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在生物組織中,還原性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中,對實驗材料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甘蔗莖的薄壁組織、甜菜的塊根都含有較多的糖,可用于鑒定還原糖
B.花生種子含脂肪多,子葉肥厚,是鑒定脂肪的理想材料
C.大豆種子蛋白質含量高,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理想材料
D.雞蛋清含蛋白質多,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理想材料

分析 閱讀題干可知,本題是還原糖、脂肪、蛋白質檢測的材料選擇.斐林試劑可用于鑒定還原糖,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溶液的顏色變化為磚紅色(沉淀),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如葡萄糖、麥芽糖、果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非還原性糖(如淀粉);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產(chǎn)生紫色反應;脂肪可用蘇丹Ⅲ染液(或蘇丹Ⅳ染液)鑒定,呈橘黃色(或紅色).

解答 解:A、甘蔗莖中含有較多的糖,但主要是蔗糖,蔗糖為非還原糖,不是還原糖,不能用于還原性糖的鑒定,A錯誤;
B、檢測脂肪應選含脂肪較豐富、且顏色淺的材料,花生種子富含脂肪且子葉肥厚,且顏色淺,是用于脂肪鑒定的好材料,B正確;
C、檢測蛋白質應選含蛋白質較豐富、且顏色淺的材料,大豆種子蛋白質含量高,且顏色淺,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理想材料,C正確;
D、檢測蛋白質應選含蛋白質較豐富、且顏色淺的材料,雞蛋清的蛋白質含量高,且顏色淺,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理想材料,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生物組織中,還原性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理解不同有機物鑒定原理,注意實驗材料的選擇是解答該類試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四川某淡水湖中綠藻和藍藻等是鯉魚及沼蝦的食物來源,其中沼蝦也是鯉魚的食物.圖甲表示綠藻與藍藻對N、P的吸收量及PH>8時其體內(nèi)藻毒素含量的差異,圖乙表示不同體長鯉魚的食性比例.

(1)在該湖泊中,體現(xiàn)每個種群最基本的數(shù)量特征是種群密度;其中決定綠藻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2)從物質循環(huán)的角度來看,該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循環(huán)的物質是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3)從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該湖泊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沼蝦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除排泄物外還有尸體和下一營養(yǎng)級的糞便.
(4)請繪出藻類、沼蝦和鯉魚三者之間的食物關系圖:
(5)假設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只存在鯉魚、沼蝦、藻類三類生物,結合圖乙,鯉魚體長在4.2cm時,鯉魚要獲得24kJ能量,至少需要藻類提供240kJ的能量.
(6)環(huán)保部門為了治理該湖泊中氮、磷等元素富營養(yǎng)化的堿性水體,提高鯉魚產(chǎn)量,他們首先選擇綠藻(藻類),隨后再投喂體長大于4.2 cm的鯉魚以快速去除藻類.這樣做的理由是食性與肉食性比例為3:1,以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高,能量利用率也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表示洋蔥根尖細胞(核DNA含量的相對值為2)分裂時的有關圖象,據(jù)此分析并回答:

(1)欲制備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裝片,應取洋蔥根尖分生區(qū)(2~3mm)部分,并經(jīng)過解離、漂洗、染色、制片的操作而制成.如果某同學用自制的裝片觀察時,發(fā)現(xiàn)細胞重疊,看不到染色體,原因是沒有解離(解離不充分或制片時沒有按壓裝片).
(2)圖1中間期包括A和B(用圖中字母表示),B階段染色體數(shù)目是否加倍否(填“是”或“否”).對洋蔥根尖細胞來說,圖2中不應該出現(xiàn)的是D(填圖中字母),原因是有絲分裂過程中DNA不會減半.
(3)可用顯微鏡觀察到并處于圖3中乙→丙段狀態(tài)的是細胞有絲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發(fā)生丙→丁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體單體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面是反射弧結構模式圖,關于此圖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①表示感受器
B.③表示神經(jīng)中樞
C.⑤表示效應器
D.適宜電刺激⑤,在①處可測到膜電位的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表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四種成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種群構成生物群落
B.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C.丁的CO2含量減少,將導致臭氧層破壞
D.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將酵母菌培養(yǎng)液進行離心處理.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未離心處理過的酵母菌培養(yǎng)液與再次離心處理為只含有酵母菌細胞質基質的上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細胞器的沉淀物兩部分分別放入甲、乙、丙3個試管中,并向這3個試管內(nèi)同時滴入等量、等濃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條件下,最終能通過細胞呼吸產(chǎn)生CO2和H2O的試管是( �。�
A.B.C.甲和丙D.丙和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請根據(jù)下列材料和實驗原理設計一個證明酶是蛋白質的實驗.
【實驗材料】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質量濃度為0.01g/mL的CuSO4溶液、雞蛋、人的口腔唾液(含有酶)、清水、小燒杯、玻璃棒、試管和滴管.
【實驗原理】雞蛋的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在堿性溶液中,蛋白質與CuSO4反應能產(chǎn)生紫色物質,即蛋白質的雙縮脲反應.如果能通過實驗證明,酶能發(fā)生雙縮脲反應,即可證明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1)制備蛋清液:取生雞蛋一個,打破蛋殼(不要破壞蛋黃).取少許蛋清注入小燒杯中,加入30mL的清水,用玻璃棒調(diào)勻.
(2)取兩支試管,編號,在1號試管中注入第一步得到的蛋清液2mL,2號試管中注入等量的口腔唾液.
(3)向1號和2號試管中各加入1mL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搖勻.
(4)分別向兩試管中注入質量濃度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搖勻.
(5)振蕩搖勻后,靜置一會,觀察其顏色變化.
【實驗結果】振蕩搖勻后,靜置一會后,可看到兩試管中的顏色變化為:均為紫色.
【實驗結論】該實驗證明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關于“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在試管中取培養(yǎng)液時,應該先將試管搖勻以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B.血細胞計數(shù)板計數(shù)時,實驗結果會因為無法判斷死亡個體而偏大
C.若一個方格中酵母菌數(shù)量過多,應從蓋玻片邊緣滴加清水進行稀釋
D.向培養(yǎng)液中通入空氣的試管中酵母菌數(shù)量仍將呈“S”型曲線增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將一植物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nèi),置于室外進行培養(yǎng),假定玻璃罩內(nèi)植物的生理狀態(tài)與自然環(huán)境中相同.用CO2濃度測定儀測得了該玻璃罩內(nèi)CO2濃度的變化情況,繪制成如右下圖的曲線,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H點CO2濃度最低,說明此時植物對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強,有機物積累最多
B.CO2濃度下降從DE段開始,說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是從D點開始的
C.FG段CO2濃度下降不明顯,主要是因為缺水,導致光反應下降,葉片對CO2的吸收減少
D.BC段較AB段CO2濃度增加減慢,是因為低溫使植物呼吸作用減弱.該植株一晝夜后,有機物總量增加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