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同化半乳糖的病,叫做半乳糖血癥,為常染色體上隱性遺傳病。半乳糖在身體
中形成半乳糖脂,是構成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重要原料,又可和其他糖類一樣,作為能量的來源。把半乳糖導入糖類的通常代謝途徑中,必須先轉變?yōu)槠咸烟堑难苌?物質C)。它在人體內的正常代謝途徑示意如下:
已知控制酶①、酶②、酶③合成的基因(設顯性基因分別為A、B、C)位于不同對的常染色體上。
(1)從半乳糖在人體內正常代謝途徑可說明基因與性狀之間的關系有:
① ;
② 。
(2)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調查該遺傳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結果與權威部門發(fā)布的不相符,可能原因有 、 等。
(3)下表是一個患者家庭中某半乳糖血癥患者及其父母與正常人體內三種酶的活性比較:(表中數(shù)值代表酶活性的大小,且數(shù)值越大酶活性越大)
| 平均活性mmol轉換 (小時·g細胞)(37℃) | ||
| 酶① | 酶② | 酶③ |
正常人(AABBCC) | 0.1 | 4.8 | 0.32 |
半乳糖血癥患者 | 0.09 | <0.02 | 0.35 |
患者的正常父親 | 0.05 | 2.5 | 0.17 |
患者的正常母親 | 0.06 | 2.4 | 0.33 |
①與酶①、酶②、酶③合成相關基因的遺傳遵循 定律,理由是 。
②寫出患者的正常父親的基因型: ,若患者的父母再生一個孩子,患半乳糖血癥的概率為 。
(4)苯丙酮尿癥(簡稱PKU)患者的血液中苯丙酮酸含量超標。為了檢測某新生兒的血液中苯丙酮酸是否超標,請根據(jù)提供的實驗材料和用具,設計相關的實驗步驟并預期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實驗原理:枯草桿菌在含有其生長抑制劑的培養(yǎng)基上不能正常生長。若用濾紙吸取PKU患兒血液,干燥成血斑,再將帶有血斑的濾紙覆蓋于含有枯草桿菌生長抑制劑的培養(yǎng)基上,因苯丙酮酸含量超標,枯草桿菌生長抑制劑分解,枯草桿菌可生長。
材料用具:帶有待測新生兒血液血斑的濾紙、帶有健康新生兒血液血斑的濾紙、枯草桿菌菌種、枯草桿菌生長抑制劑、培養(yǎng)基、接種環(huán)、培養(yǎng)箱等。
實驗步驟:
①分別向A、B培養(yǎng)基中加入等量的枯草桿菌生長抑制劑;
② ;
③ ;
④ 。
預期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① ;
② 。
(1)①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半乳糖)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诙鄠€基因控制一個性狀 (2)調查的群體小 取樣不隨機 (3)①基因的自由組合 三對等位基因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
②AaBbCc 7/16 (4)實驗步驟:②分別在A、B培養(yǎng)基上接種枯草桿菌 ③將帶有新生兒血斑的濾紙覆蓋于A培養(yǎng)基上,將帶有健康新生兒血斑的濾紙覆蓋于B培養(yǎng)基上�、軐、B培養(yǎng)基在37℃的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24 h,觀察枯草桿菌的生長情況 預期實驗結果、得出結論:①A培養(yǎng)基中血斑區(qū)域有枯草桿菌菌落,B培養(yǎng)基中沒有,則新生兒苯丙酮酸超標 ②A、B培養(yǎng)基中都沒有枯草桿菌菌落,新生兒苯丙酮酸不超標
(1)由題圖分析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半乳糖)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同時也說明性狀也可以由多個基因控制。(2)由于調查的群體小或取樣不隨機會造成遺傳病發(fā)病率的調查出現(xiàn)誤差。(3)①由于三種酶由三對等位基因控制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所以三種酶合成相關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②酶活性的大小決定于顯性基因的數(shù)量,顯性純合體中的某種酶的活性是雜合體中該酶活性的2倍,隱性純合體則近似于零。依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看出表格其他三個個體的基因型是:AAbbCC(半乳糖血癥患者)、AaBbCc(患者的正常父親)、AaBbCC(患者的正常母親)。計算該夫婦再生一個半乳糖血癥患者的概率:1-(AB的概率)=1-9/16=7/16。(4)設計實驗探究新生兒的血液中苯丙酮酸是否超標,只要遵循對照實驗的對照原則確定攜帶不同嬰兒血液血斑的濾紙作為變量即可。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屆鄭州外國語學校高考全真模擬(二)(理綜生物)試題 題型:單選題
