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如圖為人體反射弧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注:[]中填圖中序號,橫線上填名稱)

(1)圖中a結構稱為突觸,在此處興奮的傳方向是單向的,原因是由于神經(jīng)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在此處興奮的傳遞形式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能接受外界溫度變化刺激的是圖中的[[1]]感受器,對傳入的信息進行分析和綜合的結構[3]神經(jīng)中樞.完成一個反射至少需要2個神經(jīng)元.
(2)刺激圖中②處,在④處能測到膜電位變化,這是因為刺激使感覺神經(jīng)元興奮,使其神經(jīng)末梢釋放的神經(jīng)遞質進入突觸間隙,隨后與突觸后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使下一個神經(jīng)元興奮.興奮時,膜內外電位是外負內正.

分析 1、析圖:圖甲中:①是感受器,②是傳入神經(jīng),③是神經(jīng)中樞,④是傳出神經(jīng),⑤效應器,圖乙中⑥是血漿,⑦是組織液,⑧細胞內液,⑨淋巴.
2、內環(huán)境由⑥是血漿,⑦是組織液,⑨淋巴構成.

解答 解:(1)圖甲中a結構稱為突觸,在此處興奮的傳方向是單向的,原因是神經(jīng)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釋放,作用于突觸后模.興奮在突觸上的傳遞形式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能接受外界溫度變化刺激的是圖中的①感受器,對傳入的信息進行分析和綜合的結構是③神經(jīng)中樞.完成一個反射至少需要2個神經(jīng)元.
(2)刺激圖甲中②處,在④處能測到膜電位變化,這是因為刺激使感覺神經(jīng)元興奮,使其神經(jīng)末梢釋放的神經(jīng)遞質進入突觸間隙,隨后與突觸后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使下一個神經(jīng)元興奮.興奮時,膜內外電位是外負內正.
故答案為:
(1)突觸  單  由于神經(jīng)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  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1]感受器[3]神經(jīng)中樞  2
(2)神經(jīng)遞質    外負內正

點評 本題考查了反射弧的結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的網(wǎng)絡結構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省佛山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為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此圖可用來表示低等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

B.若此圖表示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只需去掉的結構為5、9

C.圖中含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結構有5、6

D.此圖若表示動物的性腺細胞,則不應有的結構為1、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省安慶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甲。@性基因A,隱性基因a)和乙。@性基因B,隱性基因b)兩種遺傳病的系譜。請據(jù)圖回答:

根據(jù)題意,判斷甲病的遺傳方式是

A.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B.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C.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

D.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省安慶市高二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示某些生物學概念間的關系,其中Ⅰ代表整個大圓,Ⅱ包含Ⅳ。下列各項不符合關系的是

A.Ⅰ體液 Ⅱ細胞外液 Ⅲ細胞內液 Ⅳ組織液

B.Ⅰ突觸 Ⅱ突觸前膜 Ⅲ突觸后膜 Ⅳ突觸小泡

C.Ⅰ核酸 Ⅱ核糖核酸 Ⅲ脫氧核糖核酸 Ⅳ信使RNA

D.Ⅰ免疫 Ⅱ特異性免疫 Ⅲ非特異性免疫 Ⅳ細胞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黃色圓粒豌豆與綠色圓粒豌豆進行雜交,對其子代表現(xiàn)型按每對相對性狀進行分析和統(tǒng)計,結果如圖所示:(黃、綠用Y,y表示,圓、皺用R、r表示)
(1)親本的基因型:黃圓是YyRr,綠圓是yyRr.
(2)雜交后代有4種表現(xiàn)型,各種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是黃圓:黃皺:綠圓:綠皺
3:1:3:1.
(3)雜交后代中能穩(wěn)定遺傳的數(shù)量占總數(shù)的$\frac{1}{4}$.
(4)雜交后代中,重組類型所占比例是$\frac{1}{4}$,其中雙隱性類型占雜交后代總數(shù)的$\frac{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回答下列有關細胞分裂與分化的問題.
圖1為某動物細胞亞顯微結構圖、圖2為某細胞分裂圖象,圖3表示一個細胞分裂周期中染色體數(shù)與核DNA數(shù)的比值圖.

