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刺毛兔(2N=28)背上有硬棘毛,體黑色或白色,科研人員在一封閉飼養(yǎng)的刺毛兔繁殖群中,偶然發(fā)現(xiàn)一只無刺雄兔(黑色),全身無棘毛,并終身保留無刺狀態(tài)。為了研究無刺小兔的遺傳特性,讓這只無刺雄兔與雌性刺毛兔交配,結果F1全是刺毛兔;再讓F1刺毛兔雌雄交配,生產出8只無刺小兔和25只刺毛兔,其中無刺小兔全為雄性。

(1)請據現(xiàn)象做出判斷:
①該雄兔無刺的原因        (是/否) 是由基因突變造成的;
②控制無刺性狀的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
(2)若該黑色無刺雄兔的某精原細胞經減數(shù)分裂產生了一個DddXa的精子,則同時產生的另外三個精子的基因型分別為                ,這四個精子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依次為               這些精子與正常的卵細胞結合后,會引起后代發(fā)生變異,這種變異屬于                   。
(3)在刺毛兔中,毛色黑色與白色是一對相對性狀。黑色為顯性(D),白色為隱性(d)。下圖表示兩組交配實驗,親代刺毛兔A、B、P、Q均為純合子,子代刺毛兔在不同環(huán)境下成長,其毛色如圖所示,請據圖分析回答:
①刺毛兔C與刺毛兔D的表現(xiàn)型不同,其原因是                           ,說明                                               。
②刺毛兔C與刺毛兔R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15℃中成長,表現(xiàn)型最可能的比例是         ;若子代在30℃中成長,表現(xiàn)型最可能是                           。

(1)①是   ②X   (2)DXa、Y、Y    16、14、13、13   染色體變異
(3)①它們的成長環(huán)境不同   表現(xiàn)型是基因型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②黑色:白色=1:1   全為白色

解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高考密碼)高中生物總復習(新課標人教版)必修二課時訓練 第五章 第一講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人教版 題型:071

刺毛兔(2N=28)背上有硬刺毛,體黑色或白色,章教授在一封閉飼養(yǎng)的刺毛兔繁殖群中,偶然發(fā)現(xiàn)一只無刺雄兔(黑色),全身無刺毛,并終身保留無刺狀態(tài)。章教授為了研究無刺小兔的遺傳特性,讓這只無刺雄兔與雌性刺毛兔交配,結果F1全是刺毛兔;再讓F1刺毛兔雌雄交配,生產出8只無刺小兔和25只刺毛兔,其中無刺小兔全為雄性。

(1)章教授初步判斷:

①該雄兔無刺的原因是種群中基因突變造成的,而不是營養(yǎng)不良或其他環(huán)境因素造成的。

②控制無刺性狀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

寫出章教授做出上述兩項判斷的理由:

判斷①的理由________。

判斷②的理由________。

(2)若該黑色無刺雄兔的某精原細胞經減數(shù)分裂產生了一個DddXa的精子,則同時產生的另外三個精子的基因型分別為________、Y、Y,這四個精子中染色體數(shù)目依次為________,這些精子與卵細胞結合后,會引起后代發(fā)生變異,這種變異屬于________。

(3)在刺毛兔中,毛色黑色與白色是一對相對性狀。黑色為顯性(D),白色為隱性(d)。下圖表示兩組交配實驗,親代刺毛兔A、B、P、Q均為純合子,子代刺毛兔在不同環(huán)境下成長,其毛色如圖所示,請據圖分析回答問題。

①刺毛兔C與刺毛兔D的表現(xiàn)型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說明________。

②刺毛兔C與刺毛兔R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15℃中成長,表現(xiàn)型最可能的比例是________;若子代在30℃中成長,表現(xiàn)型最可能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刺毛兔(2N=28)背上有硬棘毛,體黑色或白色,科研人員在一封閉飼養(yǎng)的刺毛兔繁殖群中,偶然發(fā)現(xiàn)一只無刺雄兔(黑色),全身無棘毛,并終身保留無刺狀態(tài)。為了研究無刺小兔的遺傳特性,讓這只無刺雄兔與雌性刺毛兔交配,結果F1全是刺毛兔;再讓F1刺毛兔雌雄交配,生產出8只無刺小兔和25只刺毛兔,其中無刺小兔全為雄性。

(1)請據現(xiàn)象做出判斷:

