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 類群 | 消化道內容物 | |||||||
植物 | 昆蟲 | 螺 | 沼蝦 | 魚類 | 蛙 | 蛇 | 野化的家貓 | |
蝗蟲 | √ | |||||||
螺 | √ | |||||||
沼蝦 | √ | |||||||
魚類 | √ | √ | √ | |||||
蛙 | √ | |||||||
蛇 | √ | √ | √ | |||||
鳥 | √ | √ | √ | |||||
野化的家貓 | √ | √ | √ | √ | √ |
分析 (1)生物群落的分布分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
(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食物鏈中的每一種生物都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有著重要意義.
解答 解:(1)這些植物都處于同一水平位置,所以是水平結構;
(2)①圖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②蝗蟲、螺、沼蝦和魚類屬于初級消費者,所以是第二營養(yǎng)級.魚和沼蝦有共同的食物,兩者為競爭關系,有些魚以螺為食物,兩者又構成捕食關系;
③食物鏈中的每一種生物都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有著重要意義;
(3)清除多種野生植物,破壞了物種多樣性,使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單一,營養(yǎng)結構簡單,抵抗力的穩(wěn)定性降低;
(4)標志重捕法是研究動物種群密度的方法,因此金線偶褶蛙的種群數量為120×(100÷15)=800.
故答案為:
(1)水平
(2)①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②蝗蟲、螺、沼蝦、魚類 競爭和捕食
③蝗蟲等害蟲是食物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
(3)生物多樣性下降,自我調節(jié)能力降低,抵抗力穩(wěn)定性降低
(4)種群密度 800
點評 本題考查考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種群的結構特征等相關知識,綜合考查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運用數學公式解答生物知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GLUT1在維持血糖濃度的穩(wěn)定中發(fā)揮作用 | |
B. | 葡萄糖進入腫瘤細胞后將被徹底氧化分解 | |
C. | 干擾GLUT1基因的表達可抑制腫瘤細胞增殖 | |
D. | GLUT1含量可作為檢測細胞癌變的指標之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檢測成分 | DDD的含量(質量分數) |
浮游植物 | 1.3×106 |
浮游動物 | 4×106 |
小魚(雜食) | 10×106 |
大魚(雜食) | 1500×106 |
鸊鵜 | 1600×10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探究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底物可選用過氧化氫 | |
B. | 用對比實驗法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 | |
C. | 在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實驗中,需要設置空白對照進行比較 | |
D. | 用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可分別調查跳蝻的種群密度和土壤中微小動物的豐富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棄耕年代 | 一年生草本 | 多年生草本 | 灌木 | 物種數量 |
公元1950年 | 0株 | 10株 | 380株 | 8 |
公元1970年 | 0株 | 46株 | 290株 | 12 |
公元1990年 | 400株 | 1800株 | 30株 | 15 |
公元2010年 | 600株 | 1900株 | 32株 | 18 |
A. | 該鹽堿地群落演替過程中灌木逐漸被草本植物取代 | |
B. | 調查結果表明棄耕時間越長的鹽堿地物種豐富度越高 | |
C. | 該群落演替過程中影響植物優(yōu)勢種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 |
D. | 演替過程中灌木間的種內斗爭逐漸加劇導致物種數量減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該過程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 | |
B. | 參與此過程的細胞器是細胞核、核糖體、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 |
C. | 可以用14C標記氨基酸,示蹤該蛋白的分泌過程 | |
D. | 該圖不能用來表示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索的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單倍體、六倍體 | B. | 三倍體、六倍體 | C. | 單倍體、二倍體 | D. | 二倍體、單倍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