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6.下列有關艾弗里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和赫爾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兩者都運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
B.兩者都運用了微生物作為實驗材料
C.兩者都證明了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D.兩者的實驗思路均是設法把DNA與RNA分開,單獨觀察它們的作用

分析 1、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包括格里菲斯體內轉化實驗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其中格里菲斯體內轉化實驗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能將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艾弗里體外轉化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2、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

解答 解:A、艾弗里的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沒有運用同位素標記法,A錯誤;
B、兩者都運用了微生物作為實驗材料,前者運用肺炎雙球菌,后者運用噬菌體和大腸桿菌,B正確;
C、兩者都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C錯誤;
D、兩者的實驗思路均是設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單獨觀察它們的作用,D錯誤.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T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要求考生識記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實驗過程、實驗方法、實驗現(xiàn)象及實驗結論等基礎知識,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為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完成了A、B、C三組實驗.定期對不同培養(yǎng)液中的酵母菌進行計數(shù),分別繪制出酵母菌細胞數(shù)目變化曲線依次為a、b、c,關于此圖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探究的課題可能是影響種群數(shù)量動態(tài)變化的外界因素
B.三組的培養(yǎng)溫度可能不同,a組的培養(yǎng)溫度最適宜
C.三組的環(huán)境容納量可能不同,b組的環(huán)境容納量最大
D.三組的營養(yǎng)初始供給可能不同,c組的營養(yǎng)初始供給量最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是果蠅的染色體圖解,其中Ⅱ、Ⅲ、Ⅳ、X、Y為染色體代號;a為控制果蠅白眼的基因,據(jù)圖回答:
(1)圖中代號為X和Y的是性染色體,該果蠅的性別是雄性.
(2)在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要分離,并進入配子(精細胞)中.
(3)果蠅在減數(shù)分裂的四分體時期一個細胞內共有DNA分子16個.
(4)如果該果蠅與紅眼(A)純種異性果蠅雜交,則F1果蠅的基因型是XAXa、X AY,表現(xiàn)型是紅眼雌性和紅眼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遺傳學之父是( �。�
A.摩爾根B.赫爾希C.薩頓D.孟德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圖1為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圖2表示細胞內發(fā)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動.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如果圖1為葉肉細胞,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有[8]線粒體和[]9葉綠體.
(2)如果圖1為根尖分生區(qū)的細胞,不應具有的結構是[9]葉綠體、[11]大液泡.在有絲分裂間期,主要的物質變化是DNA復制和有關蛋白質合成;在有絲分裂末期,[2]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3)下列對圖2中有關生命活動的分析中,不正確的是②③④ (填序號).
①細胞以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   ②單細胞生物也存在細胞分化過程
③細胞衰老個體也隨之衰老     ④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一樣是一種細胞編程性死亡
(4)圖2中細胞識別是細胞信號傳導的前提,這種信息交流是通過細胞膜實現(xiàn)的,其物質基礎是該結構上有糖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圖1表示細胞分裂的不同時期染色體數(shù)與核DNA數(shù)比例的變化關系;圖2表示某動物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象.請據(jù)圖回答:

(1)圖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復制,DE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
(2)圖2中丙、丁細胞處于圖1中的CD段.
(3)圖2中具有同源染色體的是甲、乙、丙細胞,①和④是一對同源染色體.
(4)圖2中丙細胞含有8條染色單體,該細胞名稱為初級精母細胞,判斷的依據(jù)是同源染色體相互分離且細胞質均等分裂
(5)圖2中丁細胞的名稱為次級精母細胞,如果丁細胞中的M為X染色體,則N一定是常染色體.若M的姐妹染色單體上出現(xiàn)等位基因,其原因是發(fā)生了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交叉互換(基因重組)或基因突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等位基因控制的是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下列關于等位基因R、r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基因R、r的空間結構不同B.基因R、r的堿基種類不同
C.基因R、r的堿基排列順序不同D.基因R、r的堿基數(shù)目可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將某綠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實驗裝置中,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其余的實驗條件都是理想的),實驗以C02的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溫度(℃)5101520253035
光照下吸收C02(mg/h)1.001.752.503.253.753.503.00
黑暗下釋放C02(mg/h)0.500.751.001.502.253.003.50
下列對該表數(shù)據(jù)分析正確的是( �。�
A.每天交替進行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溫度均保持在15℃的條件下,該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B.晝夜不停地光照,溫度在35℃時該植物不能生長
C.晝夜不停地光照,該植物生長的最適宜溫度是30℃
D.每天交替進行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溫度在10℃時,該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是溫度在30℃時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為研究生長素類似物2-4D對某植物插條生根的影響,一實驗小組按下表進行了實驗
組別
步驟
A組B組C組D組E組F組
配制溶液蒸餾水200mg/L
2,4-D溶液
400mg/L
2,4-D溶液
600mg/L
2,4-溶液
?1000mg/L
2,4-D溶液
選擇插條選取該植物生長時期、帶芽數(shù)目等相同的適宜插條若干支,隨機分成六等份,并編號
浸泡插條分別用等量蒸餾水、相應深度2,4-D溶液浸泡插條12小時
扦插及培養(yǎng)浸泡后的插條扦插在潮濕沙土中,培養(yǎng)時間及其他條件均適宜且相同
實驗結果
請分析回答:
(1)E組實驗配制的2,4-D溶液濃度是800mg∕L
(2可確定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生長素類似物濃度在400~600 mg∕L之間.
(3)實驗結果說明從各組生根數(shù)量可推測,在一定濃度范圍內隨生長素類似物濃度的增加,扦插枝條生根數(shù)逐漸增加;超過一定濃度范圍后,隨生長素類似物濃度的繼續(xù)增加,扦插枝條生根數(shù)又逐漸減少.生長素促進插條生根的作用具有兩重性
(4)該實驗還可以用插條生根的長度   作為實驗觀察的指標.
(5)有人提出插條生根可能需要光照,為此開展了如下探究實驗:
實驗步驟:
①將用適宜濃度2-4D溶液處理過的插條隨機均分為甲乙兩組,分別扦插在潮濕沙土中.
②甲組置于光照條件下培養(yǎng),乙組置于黑暗條件下培養(yǎng),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
③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分別計數(shù)甲乙兩組插條的生根數(shù)
預期實驗結果和結論:
a.如果甲組生根數(shù)高于乙組則光照有利于插條生長,
b.如果甲組生根數(shù)低于乙組則黑暗有利于插條生長,
c.如果甲乙兩組生根數(shù)目相當則黑暗、光照對插條生長沒有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