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特殊標注外,每空1分,共10分)為了調(diào)查某河流的水質(zhì)狀況,某研究小組測定了該河流學科網(wǎng)水樣中的細菌含量,并進行了細菌的分離等工作。回答下列問題:

(1)該小組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檢測水樣中的細菌含量。在涂布接種前,隨機取若干滅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養(yǎng)了一段時間,這樣做的目的是 (2分);然后,將1mL水樣稀釋1000倍,在3個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別接入0.1mL稀釋液;經(jīng)適當培養(yǎng)后,3個平板上的菌落數(shù)分別為39、38和37。據(jù)此可得出每升水樣中的活菌數(shù)為 (2分)。

(2)該小組采用平板劃線法分離水樣中的細菌。操作時,接種環(huán)通過 滅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劃線時,總是從上一次的末端開始劃線。這樣做的目的是

(2分)。

(3)示意圖A和B中, 表示的是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培養(yǎng)后得到的結果。

(4)另一小組同學為從富含纖維素的土壤中分離獲得纖維素分解菌的單菌落,設計了甲、乙兩種培養(yǎng)基(成分見下表):

酵母膏

無機鹽

淀粉

纖維素粉

瓊脂[

CR溶液

培養(yǎng)基甲

+

+

+

+

-

+

+

培養(yǎng)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無。

據(jù)表判斷,培養(yǎng)基甲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離和鑒別纖維素分解菌;培養(yǎng)基乙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離和鑒別纖維素分解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高二下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屬于基因工程技術培養(yǎng)的新品種的是( )

A.耐寒的小黑麥

B.三倍體西瓜

C.太空椒

D.抗棉鈴蟲的轉(zhuǎn)基因抗蟲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四川省廣元市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16分)現(xiàn)有磨漿機、燒杯、滴管、量筒、玻璃棒、漏斗、紗布、蘋果、試管、質(zhì)量分數(shù)為2%的果膠酶溶液、蒸餾水、一定濃度的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下表是某小組利用上述材料進行的有關實驗:(“/”表示不加)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磨漿機的作用是 。

(2)若要驗證果膠酶的作用,應把 兩個燒杯同時取出并 ,觀察并比較 。預期的實驗現(xiàn)象與結果是: 。

(3)比較燒杯甲、丙、丁可知: 能影響酶的活性。

(4)表中①處的內(nèi)容是 。

(5)請你設計一張表格,用來記錄利用上述材料“探究果膠酶最適用量”的實驗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四川省廣元市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以下不能說明細胞全能性的實驗是( )

A.胡蘿卜韌皮部細胞培育出植株

B.紫色糯性玉米種子培育出植株

C.轉(zhuǎn)入抗蟲基因的棉花細胞培育出植株

D.番茄與馬鈴薯體細胞雜交后培育出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四川省廣元市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關稀釋涂布平板法,敘述錯誤的是( )

A.首先將菌液進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釋

B.然后將不同稀釋度的菌液分別涂布到瓊脂固體培養(yǎng)基的表面

C.其核心是防止雜菌污染,保證培養(yǎng)液的純度

D.結果都是可在培養(yǎng)基表面形成單個的菌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遼寧大連第二十高級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關生物體對刺激做出反應的表述,錯誤的是( )

A.病毒感染→人體T細胞分泌特異性抗體→清除病毒

B.外界溫度降低→哺乳動物體溫調(diào)節(jié)中樞興奮→體溫穩(wěn)定

C.攝入高糖食品→人體胰島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D.單側(cè)光照→植物體生長素重新分布→向光彎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遼寧大連第二十高級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為了保持菌種的純凈需要進行菌種的保藏,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對于頻繁使用的菌種,可以采用臨時保藏的方法

B.臨時保藏的菌種一般是接種到試管的斜面培養(yǎng)基上

C.臨時保藏菌種容易被污染或產(chǎn)生變異

D.對于需要長期保存的菌種,可以采用低溫-4℃保藏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遼寧大連第二十高級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是關于“檢測土壤中細菌總數(shù)”實驗操作的敘述,其中錯誤的是( )

A.用蒸餾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經(jīng)高溫、高壓滅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釋液和無菌水各0.1 mL,分別涂布于各組平板上

C.將實驗組和對照組平板倒置,37℃恒溫培養(yǎng)24~48小時

D.確定對照組無菌后,選擇菌落數(shù)在300以上的實驗組平板進行計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4-2015學年北京市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每空1分,共5分)下圖是某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循環(huán)圖解,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1)碳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循環(huán)主要以___________的形式進行。

(2)寫出該物質(zhì)循環(huán)過程中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藻類植物為食的小型浮游動物處在_____(以圖中字母回答)環(huán)節(jié)。

(3)研究者觀察到黑臉琵鷺處在圖中的最高營養(yǎng)級。假設F攝入的能量為a,其中存在于糞便中的能量為b,呼吸散失的能量為c,用于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為d,若能量的傳遞效率在10~20%之間,則流入黑臉琵鷺的能量最多為 ___ 。

(4)研究者要調(diào)查黑臉琵鷺的種群密度,常用的調(diào)查方法是 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