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點A(1,3),B(3,1),C(-1,0),求AB的長度以及點A到直線BC的距離.
考點:兩點間距離公式的應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專題:計算題,直線與圓
分析:直接利用兩點距離公式求出AB距離,求出BC的方程,利用點到直線的距離求解點A到直線BC的距離.
解答: 解:∵點A(1,3),B(3,1),
∴|AB|=
(1-3)2+(3-1)2
=2
2
,
B(3,1),C(-1,0),直線BC的方程為:
y-1
1-0
=
x-3
3+1
,
即x-4y+1=0,
點A到直線BC的距離:
|3-12+1|
12+42
=
8
17
=
8
17
17
點評:本題考查直線方程的求法,點到直線的距離以及兩點間距離公式的應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一次獨立性檢驗中,得出2×2列聯(lián)表如下:K2=
n(ad-bc)2
(a+b)(c+d)(a+c)(b+d)

A
.
A
合計
B 200 800 1000
.
B
180 a 180+a
合計 380 800+a 1180+a
且最后發(fā)現(xiàn),兩個分類變量A和B沒有任何關系,則a的可能值是( 。
A、200B、720
C、100D、1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ABC中,a、b、c分別是角A、B、C的對邊,已知b2+c2=a2+bc,
AC
AB
=4,求S△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三棱柱ABC-A1B1C1,側(cè)面BCC1B1⊥底面ABC.
(Ⅰ)若M、N分別為AB、A1C的中點,求證:MN∥平面BCC1B1
(Ⅱ)若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長均為2,側(cè)棱BB1與底面ABC所成的角為
60°.問在線段CC1上是否存在一點P,使得平面ABP與底面ABC的所成角為
60°,若存在,求BP的長度,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b,c是非零實數(shù),且a2+b2+c2=1.
(1)證明:
1
a2
+
4
b2
+
9
c2
≥36
;
(2)若不等式
1
a2
+
4
b2
+
9
c2
≥|m|+|m-2|
對一切a,b,c恒成立,求實數(shù)m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ABC中,AB=2,∠C=45°,求△ABC的面積的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設數(shù)列{an}的各項都是正數(shù),且對任意n∈N*都有a13+a23+a33+…+an3=Sn2+2Sn,其中Sn為數(shù)列{an}的前n項和.
(Ⅰ) 求a1,a2;
(Ⅱ) 求數(shù)列{an}的通項公式;
(Ⅲ)設bn=3n+(-1)n-1λ•2an,對任意的n∈N*,都有bn+1>bn恒成立,求實數(shù)λ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正方形ADEF與梯形ABCD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D⊥CD,AB∥CD,AB=AD=
1
2
CD=2,點M在線段EC上且不與E,C重合.
(Ⅰ)當點M是EC中點時,求證:BM∥平面ADEF;
(Ⅱ)當三棱錐M-BDE的體積為
4
3
時,求平面BDM與平面ABF所成銳二面角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光線從A(-2,1)發(fā)出,經(jīng)x軸反射與圓O1:(x-3)2+(y-4)2=5相切,求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所在的直線方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