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列關于細胞的物質輸入與輸出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小分子物質均是通過自由擴散或滲透方式出入細胞
B.協(xié)助擴散、胞吐均是順濃度梯度轉運,不消耗ATP外
C.抑制細胞的呼吸對植物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無明顯影響
D.小腸液中的大分子是細胞通過主動運輸?shù)姆绞椒置诘叫∧c腔內

分析 小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運輸方式運輸方向是否需要載體是否消耗能量示例
自由擴散高濃度到低濃度水、氣體、脂類(因為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如甘油)
協(xié)助擴散高濃度到低濃度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主動運輸低濃度到高濃度幾乎所有離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大分子物質一般通過胞吞和胞吐的方式進行運輸,它們均需要消耗能量,并且能夠體現(xiàn)細胞膜的流動性.

解答 解:A、O2、CO2等氣體分子及脂溶性小分子可以通過自由擴散進入細胞,氨基酸、離子等物質進出細胞一般是主動運輸,紅細胞吸收葡萄糖屬于協(xié)助擴散,A錯誤;
B、協(xié)助擴散是順濃度梯度轉運,不消耗ATP,但胞吞、胞吐過程需要消耗ATP,B錯誤;
C、植物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的原因是外界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而水分的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則抑制細胞的呼吸對植物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無明顯影響,C正確;
D、小腸液中含有的多種消化酶屬于分泌蛋白,是細胞通過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細胞外的,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區(qū)分能力,屬于簡單題.考生要能夠識記不同運輸方式的特點,分別從運輸方向、是否需要消耗能量、是否需要載體等方面進行區(qū)分識記.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冬末春初,乍暖還寒,人體易患感冒.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寒冷刺激時,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產(chǎn)熱量增多.某同學檢測甲狀腺激素水平時發(fā)現(xiàn)該激素水平低于正常值,但是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的水平高于正常值,據(jù)此推測可能發(fā)生病變的部位有垂體或甲狀腺.
(2)感冒時會引起咳嗽反射,咳嗽反射過程中,興奮在傳入神經(jīng)纖維上的傳導方向是單向的(填單向的或者雙向的);在一般情況下,人可以有意識的控制咳嗽反射,說明低級中樞受相應高級中樞的調整.
(3)人體接種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若甲型H1N1流感病毒進入機體,B細胞和記憶細胞細胞能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產(chǎn)生抗體消滅相應病原體.接種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并不能預防所有的流感,原因是疫苗具有特異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表示構建均由35S啟動子驅動的CMO基因與BADH基因的植物雙基因表達載體,圖中標注了相關限制酶的酶切位點,35S表示啟動子及其方向.Nos表示終止子,hpt表示潮霉素抗性基因.請據(jù)圖分析回答:

(1)從功能上分析,35S是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Nos的功能主要是終止轉錄.
(2)過程①應利用SacⅠ、SmaⅠ兩種限制酶切割,酶切后回收載體A的大片段和CMO基因片段,加入含有DNA連接酶的緩沖液,獲得載體C.進而在過程②中,利用HindⅢ、BstEⅡ兩種限制酶切割載體C和載體D,獲得載體E.
(3)利用凍融法將載體E導入農桿菌中,制備成菌液LB.將無菌煙草葉片切成0.4cm2大小,加入到菌液LB中浸泡10min,以便充分導入目的基因.用無菌濾紙吸干葉片表面菌液,注入MS培養(yǎng)基,暗培養(yǎng)3d后轉入到含有潮霉素的培養(yǎng)基中,篩選培養(yǎng)出含載體E的煙草若干株.
(4)利用DNA分子雜交技術檢測發(fā)現(xiàn)呈陽性的煙草植株,再進一步利用抗原-抗體雜交方法檢測到CMO基因與BADH基因均有表達的煙草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關于“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的實驗表述,正確的是( 。
A.催化劑的種類是自變量,其余變量都是無關變量
B.加入FeCl3的試管和肝臟研磨液的試管實驗結果的相互對照說明了酶具有高效性
C.在高溫處理的試管中加入肝臟研磨液可顯著提高過氧化氫的分解速度
D.與Fe3+的催化不同,過氧化氫酶降低了過氧化氫分解的活化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S多肽是構成乙肝病毒的主要成分,現(xiàn)利用基因工程制造乙肝疫苗.回答下列問題:

(1)利用PCR技術擴增S基因前,需根據(jù)S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設計2(兩)種引物,進行PCR時需加熱至90~95℃然后冷卻至55~60℃,此操作的目的是使DNA解鏈,然后使引物結合到互補DNA鏈上.
(2)將S基因插入Ti質粒中(如圖所示)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需要在S基因前后兩端分別引入XbaI和SacI的酶切位點,目的是防止目的基因(S基因)自身環(huán)化、防止目的基因(S基因)反向連接(答出一點即可).
(3)用分子雜交技術檢測S基因是否轉錄出mRNA的具體操作過程是從受體細胞中提取mRNA,用標記的S基因作探針,與mRNA雜交,若顯示出雜交帶,則表明轉錄出了mRNA.
(4)乙肝疫苗的接種需要在一定時期內間隔注射3次,其目的是使機體產(chǎn)生更多的抗體和記憶(B)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內蒙古大草原,鮮碧如畫,一望無際,尤其是以北部呼倫貝爾為中心的大興安嶺西麓林緣草甸草場,更是目前中國著名的牧羊區(qū),也是一處旅游勝地.
(1)如果要調查該牧場某種雙子葉草類的種群密度,使用的調查方法一般是樣方法.
(2)牧民發(fā)現(xiàn),隨著羊數(shù)量的增加,草地上植物種類反而有所增加,原因是羊把競爭能力強的植物種類吃掉了.
(3)羊攝食草后,草會增強其再生能力,盡可能減緩種群數(shù)量的下降,這反映處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抵抗力穩(wěn)定性.但是過度放牧,會導致植被破壞而土地荒漠化.羊同化的能量去向是一部分用于生長、發(fā)育、繁殖等生命活動,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小麥原產(chǎn)西亞,考古發(fā)現(xiàn)陜西、甘肅、新疆等地是目前早期小麥遺存出土比較集中的區(qū)域,不少學者推斷大約在4600多年前小麥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拓荒種麥的過程中發(fā)生了群落的初生演替
B.傳入我國的小麥與原產(chǎn)地小麥存在地理隔離
C.小麥的傳入增加了物種豐富度,提高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D.在小麥田間使用生長素類似物除草時,濃度越高效果越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關于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可發(fā)生染色體變異
B.細胞周期的長短不受細胞器的影響
C.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遺傳物質都是DNA
D.內質網(wǎng)可參與物質合成和物質運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關于巨噬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由單核細胞分化形成
B.其吞噬過程體現(xiàn)了膜的流動性
C.巨噬細胞有發(fā)達的溶酶體,能將吞噬的物質降解
D.在機體對抗病原體的三道防線中均可發(fā)揮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