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回答下列有關遺傳的問題.
Ⅰ.取某種玉米圓粒(AA)紫色(BB)梗性(TT)品種與凹粒(aa)白色(bb)糯性(tt)品種雜交,得子一代;取一部分子一代分別自交和測交,得各自子二代的表現(xiàn)型及相應數(shù)據(jù)如表:
F1測交所得后代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情況:
測交后代圓粉圓白凹粉凹白
所占比例4114
F1自交所得后代F2表現(xiàn)型及比例情況
F2粉糯粉梗紫糯紫梗白糯白梗
所占比例261313
(1)上述三對等位基因中,屬于不完全顯隱性關系的基因是B、b.
(2)用短線和點表示F1的基因型
(3)取F1自交所獲的F2代中,基因型為AA的個體所占的比例理論上是$\frac{1}{4}$,若取F1測交所獲的圓粒粉色的種子進行種植,并自交繁殖,則自交后代中隱性純合體出現(xiàn)的概率理論上占16%.

分析 分析表格:F1的基因型是AaBbTt,F(xiàn)1自交得到F2,表格中出現(xiàn)了紫色(BB)、白色(bb)和粉色(Bb),說明三對等位基因中,屬于不完全顯隱性關系的基因是B、b.F1的測交實驗結果是圓粉:圓白:凹粉:凹白=4:1:1:4,說明可知圓粉的基因A與B連鎖,控制凹白的基因a與b連鎖,所以F1的基因型可以表示為:

解答 解:(1)已知F1的基因型是AaBbTt,F(xiàn)1自交得到F2,表格中出現(xiàn)了紫色(BB)、白色(bb)和粉色(Bb),說明三對等位基因中,屬于不完全顯隱性關系的基因是B、b.
(2)在自由組合定律里,測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應該是1:1:1:1,而表格中測交實驗結果是圓粉:圓白:凹粉:凹白=4:1:1:4,說明可知圓粉的基因A與B連鎖,控制凹白的基因a與b連鎖,所以F1的基因型可以表示為:
(3)已知F1的基因型是AaBbTt,其自交后代出現(xiàn)AA的概率為$\frac{1}{4}$,而表格中F1的測交結果圓粉:圓白:凹粉:凹白=4:1:1:4,說明F1(AaBb)產(chǎn)生的四種配子及比例為AB:ab:Ab:aB=4:4:1:1,所以取F1測交所獲的圓粒粉色(AaBb)的種子進行種植,并自交繁殖,則自交后代中隱性純合體(aabb)出現(xiàn)的概率為$\frac{4}{10}×\frac{4}{10}=\frac{4}{25}$(16%).
故答案為:
(1)B、b
(2)
(3)$\frac{1}{4}$   16%

點評 本題結合圖表,考查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及應用,要求考生識記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能根據(jù)題中和表中信息推斷這對等位基因的位置關系,再進行相關概率的計算,屬于考綱理解和應用層次的考查,有一定難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省梅州市高二下學期周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如圖是將人的生長激素基因導入細菌B細胞內制造“工程菌”示意圖,所用載體為質粒A。已知細菌B細胞內不含質粒A,也不含質粒A上的基因,質粒A導入細菌B后,其上的基因能得到表達,根據(jù)圖示所給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將目的基因和質粒結合形成重組質粒時,用同一種限制性內切酶分別切割目的基因和質粒,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將切下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質粒的切口處再加入適量的 ,使質粒與目的基因結合成重組質粒。

(2)目前把重組質粒導入細菌細胞時,效率還不高;導入完成后得到的細菌,實際上有的根本沒有導入質粒;有的導入的是普通質粒A;只有少數(shù)導入的是重組質粒。此處可以通過如下步驟來鑒別得到的細菌是否導入了質粒A或重組質粒:將得到的細菌涂抹在一個含有 的培養(yǎng)基上,能夠生長的就是導入質粒A或重組質粒的,反之則沒有。此過程中體現(xiàn)了質粒作為運載體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 、 。

(3)若進一步鑒定證明細菌中導入的是普通質粒A還是重組質粒,將得到的細菌涂抹在一個含有 的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若細菌 ,則導入的是普通質粒。如果利用DNA分子雜交原理來證明此過程,應該用 作為探針。

