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酵母菌是一種常用的實驗材料,某校學生利用酵母菌探究細胞呼吸方式和種群數(shù)量的動態(tài)變化.請回答下列問題:
(1)酵母菌細胞中產生CO2的具體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某興趣小組想探究酵母菌是否在有氧、無氧條件下均能產生CO2.現(xiàn)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數(shù)個)實驗裝置如圖(a~d)所示:

請根據(jù)實驗目的選擇裝置序號,并按照實驗的組裝要求排序(裝置可重復使用).有氧條件下的裝置序號是c→a→b.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還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代替,其顏色變化為由藍變綠再變黃.
(2)在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動態(tài)變化的實驗中,酵母菌呈S型增長,決定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對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調查可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如果實驗時發(fā)現(xiàn)血細胞計數(shù)板的一個小方格內酵母菌過多,難以數(shù)清,可用無菌水進行適當?shù)南♂,但酵母菌卻不會吸水脹破,原因是酵母菌有細胞壁.
(3)在用血細胞計數(shù)板(2mm×2mm方格)對某一稀釋50倍樣品進行計數(shù)時,發(fā)現(xiàn)在一個方格內(蓋玻片下的培養(yǎng)液厚度為0.1mm)酵母菌平均數(shù)為16,據(jù)此估算10mL培養(yǎng)液中有酵母菌2×l07個.

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在探究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產生CO2時,檢驗產生的CO2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在向裝置中通入空氣時,為排除空氣中CO2對實驗結果的干擾,需要先通過10%的NaOH溶液除去CO2,所以實驗裝置的順序為c→a→b(或c→b→a→b);在無氧條件下,不需要通入不含CO2的空氣,所以裝置只需要d→b即可.

解答 解:(1)酵母菌細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都能產生CO2,所以產生CO2的具體場所是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根據(jù)實驗目的選擇裝置序號,有氧條件下的裝置序號是c→a→b(或c→b→a→b).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還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代替,其顏色變化為由藍變綠再變黃.
(2)在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動態(tài)變化的實驗中,由于空間和資源是有限的,所以酵母菌呈“S”型增長,決定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對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調查可采用抽樣檢測的方法.如果實驗時發(fā)現(xiàn)血細胞計數(shù)板的一個小方格內酵母菌過多,難以數(shù)清,可用無菌水進行適當?shù)南♂專湍妇鷧s不會吸水脹破,原因是酵母菌有細胞壁,起保護作用.
(3)已知血球計數(shù)板的方格為2mm×2mm,若蓋玻片下經稀釋50倍的培養(yǎng)液厚度為0.1mm,計數(shù)時一個方格內酵母菌平均數(shù)為16,則每個方格的體積=2×2×0.1=0.4立方毫米,共有酵母菌50×16個細胞.10mL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的個數(shù)=10×1000×50×16÷0.4=2×107個.
故答案為:
(1)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     c→a→b(或c→b→a→b)     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       由藍變綠再變黃
(2)S       出生率和死亡率       抽樣檢測      酵母菌有細胞壁
(3)2×l07

