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10590  110598  110604  110608  110614  110616  110620  110626  110628  110634  110640  110644  110646  110650  110656  110658  110664  110668  110670  110674  110676  110680  110682  110684  110685  110686  110688  110689  110690  110692  110694  110698  110700  110704  110706  110710  110716  110718  110724  110728  110730  110734  110740  110746  110748  110754  110758  110760  110766  110770  110776  110784  170175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食用蘋果、梨時,常會看到鮮嫩的果肉很快就變成暗褐色,這是由于果肉細胞中存在的酚類物質發(fā)生了化學變化.本來細胞里酚氧化酶與酚類底物是分開存放的,但若組織細胞受損或衰老,結構解體時,酚氧化酶便有機會與酚類底物接觸而使其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質.
(1)上段文字中的“本來細胞里酚氧化酶與酚類底物是分開存放的”中“分開存放”是由于細胞具有
 
的緣故,這種結構可以使細胞內同時進行多種化學反應,而不會互相干擾,保證了細胞生命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這種結構主要由
 
組成.
(2)人們可以利用細胞內的酚類氧化酶活性加工制作茶葉.紅褐色的紅茶制取過程中必定有“將細胞揉破”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揉破細胞的目的是讓
 
使其氧化;而綠色的綠茶制取過程中則必須有熱鍋炒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熱鍋炒制的目的是使
 
,從而保持茶葉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a示基因工程中經常選用的載體-pBR322質粒,Ampr表示氨芐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環(huán)素抗性基因.目的基因如果插入某抗性基因中,將使該基因失活,而不再具有相應的抗性.為了檢查載體是否導入原本沒有Ampr和Tetr的大腸桿菌,將大腸桿菌培養(yǎng)在含氨芐青霉素的培養(yǎng)基上,得到如圖b的結果(黑點表示菌落).再將滅菌絨布按到圖b的培養(yǎng)基上,使絨布面沾上菌落,然后將絨布平移按到含四環(huán)素的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得到如圖c的結果(空圈表示與b對照無菌落的位置).據此分析并回答:

(1)pBR322質粒的基本組成單位是
 
.在基因工程中,質粒上的Amrr、Tetr稱為
 
基因.
(2)與圖c空圈相對應的圖b中的菌落表現型是
 
,由此說明
 

(3)將大腸桿菌培養(yǎng)在含氨芐青霉素、四環(huán)素培養(yǎng)基上的過程,屬于基因工程基本操作中的
 
步驟,該基因工程中的受體細胞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普通甘藍為二倍體(2n=18),通過育種得到四倍體.
(1)一般得到四倍體植株是利用試劑處理二倍體植株進行
 
分裂的部位,上述育種方法是
 

(2)二倍體甘藍正常減數分裂后產生的細胞,其染色體彼此為
 
染色體.
(3)若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均聯(lián)會,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使得染色體平均分配到子細胞中,則四倍體甘藍減數分裂后的細胞中染色體數為
 
條.
(4)實際觀察四倍體甘藍的
 
器官,減數第一次分裂時,前期多數為4或2條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3條染色體聯(lián)會或1條染色體單獨存在的情況占少數;而中期則出現較多獨立的1條染色體,且染色體總數不變,表明聯(lián)會的染色體會出現
 
的現象.
(5)上述情況表明:四倍體甘藍減數分裂過程出現
 
異常,導致減數分裂后形成的細胞中的染色體數有17、19、21條等,說明細胞內出現了
 
增加或減少的現象,使其育性
 
(正常/減弱/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是有關植物生長素的一些問題,請結合所學內容,根據試題信息回答問題:

(1)圖1利用瓊脂塊收集來自小麥胚芽鞘產生的生長素(IAA),研究比較小麥胚芽鞘尖端在光下和暗處產生生長素的量.除所需探究的變量外,其它無關變量相同且適宜.根據實驗結束時收集到的生長素量(圖中數字),可能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2)將生長正常的植株幼苗水平放置時,受重力的影響,根向地生長、莖背地生長.圖2是水平放置后,幼苗根、莖的生長與生長素濃度的關系.則曲線上與莖的近地側和根的遠地側對應的點依次是:
 
