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4.磷脂是細胞的一種重要化合物,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磷脂在滑面內質網中合成B.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C.原核細胞能合成磷脂D.所有細胞器都含有磷脂

分析 脂質主要是由C、H、O 3種化學元素組成,有些還含有N和P.脂質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體內的儲能物質. 除此以外,脂肪還有保溫、緩沖、減壓的作用;磷脂是構成包括細胞膜在內的膜物質重要成分;固醇類物質主要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等,這些物質對于生物體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性激素能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fā)育及生殖細胞的形成;維生素D能有效地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

解答 解:A、磷脂屬于脂質,合成場所是滑面內質網,A正確;
B、磷脂是構成包括細胞膜在內的膜物質重要成分,B正確;
C、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物質,所有細胞都有細胞膜,因此原核細胞能合成磷脂,C正確;
D、中心體和核糖體屬于無膜的細胞器,不含磷脂,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磷脂的合成場所、存在的部位,意在考查學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如圖為某植株自交產生后代過程示意圖,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M、N、P分別代表16、9、3
B.a與B、b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①過程
C.②過程發(fā)生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D.該植株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1:1: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八倍體小黑麥(8N=56)是六倍體普通小麥和黑麥雜交后經人工誘導染色體數目加倍而形成的,據此可推斷出( 。
A.普通小麥與黑麥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
B.秋水仙素能促進染色單體分離使染色體數目加倍
C.八倍體小黑麥的花藥離體培養(yǎng)出來的植株是四倍體
D.八倍體小黑麥產生的單倍體植株不可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關于遺傳變異和育種敘述正確的是( 。
A.雜交育種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組,按需選擇,并不能創(chuàng)造新的基因
B.通過花藥離體培養(yǎng)技術獲得單倍體依據的原理是細胞增殖
C.非同源染色體之間易位是實現(xiàn)基因重組的手段之一
D.培育抗病小麥只能用雜交育種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甲圖表示某草原上一定區(qū)域內野兔種群數量變化圖,其中不同的K值表示野兔種群在不同環(huán)境狀況下的環(huán)境容納量;乙圖為甲圖中野兔所攝入能量的去路,其中字母表示相應能量.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據甲圖分析,野兔的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
(2)乙圖中所缺少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成分為生產者.如果由于人為因素發(fā)生火災導致整個草原化為一片灰燼,火災前后草原的變化是(填“是”或“不是”)群落演替,較長一段時間后,在廢墟上又會出現(xiàn)一些生物,這種演替屬于次生演替.
(3)乙圖中C屬于第一營養(yǎng)級的能量,B表示野兔用于自身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儲存在野兔體內的能量).
(4)若A中能量為1.5×109 kJ,B中能量為1.4×109kJ,某種天敵同化的能量為2.4×108kJ,則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從野兔到其天敵的能量傳遞效率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登革熱病毒入侵人體后,人體主要的免疫反應如圖所示.

(1)登革熱病毒入侵后,部分B細胞活化為相應的漿細胞產生特定抗體.B細胞活化為漿細胞,一般需要什么條件?病毒直接刺激和淋巴因子的作用.
(2)受病毒刺激而產生的M抗體對患者的康復是否有利?試結合上圖進行簡要說明.不利,M抗體促進病毒在患者體內的復制增殖,從而加重病情.
(3)患者初次感染時,14天后可以在體內檢測到G抗體,再次感染時第2天就檢測到G抗體.請簡要解釋再次感染時G抗體迅速出現(xiàn)原因.初次感染時患者機體產生的相關記憶細胞,在再次感染時受到病毒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成漿細胞,繼而分泌大量抗體.
(4)如圖顯示了登革熱患者康復主要依靠哪些種免疫?體液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某研究小組在一定濃度的葡萄糖溶液中接種酵母菌,置于密閉的容器中培養(yǎng),并測定容器中氧氣含量、酒精含量和酵母菌數量的變化,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酵母菌在ab段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B.用血球計數測定酵母菌數量的方法屬于估算法
C.酒精濃度是導致de段酵母菌數量下降的唯一因素
D.相同條件下的重復試驗,酵母菌種群的K值基本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自20世紀中葉系統(tǒng)分析方法引入生態(tài)學后,在解決復雜的生態(tài)學問題上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如圖為一般系統(tǒng)的結構模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每種生物的生存都離不開物質和能量,若圖中組分1是獲得系統(tǒng)外輸入能量的成分,絕大多數生態(tài)系統(tǒng)獲得該能量的過程是通過光合作用(生理過程)來完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輸出的主要形式是熱能.
(2)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來看,圖中①、②、③雙向箭頭能(能/不能)表示不同組分之間的信息傳遞及相互影響;用于表示能量流動是不合理的,理由是在生態(tài)系統(tǒng)內能量流動是單向的.
(3)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正在發(fā)生嚴重鼠害,農業(yè)部門在防治鼠害問題上提出了兩種方案,方案一:投放高效鼠藥;方案二:引入鼠的天敵.你認為有利于提高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方案是方案二,簡述理由:投放鼠藥,在消滅鼠的同時,也會殺死鼠的天敵,鼠藥還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引入天敵,由于鼠與天敵在數量上存在相互制約,可以長期將鼠的數量控制在較低水平,有利于提高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某同學選擇苧麻植株上受光面積相近的20片葉,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
操作1:將其中的10片葉剪下,從每片中間部分切下1×1cm2小葉片(A組),烘干稱重,做好記錄.
操作2:相同時間里對另10片葉進行半葉遮光(每一片葉的一半正反面用不透光紙包住,另一半不作處理).
適宜光照兩小時后,剪下葉片,在各半葉中與操作1相似部位切下1×0.5cm2的小葉片(遮光為B組,正常為C組),烘干稱重(mg),做好記錄.
葉片12345678910平均
A組2.73.23.23.33.22.92.93.03.03.23.03
B組2.02.22.41.81.92.02.11.92.11.72.01
C組4.54.74.64.24.24.44.34.04.34.04.32
請分析回答:
(1)苧麻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光反應階段能為暗反應階段提供ATP和[H](或“NADPH”).
(2)通過實驗可知,在該條件下,棉花植株的呼吸速率為0.51mg/cm2•h,凈光合速率為0.645mg/cm2•h.
(3)乙同學認為棉花的實際凈光合速率大于(填“相等”、“大于”或“小于”)上述計算值,所以他建議在操作2中用5%的三氯乙酸點涂葉柄一圈,將葉柄的篩管細胞殺死,你認為,乙同學補充該處理的目的是阻止實驗組葉片的光合作用產物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