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兩者都運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 | |
B. | 兩者都運用了微生物作為實驗材料 | |
C. | 兩者都證明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 |
D. | 兩者的實驗思路均是設法把DNA與RNA分開,單獨觀察它們的作用 |
分析 1、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斯體內轉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斯體內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2、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
解答 解:A、艾弗里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沒有運用同位素標記法,A錯誤;
B、兩者都運用了微生物作為實驗材料,前者運用肺炎雙球菌,后者運用噬菌體和大腸桿菌,B正確;
C、兩者都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C錯誤;
D、兩者的實驗思路均是設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單獨觀察它們的作用,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T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要求考生識記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實驗過程、實驗方法、實驗現(xiàn)象及實驗結論等基礎知識,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探究的課題可能是影響種群數(shù)量動態(tài)變化的外界因素 | |
B. | 三組的培養(yǎng)溫度可能不同,a組的培養(yǎng)溫度最適宜 | |
C. | 三組的環(huán)境容納量可能不同,b組的環(huán)境容納量最大 | |
D. | 三組的營養(yǎng)初始供給可能不同,c組的營養(yǎng)初始供給量最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基因R、r的空間結構不同 | B. | 基因R、r的堿基種類不同 | ||
C. | 基因R、r的堿基排列順序不同 | D. | 基因R、r的堿基數(shù)目可能不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溫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0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下釋放C0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A. | 每天交替進行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溫度均保持在15℃的條件下,該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 |
B. | 晝夜不停地光照,溫度在35℃時該植物不能生長 | |
C. | 晝夜不停地光照,該植物生長的最適宜溫度是30℃ | |
D. | 每天交替進行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溫度在10℃時,該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是溫度在30℃時的2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組別 步驟 | A組 | B組 | C組 | D組 | E組 | F組 |
配制溶液 | 蒸餾水 | 200mg/L 2,4-D溶液 | 400mg/L 2,4-D溶液 | 600mg/L 2,4-溶液 | ? | 1000mg/L 2,4-D溶液 |
選擇插條 | 選取該植物生長時期、帶芽數(shù)目等相同的適宜插條若干支,隨機分成六等份,并編號 | |||||
浸泡插條 | 分別用等量蒸餾水、相應深度2,4-D溶液浸泡插條12小時 | |||||
扦插及培養(yǎng) | 浸泡后的插條扦插在潮濕沙土中,培養(yǎng)時間及其他條件均適宜且相同 | |||||
實驗結果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