.圖3為生長素濃度與莖生長關系的曲線,若測得莖的近地側生長素濃度為2f,莖的遠地側生長素濃度為 x,用數學式表示x的范圍:
 

(3)科學家研究發(fā)現,紫外線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長.可能的原因是:紫外線增強了植物體內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使生長素氧化為不能促進細胞伸長生長的3--亞甲基氧代吲哚.現以生長狀況相同的健康小麥幼苗作為實驗材料,驗證紫外線抑制植物的生長與生長素的氧化有關(紫外線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忽略不計).請補充完善:
Ⅰ.實驗步驟:
①將小麥幼苗平均分為甲組和乙組.
②給予甲組適宜的可見光光照,給予乙組
 
光照.
③觀察兩組幼苗的高度,并測量兩組幼苗中
 
的含量.
Ⅱ.實驗結果:
若實驗結果與可能原因吻合,則甲組幼苗植株高于乙組,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型血者有凝集原A,B型血者有凝集原B,AB型血者既有凝集原A又有凝集原B,O型血者無凝集原.研究表明,人的ABO血型不僅由位于9號染色體上的IA、IB、i基因決定,還與位于第19號染色體上的H、h基因有關.相關原理如圖所示.請問,一對基因型為HhIAi的夫婦,生血型為O型血的孩子的幾率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以下為《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使用說明書》部分內容,請回答有關問題.

(1)“重組酵母”是通過
 
工程培育成的,此項工程技術用到了哪些生物工具
 
(答出三種即可).
(2)接種時應備有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在此所起的作用最可能是
 

A.抗組織胺     B.升高體溫       C.升高血糖       D.降低血糖
(3)對健康人進行乙型肝炎免疫預防時,可選用此疫苗.對“乙肝”疑似患者確診時,可以從疑似患者體內分離出病毒,與已知病毒進行
 
比較,或抽取體檢者的血液后,加入含
 
的制劑進行特異性結合檢測,即可檢測出他血液中是否含有乙型肝炎病毒.
(4)轉氨酶存在于肝臟細胞中,在肝功能檢查中,血液中轉氨酶常作為診斷肝炎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這主要是由于肝臟是蛋白質代謝的重要器官,肝臟發(fā)生病變時,由于
 
,肝細胞中的轉氨酶會大量進入血液,使血液中轉氨酶的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萌發(fā)的禾谷類種子中淀粉酶活性較強,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較耐熱,在pH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熱,在70℃15min后失活.根據它們的這種特性,可分別測定一種酶的催化效率.請協(xié)助完成“測定小麥種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實驗.
試劑 試管號
1 2 3 4 5 6 7
麥芽糖標準液(mL) 0 0.2 0.6 1.0 1.4 1.6 2.0
蒸餾水(mL) 2.0 1.8 1.4 1.0 0.6 0.4 0
斐林試劑(mL) 2.0 2.0 2.0 2.0 2.0 2.0 2.0
實驗材料:萌發(fā)3天的小麥種子(芽長約1cm).
主要試劑及儀器:1mg/mL的標準麥芽糖溶液、5%淀粉溶液、斐林試劑、蒸餾水、石英砂、恒溫水浴鍋等.
實驗步驟:
步驟一:制作麥芽糖標準.取 7 支干凈的具塞刻度試管,編號,按上表加入試劑,再將試管置于60℃水浴中加熱 2min,取出后按試管號順序排列.
步驟二:制備淀粉酶溶液.