(1)圖1中[⑦]核膜(或核孔)可以允許大分子物質通過,如RNA(或組成染色體的蛋白質;或DNA聚合酶;或解旋酶)(物質)可以通過該結構.
(2)若圖1是一個增殖細胞,與其細胞分裂有關的細胞器的有線粒體,核糖體,中心體.科學家利用含3H標記尿苷(3H-UdR)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該細胞,并在其中加入某促進細胞分裂的藥物,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和測量到AC.
A.G1期變短,該期有大量3H-UdR進入細胞核
B.S期變長,該期有DNA復制和核糖體的增生
C.G2期變短,該期細胞中有紡錘絲蛋白
D.M期相對較短,該期細胞的核膜始終完整
(3)圖2中的染色體組數(shù)為4個,此細胞屬于圖3中的DE段.
(4)用32P標記某二倍體生物體細胞(含20條染色體)的DNA分子雙鏈,再將這些細胞轉入不含32P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在第二次細胞分裂的后期,一個細胞中被32P標記的染色體條數(shù)是20.
(5)人體內的造血干細胞可形成紅細胞、血小板、堿性粒細胞、單核粒細胞等,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BC.
A.造血干細胞僅通過有絲分裂形成三種血細胞
B.血小板、粒細胞的基因選擇性表達產物完全不同
C.細胞分化導致細胞內的遺傳物質發(fā)生變化
D.造血干細胞有細胞周期,而紅細胞不具有細胞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小組的同學進行了“生長素類似物2,4-D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的有關實驗
(1)該實驗的假設為適宜濃度的2.4-D可以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
方法是:以10mL10-8mol/L的2,4-D溶液配制系列濃度(如示意圖丙操作),從1號燒杯中取1mL至2號燒杯中,再向其中注入9mL水,搖勻后取1mL至3號中,以此類推),對5號燒杯中的2,4-D溶液的操作還有移去1mL,該操作遵循了對照實驗的等量原則.另取一燒杯,注入等量的不含2,4-D溶液作對照.將扦插枝條小段吸干水分后,各放入若干段,加蓋后置于25℃黑暗中培養(yǎng)一定的時間.燒杯加蓋的目的是防止水分的揮發(fā)影響溶液濃度.
(2)表為該小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由數(shù)據(jù)可知,抑制生根的濃度是10-8mol/L.
2,4-D濃度(mol/L)010-1210-1110-1010-910-8
生根平均值(mm)8.09.415.120.317.37.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農業(yè)科技工作者在煙草中找到了一抗病基因,現(xiàn)擬采用基因工程技術將該基因轉入棉花,培育抗病棉花品系.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能把該抗病基因轉入到棉花細胞中,常用的載體是Ti質粒.
(2)要使載體與該抗病基因連接,首先應使用限制性內切酶(限制酶)進行切割.假如載體被切割后,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為,則能與該載體連接的抗病基因分子末端是A

(3)切割完成后,采用DNA連接酶酶將載體與該抗病基因連接,連接后得到的DNA分子稱為重組DNA.
(4)再將連接得到的DNA分子導入農桿菌,然后用該農桿菌去感染棉花細胞,利用植物細胞具有的全能性進行組織培養(yǎng),從培養(yǎng)出的植株中篩選(選擇)出抗病的棉花.
(5)該抗病基因在棉花細胞中表達的產物是C
A.淀粉B.脂類C.蛋白質D.核酸
(6)轉基因棉花獲得的抗病性狀是由該表達產物來體現(xiàn)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表示利用某種細菌中提取的抗蟲基因培養(yǎng)抗蟲玉米的大致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A過程所需的酶是限制酶和DNA連接酶.構建重組質粒時,將抗蟲基因連接到Ti質粒的
T-DNA上.將重組質粒導入土壤農桿菌的方法是Ca+處理法.圖中D過程的方法稱為農桿菌轉化法.
(2)圖中重組質粒,除了含有目的基因外,還必須有啟動子、終止子、標記基因和復制原點;培育轉基因玉米成功的標志是玉米植株表現(xiàn)出抗蟲性狀(玉米細胞產生了抗蟲蛋白).
(3)E過程需要運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經(jīng)過脫分化和再分化過程最終形成植株,其依據(jù)的原理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