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突觸后膜的小電位可疊加,達到一定閾值后會引發(fā)動作電位.某研究小組為驗證此現(xiàn)象,進行了以下四組實驗(如圖1)
(說明:實驗條件適宜,實驗過程中材料保持正;钚裕幻看未碳姸冗m宜且相同)
①給A連續(xù)兩個刺激(間隔稍長);
②給A連續(xù)兩個刺激(間隔稍短);
③給B一個刺激,(間隔稍長)再同時給A、B一個刺激;
④給A、B交替連續(xù)多個刺激(間隔很短).
記錄每組實驗中的突觸后膜電位變化,只有④產生動作電位.
請回答:

(1)實驗預測:參照①②將③④的突觸后膜電位變化畫在以下如圖2坐標系中.
 

(2)實驗分析:②中突觸后膜小電位
 
(能/不能)傳播,小電位疊加是因為突觸前膜釋放的累加作用于突觸后膜,主要引起離子通道開放增多,導致電位變化增大.
(3)若刺激神經元的C處,
 
(能/不能)在AB上測到電位變化.
考點: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細胞膜內外在各種狀態(tài)下的電位情況
專題:
分析:據(jù)圖分析:連續(xù)兩個刺激的間隔越短,小電位疊加效應越明顯,多個小電位疊加可能引發(fā)動作電位.據(jù)此分析作答.
解答: 解:(1)根據(jù)可以推知,給B一個刺激,(間隔稍長)電位會有小的波動,再同時給A、B一個刺激時,電位會有與A連續(xù)兩個刺激大致相當?shù)膭游镒兓oA、B交替連續(xù)多個刺激(間隔很短),會出現(xiàn)小電位疊加,達到一定閾值后會引發(fā)動作電位.所以曲線圖如答案所示.
(2)由于②中突觸后膜沒有產生興奮,所以②中突觸后膜小電位不能傳播,產生動作電位是由于突觸前膜釋放的神經遞質累加作用于突觸后膜,引起鈉離子大量內流造成的.
(3)興奮在神經元間的傳遞傳遞是單向的,只能由突觸前膜經突觸間隙傳向突觸后膜,據(jù)圖分析,A、B神經元是突觸前神經元,C是突觸后神經元,所以刺激神經元的C處不能在A、B上測到電位變化.

故答案為:
(1) 
(2)不能    乙酰膽堿/(神經)遞質      鈉/Na/Na+
(3)不能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興奮的產生與傳遞即突觸的結構,意在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綜合理解與運用,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物質在生物體內運輸?shù)恼f法中正確的是( 。
A、動物內不存在O2從細胞擴散到內環(huán)境的過程
B、人體內存在兩種內分泌腺互為靶器官的情況
C、動物體細胞只能吸收葡萄糖,不能釋放葡萄糖
D、生長素只能從高濃度一端向低濃度一端運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生物進行無氧呼吸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均能產生CO2
B、種子淹水過久,會由有氧呼吸轉變?yōu)闊o氧呼吸
C、均能產生ATP
D、葡萄經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可釀成葡萄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阿霉素能與DNA穩(wěn)定結合,阻礙DNA解旋,從而抑制癌細胞增殖.但臨床上發(fā)現(xiàn)它可能誘發(fā)心肌細胞凋亡,引起患者心臟功能障礙.
(1)阿霉素能抑制癌細胞增殖,最可能是抑制了其過程
 
.細脆凋亡是由
 
決定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
(2)l,6一二磷酸果糖(FDP)是細胞呼吸過程中葡萄糖轉化為丙酮酸的中間產物,細胞中形成FDP的場所是
 
.臨床上發(fā)現(xiàn),F(xiàn)DP能改善心肌細胞的代澍功能,為探究FDP對阿霉素誘發(fā)的心肌細胞凋亡是否具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員設計了以下的實驗,將心肌細胞在以下三種條件下培養(yǎng).甲組:適宜培養(yǎng)液;乙組:適宜培養(yǎng)液+阿霉素;丙組:適宜培養(yǎng)液+FDP+阿霉素.一定時間后,統(tǒng)計心肌細胞的捌亡率.
甲組與
 