①該雄兔無刺的原因         (是/否) 是由基因突變造成的;

②控制無刺性狀的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

(2)若該黑色無刺雄兔的某精原細胞經減數(shù)分裂產生了一個DddXa的精子,則同時產生的另外三個精子的基因型分別為                 ,這四個精子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依次為                ,這些精子與正常的卵細胞結合后,會引起后代發(fā)生變異,這種變異屬于                    。

(3)在刺毛兔中,毛色黑色與白色是一對相對性狀。黑色為顯性(D),白色為隱性(d)。下圖表示兩組交配實驗,親代刺毛兔A、B、P、Q均為純合子,子代刺毛兔在不同環(huán)境下成長,其毛色如圖所示,請據圖分析回答:

①刺毛兔C與刺毛兔D的表現(xiàn)型不同,其原因是                            ,說明                                                。

②刺毛兔C與刺毛兔R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15℃中成長,表現(xiàn)型最可能的比例是          ;若子代在30℃中成長,表現(xiàn)型最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山東省高三第三次診斷性測試(理綜生物部分) 題型:綜合題

刺毛兔(2N=28)背上有硬棘毛,體黑色或白色,科研人員在一封閉飼養(yǎng)的刺毛兔繁殖群中,偶然發(fā)現(xiàn)一只無刺雄兔(黑色),全身無棘毛,并終身保留無刺狀態(tài)。為了研究無刺小兔的遺傳特性,讓這只無刺雄兔與雌性刺毛兔交配,結果F1全是刺毛兔;再讓F1刺毛兔雌雄交配,生產出8只無刺小兔和25只刺毛兔,其中無刺小兔全為雄性。

(1)請據現(xiàn)象做出判斷:

①該雄兔無刺的原因         (是/否) 是由基因突變造成的;

②控制無刺性狀的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

(2)若該黑色無刺雄兔的某精原細胞經減數(shù)分裂產生了一個DddXa的精子,則同時產生的另外三個精子的基因型分別為                 ,這四個精子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依次為                ,這些精子與正常的卵細胞結合后,會引起后代發(fā)生變異,這種變異屬于                    。

(3)在刺毛兔中,毛色黑色與白色是一對相對性狀。黑色為顯性(D),白色為隱性(d)。下圖表示兩組交配實驗,親代刺毛兔A、B、P、Q均為純合子,子代刺毛兔在不同環(huán)境下成長,其毛色如圖所示,請據圖分析回答:

①刺毛兔C與刺毛兔D的表現(xiàn)型不同,其原因是                            ,說明                                                。

②刺毛兔C與刺毛兔R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15℃中成長,表現(xiàn)型最可能的比例是          ;若子代在30℃中成長,表現(xiàn)型最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刺毛兔(2N=28)背上有硬棘毛,體黑色或白色,科研人員在一封閉飼養(yǎng)的刺毛兔繁殖群中,偶然發(fā)現(xiàn)一只無刺雄兔(黑色),全身無棘毛,并終身保留無刺狀態(tài)。為了研究無刺小兔的遺傳特性,讓這只無刺雄兔與雌性刺毛兔交配,結果F1全是刺毛兔;再讓F1刺毛兔雌雄交配,生產出8只無刺小兔和25只刺毛兔,其中無刺小兔全為雄性。

(1)請據現(xiàn)象做出判斷:

①該雄兔無刺的原因         (是/否)是由基因突變造成的;

②控制無刺性狀的基因位于          染色體上。

(2)若該黑色無刺雄兔的某精原細胞經減數(shù)分裂產生了一個DddXa的精子,則同時產生的另外三個精子的基因型分別為        ,這四個精子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依次為          ,這些精子與正常的卵細胞結合后,會引起后代發(fā)生變異,這種變異屬于           

(3)在刺毛兔中,毛色黑色與白色是一對相對性狀。黑色為顯性(D),白色為隱性(d)。下圖表示兩組交配實驗,親代刺毛兔A、B、P、Q均為純合子,子代刺毛兔在不同環(huán)境下成長,其毛色如下圖所示,請據圖分析回答:

①刺毛兔C與刺毛兔D的表現(xiàn)型不同,其原因是                                  ,說明                                                。

②刺毛兔C與刺毛兔R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15℃中成長,表現(xiàn)型最可能的比例是          ;若子代在30℃中成長,表現(xiàn)型最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