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普通草蛉和下通草蛉屬于兩種草蛉,在北美生活在同一地域.普通草蛉在春夏是淺綠色,秋天變成棕色,前半年生活在多草地區(qū),秋天遷移到落葉樹林中,在夏天和冬天繁殖.下通草蛉則全年都是深綠色,居住在常綠林中,在春天繁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兩中草蛉之間既有地理隔離又有生殖隔離
B.兩中草蛉的體色形成與它們的棲息環(huán)境無關
C.兩中草蛉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所處的營養(yǎng)級別是不同的
D.兩中草蛉的生殖隔離與棲息地偏好、繁殖時間的差異有關

分析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的不定向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生殖隔離的產(chǎn)生是新物種的形成的標志,地理隔離使同種生物不同種群間不能進行基因交流.

解答 解:A、兩中草蛉生活在同一地域,它們之間不存在地理隔離,A錯誤;
B、兩中草蛉的體色均為保護色,其形成與它們的棲息環(huán)境有關,B錯誤;
C、兩中草蛉食性相同,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所處的營養(yǎng)級別相同,C錯誤;
D、兩中草蛉的繁殖季節(jié)不同,棲息地也不完全相同,故其生殖隔離與棲息地偏好、繁殖時間的差異有關,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生物進化與物種形成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某蛋白質由51個氨基酸、兩條肽鏈構成,結構圖中-S-S-由兩個-SH形成.下列相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形成此蛋白質的氨基酸中最多含有51種不同的R基
B.形成過程中消耗掉的氨基數(shù)和羧基數(shù)分別是50個和50個
C.該蛋白質分子中至少還有游離氨基和羧基數(shù)分別是2個和2個
D.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00,則該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是42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所示分裂過程中,染色單體的出現(xiàn)和染色體解螺旋形成染色質分別發(fā)生在(  )
A.ab、bcB.ab、efC.bc、deD.bc、e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關于此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真核生物轉錄完成后,mRNA從核孔進入細胞質
B.原核細胞內,一條mRNA只能合成一條肽鏈
C.原核細胞內,轉錄和翻譯可同時進行
D.真核細胞內,核糖體沿RNA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用卡片構建DNA平面結構模型,所提供的卡片類型和數(shù)量如表所示,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片類型脫氧核糖磷酸堿基
ATGC
卡片數(shù)量10102332
A.圖中最多4個脫氧核苷酸對
B.圖中最多可構建44種不同堿基序列的DNA
C.DNA中并不是每個脫氧核糖均與2分子磷酸相連
D.圖中構成的雙鏈DNA片段最多有10個氫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有關受精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受精時等位基因進入同一個細胞
B.一個卵細胞通常只能和一個精子受精
C.精子和極體受精也可以形成受精卵
D.受精形成的合子中染色體數(shù)與本物種正常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所示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實驗流程和某同學設計的果酒和果醋的發(fā)酵裝置.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完成圖1中的實驗流程醋酸發(fā)酵.
(2)在葡萄酒的自然發(fā)酵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著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除去葡萄梗應在沖洗之后完成,從而避免除梗引起葡萄破損,增加被雜菌污染的機會.
(3)在圖2中葡萄汁裝入發(fā)酵瓶時要留有約$\frac{1}{3}$的空間的原因是既有利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又有利于防止發(fā)酵產(chǎn)生的大量CO2使果汁溢出(防止發(fā)酵液溢出).果酒變?yōu)楣椎脑鞢2H5OH+O2$\stackrel{酶}{→}$CH3COOH+H2O(填化學反應式).
(4)果酒制作完成后,可以用酸性重鉻酸鉀來檢測酒精的生成,酒精與之反應呈現(xiàn)灰綠色.
(5)葡萄酒呈現(xiàn)紅色的原因是紅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發(fā)酵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物質或結構中,不屬于完整基因表達載體的是( 。
A.啟動子B.標記基因C.目的基因D.RNA聚合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觀代人類在預防與診斷傳染性疾病過程中.經(jīng)常使用疫苗和抗體,已知某傳染性疾病的病原體為RNA病毒,該病毒表面的A蛋白為主要抗原,其疫苗生產(chǎn)和抗體制備的流程之一如下圖.(1)過程①代表的是逆轉錄,過程①所需原料為四種脫氧核苷酸(2)過程②采用的實驗技術是基因工程獲得的X是雜交瘤細胞,漿細胞和骨髓瘤細胞融合,至少需經(jīng)2次篩選才能選出產(chǎn)生所需單一抗體的雜交瘤細胞,然后要用動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在體外培養(yǎng),培養(yǎng)時配置的培養(yǎng)基是液體(填“固體”或“液體”)培養(yǎng)基,其成分與培養(yǎng)植物相比不同的是含有葡萄糖和動物血清等.
(3)若將含有A基因的受體細胞在體外培養(yǎng)時,必須滿足無菌無毒、營養(yǎng)、溫度和pH.氣體環(huán)境等條件,才能使細胞大量增殖,其中培養(yǎng)環(huán)境中的空氣必須加5%的CO2,目的是為了維持培養(yǎng)液的pH值.若受體細胞是受精卵,則需將其在體外培養(yǎng)到桑椹胚或囊胚時期,將其移入到母體子宮,培育成轉基因動物,轉基因動物可以作為生物反應器,生產(chǎn)A蛋白.
(4)對健康人進行該傳染病免疫預防時,可選用圖中基因工程生產(chǎn)的A蛋白制成的疫苗.對該傳染病疑似患者確診時,可從疑似患者體內分離病毒,與已知病毒的核酸序列進行比較,或用圖中的抗A蛋白的單克隆抗體進行特異性結合檢測.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