組對照,可以驗證阿霉素是否能誘發(fā)心肌細胞凋亡.請依據(jù)推論,填寫對乙組與丙組的結果預測,
 
則FDP對阿霉素導致的心肌細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則FDP對阿霉素導致的心肌細胞凋亡不具抑制作用.
(3)研究人員還做了將心肌細胞放在下列條件中培養(yǎng):適宜培養(yǎng)液+1,6一二磷酸果糖(FDP),其目的是驗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科學家通過誘導手段,強迫幾個“轉錄因子”對應的基因高水平表達,使高度分化的體細胞重編程為一種新型多能干細胞F-class細胞,該細胞能夠分化成為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是研究疾病和開發(fā)藥物的理想干細胞.請回答下列問題.
(1)“轉錄因子”的化學本質是
 
,其合成場所是
 
,其合成后穿過
 
層磷脂分子影響其他各種基因的表達.
(2)F-class細胞
 
(是/否)具有細胞周期.
(3)“轉錄因子”對應的基因高水平表達,使高度分化的體細胞重編程為F-class細胞的根本原因是
 

(4)借助該技術,利用白血病患者正常體細胞誘導形成F-class細胞,再分化成骨髓干細胞之后移植,避免了免疫排斥現(xiàn)象,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小型動物線蟲普遍存在各類土壤中,其類群和數(shù)量極豐富,被看作是生態(tài)系統(tǒng)變化的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我省沿海某濕地的三個群落中土壤線中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
濕地類型線蟲屬豐富度土層深度(cm)植物寄生線蟲(條/100g干土)腐食線蟲(條/100g干土)食細菌線蟲(條/100g干土)
堿蓬群落190-10931512
10-2014210
柳群落180-10891928
10-2021015
白茅群落240-105989271
10-2016397
請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回答:
(1)科研人員調查土壤中的線蟲時,常采用
 
的方法進行采集、調查.首先在三個群落內各選取5個采集點,每個土樣分0-10cm、10-20cm兩層,在設置采集點時應做到
 
選擇地點.
(2)腐食線蟲屬于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類線蟲和表中
 
線蟲數(shù)量明顯增多
(3)表中三個群落的
 
線蟲均為絕對優(yōu)勢類群,且各營養(yǎng)類型的線蟲都“表層聚集”分布.從線蟲的取食習慣分析,這種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①濕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
 
(cm)②深層土壤中
 
積累較少
(4)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營養(yǎng)結構最復雜的群落可能是
 
,因為該群落土壤線蟲的
 
最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稻田養(yǎng)魚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在魚苗較大時放養(yǎng)雛鴨,可進一步提高經濟生態(tài)效益.魚和鴨的食物來源包括稻田中的各種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及落到水中的卷葉螟等水稻害蟲.回答下列問題:
(1)構建該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時還需要考慮投放的魚鴨數(shù)量,這運用了
 
生態(tài)工程原理.
(2)水稻遭遇蟲害時會釋放某些物質,引來天敵消滅害蟲,這體現(xiàn)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功能.而放養(yǎng)雛鴨既可防治稻田害蟲,還可增加土壤肥力,從而減少
 

(3)與傳統(tǒng)水稻種植相比,稻田放養(yǎng)魚鴨增加了生態(tài)系統(tǒng)中
 
的復雜程度,從而加快了該生態(tài)系統(tǒng)
 
的速率.
(4)補充完成該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圖解(不考慮與人的聯(lián)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是調查種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相關敘述正確的( 。
A、對于個體較大,活動能力較強的動物可以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
B、樣方法是調查種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種豐富度研究不能采用該種方法進行
C、五點取樣時,應選擇個體分布較為均勻的區(qū)域進行取樣
D、重捕時方法不當造成已捕獲的標記個體死亡,會導致估算數(shù)值比實際數(shù)值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使用染色劑染色是生物學實驗常用的方法,某同學對有關實驗做了如下歸納
實驗序號觀察對象染色劑實驗結果
花生葉子細胞的脂肪顆粒蘇丹Ⅲ脂肪顆粒被染成橘黃色
人口腔上皮細胞DNA和RNA分布吡羅紅甲基綠細胞內染成綠色的面積顯著大于染成紅色的面積
人口腔上皮細胞中的線粒體健那綠線粒體呈現(xiàn)藍綠色
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龍膽紫間期細胞不著色,分裂期細胞染色體著色
(1)上述實驗結果的歸納,正確的有
 
(實驗序號).
(2)實驗②和實驗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濃度的鹽酸處理.其中,實驗②用鹽酸可改變
 
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且使染色體的DNA與
 
相分離,便于染色;實驗④用鹽酸與酒精混合,對材料進行解離.在兩個實驗操作中,都要注意鹽酸濃度,處理材料時的溫度和
 

(3)健那綠使線粒體著色與線粒體內膜的酶系統(tǒng)有關.線粒體內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
 
階反應,該反應變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