(4)使體外重組的DNA分子轉移到受體細胞內,主要是借鑒 的途徑。

(5)目的基因表達成功后,“工程菌”明顯不同于細菌B。從變異的來源看,此變異屬于 。導入細菌B細胞中的目的基因成功表達的標志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表示不同生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根據(jù)圖回答:

(1)甲圖所示為原核細胞,理由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2)乙圖中結構2是細胞壁,其主要成分纖維素和果膠組成;提供細胞能量的“動力車間”為[]線粒體,該結構的主要功能是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3)乙圖中與高等動物細胞比較,圖乙所示細胞特有的結構有2、4、14(填序號).
(4)在乙圖細胞中氧氣從結構4中產(chǎn)生到在結構11中被利用至少需要穿過4層磷脂雙分子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有關水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單倍體育種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是因為單倍體的雜交后代不發(fā)生性狀分離
B.二倍體水稻經(jīng)秋水仙素處理,可得到四倍體水稻,稻穗、米粒變大
C.二倍體水稻與四倍體水稻雜交,可得到三倍體水稻,含三個染色體組
D.二倍體水稻的花粉經(jīng)離體培養(yǎng),得到的單倍體水稻一般沒有稻穗、米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肉毒梭菌(厭氧性梭狀芽孢桿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體之一,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產(chǎn)生的神經(jīng)麻痹毒素,即肉毒類毒素.它是由兩個亞單位(每個亞單位由一條鏈盤曲折疊而成)組成的一種生物大分子.下面是肉毒類毒素的局部結構簡式:

請據(jù)此回答:
(1)肉毒類毒素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其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是
(2)由圖可知,該片段含有5種單體,由5個單體組成4個肽鍵,在形成該片段時要脫去4分子水,這個化學反應被稱為脫水縮合.
(3)高溫可使肉毒類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高溫改變了肉毒類毒素的空間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表是對幾種生物體內農藥含量的測定結果:
生物種類ABCDE
單位面積農藥含量(毫克)0.0450.0240.0030.1450.009
這些生物之間有著吃與被吃的關系,請問下列哪一條食物鏈的聯(lián)系是正確的( 。
A.C→E→B→A→DB.E→D→C→B→AC.D→A→B→C→ED.A→B→C→D→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在理想狀態(tài)下培養(yǎng)大腸桿菌,下列能夠反映該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曲線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圖為某家庭遺傳系譜圖,Ⅲ-9與Ⅲ-10為異卵雙生的雙胞胎,Ⅲ-13與Ⅲ-14為同卵雙生的雙胞胎.已知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A、a基因控制;眼白化病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由B、b基因控制.請據(jù)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據(jù)圖判斷,圖右標注的②是患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病。ń馕觯孩5與Ⅱ6表現(xiàn)正常,其女兒Ⅲ11患病,說明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呐,該病的遺傳方式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圖右標注的③是患眼白化病的男性.
(2)Ⅱ-8號個體是雜合子的概率是$\frac{5}{6}$.
(3)Ⅲ-12的基因型可能是aaXBXB或aaXBXb,Ⅲ-9與Ⅲ-10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frac{1}{2}$,Ⅲ-13與Ⅲ-1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100%.
(4)若Ⅲ-9與Ⅲ-13婚配,所生子女中只患一種病的概率是$\frac{1}{4}$,同時患兩種病的概率是$\frac{1}{48}$.
(5)通過基因診斷等手段,可以對胎兒是否患某種遺傳病或先天性疾病進行產(chǎn)前診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為血糖的來源和去向示意圖,請回答.
(1)圖中①過程是消化吸收,⑤過程進行的主要場所是線粒體.
(2)促進②③過程進行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腎上腺素,能促進⑤過程的激
素是胰島素,該激素是由胰島B 細胞產(chǎn)生的.
(3)②代表的物質是肝糖原,小腸內的葡萄糖進入血液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4)血漿是內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血漿中的無機鹽、蛋白質含量有關;血漿pH的相對穩(wěn)定,與它含有H2PO4-/HPO42-等離子有關.
(5)目前普遍認為,維持機體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是神經(jīng)-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wǎng)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