點評 本題考查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探究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變化,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采用的方法、實驗過程及相關細節(jié)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基因突變在生物進化中起重要作用,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
A.A基因突變?yōu)閍基因,a基因還可能再突變?yōu)锳基因
B.A基因可突變?yōu)锳1、A2、A3…,它們?yōu)橐唤M復等位基因
C.基因突變大部分是有利的
D.基因突變可以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關于細胞呼吸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與肺炎雙球菌細胞呼吸有關的酶由擬核中的基因編碼
B.人體成熟的紅細胞不能對葡萄糖進行氧化分解
C.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無氧呼吸也叫做發(fā)酵
D.葉肉細胞在光照下既進行光合作用,又進行呼吸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流經農村和城市兩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陽能
B.演替達到相對穩(wěn)定的階段后,群落內物種組成不再變化
C.害蟲數(shù)量對其天敵鳥類數(shù)量的影響存在反饋調節(jié)
D.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為應用胚胎工程選育優(yōu)良肉牛新品種的一些技術流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中應用1主要借助核移植技術實現(xiàn)個體的培育.
(2)應用2屬于有性繁殖,從供體中獲得的卵子要培養(yǎng)到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夠接受精子完成受精.其中受精卵在形成早期胚胎的過程需要在發(fā)育培養(yǎng)液中進行.
(3)應用3所分離到的胚胎干細胞形態(tài)上表現(xiàn)為體積較小,細胞核大,核仁明顯,功能上具有發(fā)育的全能性.
(4)應用4被稱為胚胎分割技術,在囊胚形成二分胚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是將內細胞團進行均等分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關于植物激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體一定部位的內分泌細胞分泌的
B.植物激素中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源于人們對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C.植物激素都具有高濃度促進生長,低濃度抑制生長的特性
D.植物激素可以直接參與植物細胞內的代謝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對有關實驗中變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中,溫度和pH是自變量
B.在模擬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關系的實驗中,正方體瓊脂塊表面積和體積之比是無關變量
C.在探究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扦插枝條生根作用的實驗中,插條生根數(shù)是因變量
D.在探究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實驗中,應設空白對照排除無關變量干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水質細菌學檢驗是培水和污水水質分析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指標.作為水質日常檢測的七項指標(色度、濁度、細菌總數(shù)、大腸菌群、余氯、鐵、錳)之一的細菌總數(shù)和大腸桿菌指數(shù),能非常直觀地反映水費細菌污染的程度.例如,我國飲用水標準規(guī)定,每升飲用水中大腸桿菌不超過3個.某學校生物興趣小組欲通過實驗來檢測自來水中大腸桿菌的含量,已知大腸桿菌在伊紅-美藍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時,菌落呈深紫色.請根據(jù)下列有關實驗步驟回答問題:
(1)配制培養(yǎng)基:配置伊紅-美藍培養(yǎng)基時,除水、無機鹽、蛋白胨、乳糖、伊紅、美藍等基本原料外,還需要加入瓊脂作為凝固劑.從功能上講,這種培養(yǎng)基屬于鑒別培養(yǎng)基.
(2)倒平板:配置好的培養(yǎng)基用高壓蒸汽滅菌法滅菌后,待培養(yǎng)基冷卻到50℃左右倒平板.平板冷凝后應將平板倒置放置,以防止皿蓋上的水珠落入培養(yǎng)基.在接種之前,要隨機選取若干滅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養(yǎng)一段時間,這樣做的目的是檢測培養(yǎng)基平板滅菌是否合格.

(3)接種:該小組采用平板劃線法分離自來水中的細菌,操作時,接種環(huán)通過灼燒滅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劃線時,總是從上一次的末端開始劃線.這樣做的目的是將聚集的菌體逐步稀釋以便獲得單個菌落.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能正確表示該小組得到的結果為上圖中的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回答下列與遺傳有關的題目:
I.某種鳥類體色(基因用 A、a 表示)、條紋的有無(基因用 B、b 表示)是兩對獨立遺傳的相對性狀,如表是三組相關雜交試驗情況,請分析回答問題:
第1組第2組第3
黃色無紋×黃色無紋

黃色無紋:黃色有紋
3:1
黃色無紋×綠色有紋

綠色無紋:黃色無紋:綠色有紋:黃色有紋
1:1:1:1
綠色有紋×綠色有紋

綠色有紋:黃色有紋
2:1
(1)兩對性狀中的顯性性狀分別是無紋、綠色.
(2)第 2 組親本中黃色無紋個體的一個卵原細胞能夠產生的配子基因型是aB或ab.
(3)第 3 組雜交試驗后代比總為 2:1,請從根本原因方面來推測,其原因最可能是A基因純合致死.
II.果蠅的眼色與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 R、r 和 T、t 有關.眼色色素的產 生必須有顯性基因R存在,能產生色素的個體眼色呈紅色或紫色,不產生色素的個體眼色呈白 色.顯性基因 T 使果蠅眼色呈紫色,當基因 t 純合時,果蠅的眼色為紅色.兩個純種品系雜交,結果如圖:

(1)等位基因 T、t 位于染色體上.控制果蠅眼色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分離定律.
(2)F1 的基因型是RrXTXt和RrXtY.
(3)讓 F1 雌雄果蠅雜交得到F2,所有個體均正常發(fā)育.F2 中紅眼果蠅的概率是$\frac{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