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已知橢圓C的左右頂點分別為A(﹣2,0),B(2,0),橢圓上除A、B外的任一點C滿足kACkBC=﹣ .
(1)求橢圓C的標準方程;
(2)過點P(4,0)任作一條直線l與橢圓C交于不同的兩點M,N,在x軸上是否存在點Q,使得∠PQM+∠PQN=180°?若存在,求出點Q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現(xiàn)由.
【答案】
(1)解:由題意可設(shè)橢圓的標準方程為: =1(a>b>0),
設(shè)橢圓上的任意一點C(x,y),∵kACkBC=﹣ ,
∴ =﹣ ,整理化為: =1.
點A(﹣2,0),B(2,0),也滿足上述方程,
∴橢圓C的標準方程為: =1
(2)解:假設(shè)在x軸上存在點Q,使得∠PQM+∠PQN=180°,
設(shè)直線QM,QN的斜率存在,分別設(shè)為k1,k2,等價于k1+k2=0.
設(shè)直線l的方程為y=k(x﹣4),聯(lián)立 ,化為:(2k2+1)x2﹣16k2x+32k2﹣4=0,
則△=256k4﹣4(2k2+1)(32k2﹣4)>0,化為k2 .
設(shè)M(x1,y1),N(x2,y2),則x1+x2= ,x1x2= ,
設(shè)Q(m,0),則k1+k2= + =0.又y1=k(x1﹣4),y2=k(x2﹣4),
化為:k(x1﹣4)(x2﹣m)+k(x2﹣4)(x1﹣m)=0,
∴k=0,或2x1x2﹣(m+4)(x1+x2)+8m=0,
∴2× ﹣(m+4)× +8m=0,化為:m﹣1=0,解得m=1.
k=0時也成立.
綜上可得:在x軸上存在點Q(1,0),使得∠PQM+∠PQN=180°
【解析】(1)由題意可設(shè)橢圓的標準方程為: =1(a>b>0),設(shè)橢圓上的任意一點C(x,y),由kACkBC=﹣ ,利用斜率計算公式可得 =﹣ ,整理化簡即可得出.(2)假設(shè)在x軸上存在點Q,使得∠PQM+∠PQN=180°,設(shè)直線QM,QN的斜率存在,分別設(shè)為k1 , k2 , 等價于k1+k2=0.設(shè)直線l的方程為y=k(x﹣4),與橢圓方程聯(lián)立化為:(2k2+1)x2﹣16k2x+32k2﹣4=0,設(shè)M(x1 , y1),N(x2 , y2),設(shè)Q(m,0),則k1+k2= + =0.化為:k(x1﹣4)(x2﹣m)+k(x2﹣4)(x1﹣m)=0,把根與系數(shù)的關(guān)系代入即可得出.
【考點精析】關(guān)于本題考查的橢圓的標準方程,需要了解橢圓標準方程焦點在x軸:,焦點在y軸: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銳角△ABC中,內(nèi)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且2asinB= b.
(1)求角A的大小;
(2)若a=4,b+c=8,求△ABC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圓心在 軸上的圓 過點 和 ,圓 的方程為 .
(1)求圓 的方程;
(2)由圓 上的動點 向圓 作兩條切線分別交 軸于 , 兩點,求 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函數(shù)f(x)+2= ,當x∈(0,1]時,f(x)=x2 , 若在區(qū)間(﹣1,1]內(nèi),g(x)=f(x)﹣t(x+2)有兩個不同的零點,則實數(shù)t的取值范圍是( )
A.(0, ]
B.(0, ]
C.[﹣ , ]
D.[﹣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三棱錐中,側(cè)面垂直底面, 是底面最長的邊;圖1是三棱錐的三視圖,其中的側(cè)視圖和俯視圖均為直角三角形;圖2是用斜二測畫法畫出的三棱錐的直觀圖的一部分,其中點在平面內(nèi).
(Ⅰ)請在圖2中將三棱錐的直觀圖補充完整,并指出三棱錐的哪些面是直角三角形;
(Ⅱ)設(shè)二面角的大小為,求的值;
(Ⅲ)求點到面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直線AB經(jīng)過⊙O上的點C,并且OA=OB,CA=CB,⊙O交直線OB于E、D,連接EC、CD.
(1)求證:直線AB是⊙O的切線;
(2)若tan∠CED= ,⊙O的半徑為3,求OA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四邊形為等腰梯形, ,將沿折起,使得平面平面為的中點,連接 (如圖2).
(1)求證: ;
(2)求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別為AB,BC的中點,點F在側(cè)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 . 求證:
(1)直線DE∥平面A1C1F;
(2)平面B1DE⊥平面A1C1F.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