(16分)人類有一種不能同化半乳糖的病——半乳糖血癥,是一種隱性遺傳病。半乳糖在正常代謝途徑中,必須先轉變?yōu)槠咸烟堑难苌?物質丙),才能氧化供能。半乳糖在人體內的正常代謝途徑有:
已知分別控制酶I、酶Ⅱ、酶Ⅲ合成的基因A、D、E位于不同對的常染色體上,細胞內的酶量與相應顯性基因的個數(shù)呈正比。
(1)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擬進行一項調查活動,下表是他們設計的調查結果記錄表。由此判斷,他們的目的是調查半乳糖血癥的 。
![]() 表現(xiàn)型 | 10區(qū) | 11區(qū) | 12區(qū) | 合計 |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
正常 | | | | | | | | |
半乳糖苷癥 | | | | | | | | |
| 平均活性mmo1轉換(小時·g細胞)(370C) | ||
| 酶I | 酶II | 酶Ⅲ |
正常人(AADDEE) | 0.1 | 4.8 | 0.32 |
半乳糖血癥男患者 | 0.06 | 0.02 | 0.35 |
患者的正常父親 | 0.05 | 2.5 | 0.17 |
患者的正常母親 | 0.06 | 2.4 | 0.3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湖北省實驗中學 2010年高考考前最后沖刺理綜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10分)某校興趣小組開展對當?shù)貛追N遺傳病的調查,請根據(jù)調查結果分析回答下列問題:不能同化半乳糖的病,叫做半乳糖血癥,為常染色體上隱性遺傳病。把半乳糖導入糖類的通常代謝途徑中,必須先轉變?yōu)槠咸烟堑难苌铮ㄎ镔|C)。正常代謝途徑如下:
已知控制酶①、酶②、酶③合成的基因分別為A、B、C,位于不同對的常染色體上。
(1)從半乳糖在人體內的正常代謝途徑可說明基因與性狀之間的關系有:
。
(2)下表是一個患者家庭中某半乳糖血癥患者及其父母與正常人體內三種酶的活性比較:(表中數(shù)值代表酶活性的大小,且數(shù)值越大酶活性越大,并與基因數(shù)目有關。)
| 平均活性µM轉換/h/g細胞(37℃) | ||
酶① | 酶② | 酶③ | |
正常人(AABBCC) | 0.1 | 4.8 | 0.32[來源:學#科#網(wǎng)] |
半乳糖血癥患者 | 0.09![]() | <0.02 | 0.35 |
患者的正常父親 | 0.05 | 2.5[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 0.33 |
患者的正常母親 | 0.06 | 2.4 | 0.1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四川綿陽市高中2010級第三次診斷性考試(理綜生物) 題型:綜合題
)回答下面Ⅰ、Ⅱ小題。
Ⅰ(6分)下圖為利用現(xiàn)代生物技術獲得生物新品種的過程
(1)在轉基因綿羊的培育過程中,最可能采用的基因運輸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常用的受體細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轉基因棉花的培育過程中,若受體細胞為體細胞,則過程⑥的兩個主要階段分別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要確定轉基因抗蟲棉是否培育成功,需要進行檢測和鑒定,如果采用基因工程技術手段檢測抗蟲基因是否表達,則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熒光分子等標記的抗蟲基因做探針檢測___________。
Ⅱ(16分) 人類有一種不能同化半乳糖的病——半乳糖血癥,是一種隱性遺傳病。半乳糖的正常代謝途徑中,必須先轉變?yōu)槠咸烟堑难苌铮ㄎ镔|丙),才能氧化供能。半乳糖在人體內的正常代謝途徑有:半乳糖物質甲;物質甲+物質乙
