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表是組成人體細胞中的部分元素含量,下圖是人體細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柱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若表表示元素占細胞鮮重的百分比含量,則表中含量最多的元素a是碳元素
B. 若圖表示細胞鮮重化合物含量,則甲化合物是蛋白質
C. 若表表示元素占細胞干重的百分比含量,則b是細胞中數(shù)量最多的元素
D. 若圖表示細胞完全脫水后化合物含量,則甲化合物具有多樣性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下丘腦通過垂體對甲狀腺的調節(jié)過程以及人體患某種疾病的發(fā)病原理。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下丘腦和垂體病變會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說明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__調節(jié)。從圖中可看出,抗體和激素____(填“A”“B”或“C”)對甲狀腺起相同的生理作用,使甲狀腺機能增強。
(2)由圖可知,激素A和激素C都能作用于垂體,二者在影響激素B的分泌方面表現(xiàn)出______(填“拮抗”或“協(xié)同”)作用;正常人體內激素C的濃度不會持續(xù)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
(3)細胞甲可以來源于______細胞,細胞甲對抗原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識別作用;圖中所示的疾病屬于______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探究2,4-D溶液濃度對迎春枝條生根的影響,某同學首先按照圖一所示步驟配制了一系列濃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選擇插條,分組、編號,浸泡枝條,適宜條件培養(yǎng),得到實驗結果如圖二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圖一中5號試管中的2,4-D溶液的操作還應吸走1ml
B. 浸泡插條時應選擇陰暗潮濕的地方進行處理
C. 從圖二的結果可知,2,4-D溶液的作用有兩重性
D. 2,4-D溶液進入植物體內后,通過參與細胞代謝影響生根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假設A、B、C、D、E、F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六個種群,A與B的關系如圖甲;圖乙是該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的示意圖(單位kJ/m2a)。據(jù)圖回答:
(1)圖甲中A和B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
(2)圖乙中,屬于消費者的有_________(用字母表示);屬于分解者的有______(用字母表示);流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為_________kJ/m2a。
(3)若E大量死亡,則短期內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種群密度明顯增加的種群是________。當受到外界的輕微干擾后,經過一段時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可以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說明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__________能力,該能力的基礎是____________。
(4)為了調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C種群的密度,捕獲了50個個體,將這些個體標記后放掉,一段時間后重新捕獲了40個個體,其中有5個帶有標記,C種群的數(shù)量約為_____________個。
(5)下列實驗或調查活動中所得到數(shù)值與實際數(shù)值相比較,肯定會偏小的是 (_______)
A.酵母菌計數(shù)時,從靜止的酵母菌培養(yǎng)液底部取樣統(tǒng)計
B.調查野兔密度時,野兔的標記使其更容易被天敵發(fā)現(xiàn)
C.調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種群密度時選取的樣方數(shù)量偏少
D.調查山坡中松樹種群密度時,未對一米以下松樹苗計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人員比較了不同貯藏條件對棉葉DNA純度及提取率(提取率越高,獲得的DNA越多)的影響,實驗結果見下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是
A. 提純DNA時可加入酒精去除不溶的蛋白質、酚類等物質
B. 新鮮棉葉提取的DNA純度最高,提取DNA的量也最多
C. 嫩肉粉和不同濃度的NaCl溶液均可用于DNA的提純
D. 用二苯胺試劑鑒定,顏色最深的是從鮮葉中提取的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細胞膜,可以看到兩條暗帶中間夾一條明帶,那么關于這兩條暗帶和一條明帶的化 學成分的說法最準確的是
A. 兩條暗帶的成分是蛋白質,明帶的成分是磷脂
B. 明帶的成分是蛋白質,兩條暗帶的成分是磷脂
C. 兩條暗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明帶的主要成分是磷脂
D. 明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兩條暗帶的主要成分是磷脂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