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下列化合物中均含有C、H、O、N、P的是(  )
A.氨基酸、麥芽糖、脫氧核苷酸B.血紅蛋白、核糖核苷酸、脂肪
C.氨基酸、球蛋白、核糖核苷酸D.RNA、核苷酸、DNA

分析 本題是對糖類、脂肪、蛋白質(zhì)、核酸的元素異同的考查,梳理糖類、脂質(zhì)、核酸的元素組成,然后分析選項進行解答.
1、糖類的組成元素為C、H、O;
2、脂肪的組成元素為C、H、O;
3、蛋白質(zhì)(氨基酸)的組成元素有C、H、O、N元素構成,有些還含有P、S;
4、ATP、核酸(核苷酸)的組成元素為C、H、O、N、P.

解答 解:A、氨基酸的組成元素有C、H、O、N元素構成,有些還含有P、S,麥芽糖的組成元素為C、H、O,脫氧核苷酸的組成元素為C、H、O、N、P,A錯誤;
B、血紅蛋白的組成元素有C、H、O、N、Fe,核糖核苷酸的組成元素為C、H、O、N、P,脂肪的組成元素為C、H、O,B錯誤;
C、氨基酸的組成元素有C、H、O、N元素構成,有些還含有P、S,球蛋白的組成元素有C、H、O、N,核糖核苷酸的組成元素為C、H、O、N、P,C錯誤;
D、ADP、核苷酸和DNA的組成元素為C、H、O、N、P,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組成細胞化合物的元素組成,只要考生識記各種化合物的元素組成即可,試題較簡單.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南省高一下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甲狀腺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腦和垂體的調(diào)節(jié)

B.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時,機體耗氧量和產(chǎn)熱量都增加

C.促甲狀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狀腺,而甲狀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種器官

D.血液中甲狀腺激素水平降低會引起促甲狀激素釋放激素分泌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關于突觸信號傳遞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突觸后膜上的乙酰膽堿受體具有專一性
B.突觸后膜去極化后形成的小電位能迅速傳導
C.電位只有達到一定閾值才會在肌膜引發(fā)動作電位
D.肌膜上的神經(jīng)沖動傳導到肌纖維內(nèi)部時引起肌肉收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等位基因一般是指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著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若不考慮染色體變異,下列對二倍體生物的一對等位基因A1與A2(A2來自A1的突變)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基因A1與A2可同時存在于同一體細胞中或配子中
B.基因A1與A2編碼的蛋白質(zhì)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基因A1突變成基因A2,可能是堿基對的替換或缺失造成的
D.若一條染色體上同時存在A1和A2,則該情況可能是非姐妹染色單體間交叉互換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圖1表示某植物葉肉細胞內(nèi)甲、乙兩個重要生理過程中C、H、O的變化(其中數(shù)字代表過程,A、B、C代表物質(zhì));圖2表示當光照和CO2濃度足夠的條件下,溫度對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響.其中實線表示光照時CO2的消耗量,虛線表示黑暗時CO2的產(chǎn)生量.請據(jù)圖回答:

(1)圖1中,甲過程發(fā)生的場所為葉綠體,該生理過程的能量變化為光能→活躍的化學能→穩(wěn)定的化學能.乙過程中A消耗于該過程的第三階段,其發(fā)生的場所為線粒體內(nèi)膜.乙過程產(chǎn)生的水,,其氫的來源是葡萄糖和水(不考慮中間產(chǎn)物).
(2)圖1中,若甲過程其他條件不變,光照由強變?nèi)�,則短時間內(nèi)中間產(chǎn)物C3的含量將增加(增加、減少、不變).
(3)由圖2可知,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對高溫更為敏感,相關酶的作用機理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4)若晝夜不停地光照,圖2植物在溫度為30℃條件下,植物生長狀況達到最佳.若在此溫度條件下,每天交替進行l(wèi)2h光照、12h黑暗處理,則該植物在24h內(nèi)積累的葡萄糖為16.4mg(保留小數(shù)點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關于分泌蛋白合成和運輸?shù)臄⑹鲋姓_的是( �。�
A.形成分泌蛋白的多肽最早在內(nèi)質(zhì)網(wǎng)合成
B.高爾基體膜向內(nèi)與內(nèi)質(zhì)網(wǎng)膜相連接,向外與細胞膜相連接
C.高爾基體具有轉(zhuǎn)運分泌蛋白的作用
D.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運輸過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以下各種物質(zhì)中不屬于效應T細胞分泌釋放的是(  )
A.淋巴因子B.免疫球蛋白C.白細胞介素D.干擾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關于藍藻與光合作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藍藻有葉綠體,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B.藍藻是植物細胞,能進行光合作用
C.藍藻雖然是原核細胞,但是有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和色素
D.藍藻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請分析以下二份資料,回答相關問題.
資料一:用14CO2“飼喂”葉肉細胞,讓它在光下進行光合作用.一段時間后,關閉光源,將葉肉細胞置于黑暗中.如圖表示在此實驗過程中被14C標記的三碳酸(14C3)的濃度變化情況.
(1)實驗中,如果提供充足的14CO2,在AB時間段內(nèi),14C3濃度將保持相對穩(wěn)定,因為在14C3被還原的同時,它還可以通過C5(五碳分子或RuBP或核酮糖二磷酸)固定14CO2來合成.
(2)將葉肉細胞置于黑暗中后,在短時間內(nèi),14C3濃度迅速上升,主要因為ATP和NADPH(或還原氫)不能生成,使14C3無法被還原;C5仍在固定CO2生成C3
資料二:下表表示在以下晴朗的4天中,測定馬鈴薯葉片周圍空氣中CO2濃度值的結果.
日期在下述時間段內(nèi),空氣中CO2平均濃度(百萬分之)
下午8點至次日凌晨4點上午8點至下午4點
7月10日328309
7月20日328299
7月30日326284
8月10日322282
(3)第2列和第3列中的數(shù)值都是實際測算得出的,請簡要解釋第3列數(shù)值普遍低于第2列的主要原因白天進行光合作用,葉片吸收CO2
(4)若在上午8點至下午4點期間測定馬鈴薯根部土壤中的CO2濃度,與上表中同一時間段的第3列數(shù)值相比,你估計結果會如何?高于第3列數(shù)值.產(chǎn)生此結果的兩點原因,一是根細胞需氧呼吸產(chǎn)生CO2,二是土壤中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產(chǎn)生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