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甲(2n=20)與乙(2n=16)通過人工雜交獲得幼苗,用秋水仙素處理其頂芽形成植株丙.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秋水仙素通過促進著絲點分裂,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B、丙的體細胞有絲分裂后期可觀察到36或72條染色體
C、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D、丙的形成未經(jīng)過地理隔離,因而丙不是新物種
考點: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
專題: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染色體變異的知識.
染色體變異包括結構和數(shù)目的變異.染色體結構的變異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發(fā)生改變,從而導致形狀的變異,但是并沒有產(chǎn)生新的基因.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主要包括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以及染色體組成的增加或減少.
解答: 解:A、秋水仙素能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A錯誤;
B、物種甲、乙(2n=20,2n=16)通過人工授粉雜交,獲得的幼胚經(jīng)離體培養(yǎng)形成幼苗染色體為18條,用秋水仙素處理丙的頂芽形成幼苗丁染色體為36條,幼苗丁細胞分裂后期染色體可加倍到72條,B正確;
C、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C錯誤;
D、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新物種的產(chǎn)生不一定要經(jīng)過地理隔離,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能力.要注意辨析,種群基因頻率改變意味著生物進化了,但不一定產(chǎn)生新的物種.新物種的產(chǎn)生必須要經(jīng)過生殖隔離.生殖隔離的產(chǎn)生不一定要經(jīng)過長期的地理隔離,如多倍體的形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生物--選修:生物技術實踐】
用多倍體育種的方法培育三倍體無子西瓜,每年都要制種,很麻煩.某活動小組同學們,想到了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方法來解決此難題.請回答與此實驗相關的問題.
(1)離體的組織和細胞,對營養(yǎng)、環(huán)境等條件的要求相對特殊,需要配置適宜的培養(yǎng)基.常用的一種培養(yǎng)基是
 
,其主要成分包括:
 
、微量元素、有機物,還常常需要添加
 
;對培養(yǎng)基要采用
 
方法滅菌.組織培養(yǎng)需要的環(huán)境條件有
 

(2)選取合適的外植體作為起始材料,接種前還要對其進行
 
處理.為提高組培成功率,常選擇
 
的材料做外植體.
(3)如果外植體選取的材料為莖段,插入培養(yǎng)基時應注意
 
.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會通過
 
形成愈傷組織,愈傷組織的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某研究小組以某經(jīng)濟植物為材料所 做的相關實驗及其結果,請回答相關問題.
Ⅰ.由甲圖可推知,與M點相比,N點限制單株光合強度的外界因素有
 
(寫出兩種),甲實驗結果給我們的啟示是,在栽培農(nóng)作物時要注意合理密植.
Ⅱ.將生長發(fā)育狀況相同的某經(jīng)濟作物分為兩組,Ⅰ組用遮光網(wǎng)處理以降低光照強度,Ⅱ組不做處理,分別測定表觀光合速率的日變化情況,結果乙圖.
(1)在ab段,Ⅰ組植株葉肉細胞內(nèi)產(chǎn)生還原氫]的場所有
 
.該植株在
 
(填字母)點時體內(nèi)有機物總量最少;若增加Ⅰ組的透光量(其他條件不變),c點應向
 
移.
(2)根據(jù)該實驗結果,提出在大棚栽種時提高該作物產(chǎn)量的一項具體措施:
 

(3)若Ⅱ組植株在d點時線粒體中產(chǎn)生的CO2更多,則此時Ⅱ組植株的總光合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Ⅰ組植株.
Ⅲ.將對稱葉片上側遮光下側曝光(如圖丙),并采用適當?shù)姆椒ㄗ柚箖刹糠种g的物質(zhì)和能量的轉移.在適宜光照下照射12小時后,從兩側截取同等面積的葉片,烘干稱重,分別記為a和b(單位:g),則有機物變化量(b-a)所代表的是12小時內(nèi)下側截取葉片的
 
(填“總光合量”、“凈光合量”或“呼吸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對4種實驗材料的研究及觀察記錄見下表.其中選擇的實驗材料與觀察記錄結果完全對應的是(  )
選項實驗材料觀察到的結構或現(xiàn)象
A骨髓造血干細胞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
B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染色體有序排列在細胞中央
C黑藻葉片葉綠體移動
D大腸桿菌有核膜和核仁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面是對雙子葉草本植物種群密度的取樣調(diào)查,操作正確的是(  )
①確定調(diào)查對象   ②選取樣方   ③計數(shù)   ④計算種群密度.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①、②、③、④、⑤是使用操作顯微鏡的幾個步驟.如圖為顯微鏡觀察中的兩個視野,其中細胞甲為主要觀察對象,由視野(1)到視野(2)時,操作過程的正確順序是( 。
①轉動粗準焦螺旋   ②轉動細準焦螺旋   ③調(diào)節(jié)光源
④轉動轉換器       ⑤移動玻片.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吸食嗎啡等毒品的人群中艾滋病高發(fā),為探究嗎啡對HIV的影響,科研人員將某種溶劑配制的三種不同濃度的嗎啡分別加入到T淋巴細胞系培養(yǎng)液中,再向培養(yǎng)液加入HIV毒株,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

(1)將培養(yǎng)瓶放在
 
恒溫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定期取細胞培養(yǎng)液離心,檢測
 
中HIV的數(shù)量.
(2)實驗中應設置對照組,具體操作是將
 
加入到T淋巴細胞系培養(yǎng)液中,再向培養(yǎng)液加入HIV毒株.隨著HIV感染天數(shù)增加,對照組中HIV數(shù)量
 

(3)實驗結果表明,三種濃度的嗎啡均能
 
HIV增殖,但是最大濃度(10-8mol/L)嗎啡效果卻并非最佳,科研人員推測其原因之一可能是高濃度嗎啡會
 
T淋巴細胞的增殖.
(4)納洛酮的化學結構與嗎啡相似,可用于嗎啡成癮的臨床治療.科研人員進一步研究了納洛酮對HIV增殖的影響,將不同試劑分別加入到被HIV感染的T淋巴細胞系培養(yǎng)液中,定期檢測HIV的含量(10-3μg/mL)
組別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
嗎啡組5.5931.7381.77243.0
嗎啡和納洛酮組1.968.1115.3641.23
納洛酮組1.978.1015.8142.30
對照組1.938.0315.3041.01
②由實驗結果表明,納洛酮
 
HIV的增殖,
 
嗎啡對HIV增殖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種群是生活在一定區(qū)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種群中的個體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遞給后代.下列敘述中正確的一組是(  )
①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導致生物進化            ②自然選擇使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定向改變
③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只與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有關   ④種群通過個體的進化而進化.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為真核細胞DNA復制過程模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酶①能使DNA母鏈與子鏈的配對堿基間形成氫鍵
B、圖中可體現(xiàn)出邊解螺旋邊復制及半保留復制的特點
C、甲、乙兩個DNA分子攜帶有相同的遺傳信息
D、酶②能使DNA雙鏈的配對堿基之間的氫鍵斷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