曲線的總趨勢應該是一致的
D、為保證制作的生態(tài)缸長時間維持穩(wěn)定應將其敞口放置于室內(nèi)通風、光線良好的地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