物質丙+物質丁;物質丁
物質乙。已知分別控制酶Ⅰ、酶Ⅱ、酶Ⅲ合成的基因A、D、E位于不同對的常染色體上,細胞內的酶量與相應顯性基因的個數(shù)呈正比。
調查對象 表現(xiàn)型 | 10區(qū) | 11區(qū) | 12區(qū) | 合計 |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男 | 女 | |
正常 | | | | | | | | |
半乳糖血癥 | | | | | | | | |
| 平均活性mmol轉換(小時·g細胞)(37℃) | ||
酶Ⅰ | 酶Ⅱ | 酶Ⅲ | |
正常人(AADDEE) | 0.1 | 4.8 | 0.32 |
半乳糖血癥男患者 | 0.06 | 0.02 | 0.35 |
患者的正常父親 | 0.05 | 2.5 | 0.17 |
患者的正常母親 | 0.06 | 2.4 | 0.3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湖北省 2010年高考考前最后沖刺理綜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10分)某校興趣小組開展對當?shù)貛追N遺傳病的調查,請根據(jù)調查結果分析回答下列問題:不能同化半乳糖的病,叫做半乳糖血癥,為常染色體上隱性遺傳病。把半乳糖導入糖類的通常代謝途徑中,必須先轉變?yōu)槠咸烟堑难苌铮ㄎ镔|C)。正常代謝途徑如下:
已知控制酶①、酶②、酶③合成的基因分別為A、B、C,位于不同對的常染色體上。
(1)從半乳糖在人體內的正常代謝途徑可說明基因與性狀之間的關系有:
。
(2)下表是一個患者家庭中某半乳糖血癥患者及其父母與正常人體內三種酶的活性比較:(表中數(shù)值代表酶活性的大小,且數(shù)值越大酶活性越大,并與基因數(shù)目有關。)
|
平均活性µM轉換/h/g細胞(37℃) |
||
酶① |
酶② |
酶③ |
|
正常人(AABBCC) |
0.1 |
4.8 |
0.32[來源:學#科#網(wǎng)] |
半乳糖血癥患者 |
0.09 |
<0.02 |
0.35 |
患者的正常父親 |
0.05 |
2.5[來源:ZXXK] |
0.33 |
患者的正常母親 |
0.06 |
2.4 |
0.17[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
a.與酶①、酶②、酶③合成相關基因的遺傳遵循 定律,理由是
。
b.寫出患者的正常父親的基因型: ,若患者的父母再生一個孩子,患半乳糖血癥的概率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2011學年高考生物遺傳與進化綜合檢測試題 題型:綜合題
不能同化半乳糖的病,叫做半乳糖血癥,為常染色體上隱性遺傳病。半乳糖在身體中形成半乳糖脂,是構成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重要原料,又和其它糖類一樣,作為能量的來源。
把半乳糖導入糖類的通常代謝途徑中,必須先轉變?yōu)槠咸烟堑难苌?物質C)。它在人體內的正常代謝途徑示意如下:
已知控制酶①、酶②、酶③合成的基因(設顯性基因分別為A、B、C)位于不同對的常染色體上。
(1)從半乳糖在人體內正常代謝途徑可說明基因與性狀之間的關系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調查該遺傳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結果與權威部門發(fā)布的不相符,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下表是一個患者家庭中某半乳糖血癥患者及其父母與正常人體內三種酶的活性比較:(表中數(shù)值代表酶活性的大小,且數(shù)值越大酶活性越大)
|
平均活性μM轉換/小時/g細胞(37℃) |
||
酶① |
酶② |
酶③ |
|
正常人(AABBCC) |
0.1 |
4.8 |
0.32 |
半乳糖血癥患者 |
0.09 |
<0.02 |
0.35 |
患者的正常父親 |
0.05 |
2.5 |
0.17 |
患者的正常母親 |
0.06 |
2.4 |
0.33 |
①與酶①、酶②、酶③合成相關基因的遺傳遵循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寫出患者的正常父親的基因型:__________,若患者的父母再生一個孩子,患半乳糖血癥的概率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