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140602  140610  140616  140620  140626  140628  140632  140638  140640  140646  140652  140656  140658  140662  140668  140670  140676  140680  140682  140686  140688  140692  140694  140696  140697  140698  140700  140701  140702  140704  140706  140710  140712  140716  140718  140722  140728  140730  140736  140740  140742  140746  140752  140758  140760  140766  140770  140772  140778  140782  140788  140796  170175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海南省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1979年科學家對野生大象的種群進行調(diào)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地球上大概有1 300 000只大象。但到了1999年,大象只剩下700 000只。另一項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明,現(xiàn)有50%的非洲雄象不再長有長牙。下列有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野生大象一旦滅絕,人類將喪失部分寶貴的基因資源

B.非洲象群中控制長牙的基因頻率下降

C.采取就地保護措施可使大象的數(shù)量回增

D.上述現(xiàn)象是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海南省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對夫妻都正常,他們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請你預測,他們的兒子是色盲的幾率是( )

A.1 B.1/2 C.1/4 D.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海南省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為真核細胞中多聚核糖體合成蛋白質(zhì)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若①中有一個堿基發(fā)生改變,則發(fā)生了基因突變,合成的蛋白質(zhì)一定改變

B.①上四個核糖體從右往左移動進行翻譯,最終能合成四條長短不同的肽鏈

C.①只有與⑥結(jié)合后才能發(fā)揮它的作用,翻譯仍然要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D.①上的一個密碼子最多只決定一種氨基酸,一種氨基酸只由一種tRNA轉(zhuǎn)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海南省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純合子雜交,F(xiàn)2中呈現(xiàn)典型的孟德爾分離比9∶3∶3∶1,下列條件不需要具備的是( )

A.基因間的顯隱關(guān)系為完全顯性

B.F2中不同基因型的個體存活率相同,觀察F2代樣本數(shù)量足夠多

C.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分離與組合互不干擾

D.不同基因型的精子與卵細胞數(shù)量相等,精子與卵細胞結(jié)合機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海南省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生物基因表達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與該圖相符的是 ( )

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雙螺旋解開

B.DNA-RNA雜交區(qū)域中A應(yīng)與T配對

C.mRNA翻譯只能得到一條肽鏈

D.該過程發(fā)生在真核細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海南省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牽;ㄖ校~子有普通葉和楓形葉兩種,種子有黑色和白色兩種,F(xiàn)用普通葉白色種子純種和楓形葉黑色種子純種作為親本進行雜交,得到的F1為普通葉黑色種子,F1自交得F2,結(jié)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下列對F2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 )

A.F2中有9種基因型,4種性狀

B.F2中普通葉與楓形葉之比為3 : 1

C.F2中與親本性狀相同的個體大約占3/8

D.F2中普通葉白色種子個體與楓形葉白色種子個體雜交將會得到兩種比例相同的個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海南省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動物的精子細胞中有染色體16條,則在該動物的初級精母細胞中存在的染色體數(shù)、四分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DNA數(shù)分別是 ( )

A.32、16、64、64 B.32、32、32、64

C.16、8、32、32 D.16、0、32、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海南省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1903年薩頓研究蝗蟲的減數(shù)分裂,提出假說“基因在染色體上”,這一科學發(fā)現(xiàn)過程運用的科學方法是 ( )

A.假說——演繹法 B.類比推理

C.實驗法 D.模型構(gòu)建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海南省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組的數(shù)目分別為 ( )

A.5個、4個 B.10個、8個

C.5個、2個 D.2.5個、2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5-2016學年海南省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是人體一個細胞的一次分裂過程中,細胞核內(nèi)DNA分子數(shù)(無陰影)和染色體數(shù)(陰影)在1、2、3、4四個時期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假如沒有發(fā)生變異,則同源染色體分離發(fā)生在 ( )

A.1 B.2 C.3 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