步驟三:
 

步驟四:另取四支試管,編號A、B、C、D,向A、B試管中各加5mL 5%淀粉溶液,向C、D試管中分別加入2mL已經處理的酶溶液(忽略少量的麥芽糖)和蒸餾水,將四支試管置于40℃恒溫水浴中保溫10min,然后將C、D試管中的溶液分別加入到A、B試管中,搖勻后繼續(xù)在40℃恒溫水浴中保溫10min.
步驟五:
 

結果分析:將A試管中顏色與第一步中獲得的麥芽糖標準進行比較,獲得該試管中麥芽糖濃度,并計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結果分析:(略)
分析上述步驟回答:
(1)步驟三的實驗操作是將裝有
 
的試管置于70℃水浴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卻.
(2)步驟五的實驗操作是分別取
 
,向其中分別加入
 
,再將試管置于60℃水浴中加熱 2min后,觀察顏色變化.
(3)實驗中B試管所起的具體作用是檢測實驗使用的
 
中是否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chlL基因是野生型藍藻中控制葉綠素合成的基因,科學家為研究其功能,需要構建缺失chlL基因的突變型藍藻,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圖中細菌質粒pUC118帶有氨芐青霉素的抗性基因(ampR);其上的lacZ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可以讓細菌在含有半乳糖的培養(yǎng)基上形成藍色菌落,該基因被切斷時菌落呈白色.細菌質粒pRL-425帶有紅霉素的抗性基因(Er).請回答:
(1)科學家首先需要通過
 
擴增出大量的野生型藍藻的chlL基因,將其導入pUC118中獲得重組質粒1.在含有半乳糖的平板上,菌落呈
 
色的是成功導入重組質粒1的細菌形成的.
(2)將野生型藍藻和突變型藍藻分別放在含有紅霉素的液體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野生型藍藻會
 
;而在不含紅霉素的液體培養(yǎng)基中分別培養(yǎng)時,出現
 
的現象,才能說明突變型藍藻chlL基因的部分片段缺失不影響其正常的生長繁殖.
(3)已知藍藻葉綠素的合成有兩條途徑,依賴光的合成和不依賴光的合成,分別提取在光下和黑暗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的野生型和突變型藍藻的葉綠素,其含量見下表:
項目
藍藻
葉綠素含量/?g?(OD730-1
光下培養(yǎng) 黑暗中培養(yǎng)
野生型 4.22 3.34
突變型 4.22 0.08
由上表數據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已知玉米的黃粒(D)對紫粒(d)為顯性,抗病(R)對不抗。╮)為顯性,控制上述兩對性狀的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現將純種紫粒抗病植株的花粉授予去雄的純種黃粒不抗病植株的柱頭上,得到F1,F1自交得到F2,從而獲取黃?共(yōu)良品種.請根據材料分析回答:
(1)上述育種方法屬于
 
,所依據的原理是
 

(2)正常情況下,在F2代中,具有優(yōu)良性狀的個體所占比率為
 
;而在這些個體中,“良種”的比例占
 

(3)我國科學家應用X射線對玉米進行處理,從經處理的后代中選育并成功獲得抗病性強的優(yōu)良個體.該過程中,要進行“選育”的根本原因是
 

(4)某研究小組獲得的一組F1自交及測交結果如下表:
       表現型
相交方式
黃?共 紫粒抗病 黃粒不抗病 紫粒不抗病
自交(后代) 898 305 138 65
測交(后代) 210 207 139 131
①以上結果表明某些數據偏離了正常值,對此甲、乙兩同學作出了自己的判斷,甲同學認為是基因突變的結果,乙同學認為玉米在種植過程中發(fā)生了染色體畸變,你的觀點是
 
,因為在Fl的自交和測交后代中均出現了不抗病類型數量低于正常值的現象,這種偏差很可能是由于
 
引起的.
②為證明你的判斷是否正確,可以采用的做法是
 
,并在實驗過程中嚴格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為兩種遺傳病系譜圖,Ⅱ-4無致病基因.如果Ⅲ-2與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