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jax.js
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7.一質量為m的木塊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從t=0開始,將一個大小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該木塊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木塊在經歷時間t1的過程中,水平恒力F做的功為F2t212m
B.木塊在經歷時間t1,在t1時刻力F的瞬時功率為F2t212m
C.木塊在經歷時間t1,在t1時刻力F的瞬時功率為F2t1m
D.木塊在經歷時間t1的過程中,水平恒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為F2t21m

分析 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以求得物體的加速度的大小,再由位移時間公式求得位移,有W=Fx求得拉力做功;根據(jù)速度公式可以求得物體的速度的大小,由P=FV來求得瞬時功率;根據(jù)P=Wt求得平均功率

解答 解:A、由牛頓第二定律可以得到,
F=ma,所以a=Fm,
t1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為x=12at21=Ft212m,拉力做功為W=Fx=F2t212m,故A正確
B、t1時刻的速度為V=at=Ft1m
所以t1時刻F的功率為P=FV=F2t1m,故B錯誤,C正確
D、平均功率P=Wt1=F2t12m,故D錯誤
故選:AC

點評 在計算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時一定要注意公式的選擇,P=Wt只能計算平均功率的大小,而P=Fv可以計算平均功率也可以是瞬時功率,取決于速度是平均速度還是瞬時速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關于電勢差UAB和電勢φA、φB的理解正確的是( �。�
A.UAB表示B點相對A點的電勢差,即UABBA
B.UAB和UBA是不同的,它們有關系:UAB=-UBA
C.φA、φB都可能有正負,所以電勢是矢量
D.電勢是標量,電勢差是矢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8.為研究外力做功一定的情況下,物體的質量與速度的關系,某同學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

水平長木板左端固定一木塊,在木塊上固定打點計時器.木塊右側固定一彈簧,讓連接紙帶的小車壓縮彈簧至木板的虛線處,由靜止釋放小車,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選取點跡均勻的一部分,計算出小車運動的速度υ1,并測出小車的質量m1;通過加砝碼的方式改變小車質量,再次壓縮彈簧至木板虛線處由靜止釋放小車,計算出小車運動的速度υ2,測出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m2.然后再改變小車質量,重復以上操作,測出多組υ3、m3;…υn、mn的值.
(1)每次實驗中,都將小車壓縮彈簧至長木板的虛線處由靜止釋放,目的是:小車獲得相同的動能(彈簧對小車做功相同);
(2)若要保證彈簧的彈力作為小車的外力,應進行的實驗操作是:墊高木板固定打點計時器的一端,使小車連同紙帶一起在木板上勻速運動(平衡摩擦力);
(3)實驗過程測得了五組數(shù)據(jù)如下表:
m/kg0.100.200.300.400.50
v(m•s-11.0000.7070.5770.5000.447
通過表中數(shù)據(jù),該同學測出了 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如圖2所示,圖中的橫坐標應是:1v2;
(4)通過實驗,得到的結論是:力對物體做功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與速度平方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在“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中,當小車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當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使每次實驗中橡皮筋伸長的長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實驗中小車獲得的速度由打點計時器所打的紙帶測出.
(1)實驗中木板略微傾斜,這樣做CD
A.是為了使釋放小車后,小車能勻加速下滑
B.是為了增大小車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對小車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車做勻速運動
(2)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車在兩條橡皮筋作用下運動,當小車速度最大時,關于橡皮筋所處的狀態(tài)與小車所在的位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
A.橡皮筋處于原長狀態(tài)B.橡皮筋仍處于伸長狀態(tài)
C.小車在兩個鐵釘?shù)倪B線處D.小車已過兩個鐵釘?shù)倪B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一帶電粒子從電場中的A點運動到B點,徑跡如圖中虛線所示,不計粒子所受重力,則(  ) 
A.粒子帶正電B.粒子加速度逐漸減小
C.粒子的電勢能不斷減小D.粒子的速度不斷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為某一點電荷的電場線分布圖,a、b、c是點電荷附近的三處位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電場為正電荷的電場
B.c點處無電場
C.a點處電場強度小于b點處的電場強度
D.a點處電場強度大于b點處的電場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小明同學利用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物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物塊放在木板上,細繩的一端與物塊相連,另一端跨過滑輪掛上鉤碼.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木板右端,所用電源頻率為50Hz.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連接在物塊上.實驗中,物塊在鉤碼的作用下拖著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如圖(b)所示,每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

圖(b)為小明同學在實驗中打出的一條紙帶,由圖中的數(shù)據(jù)可求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①打紙帶上計數(shù)點B點時該物塊的速度為0.70m/s;D點時該物塊的速度為1.5m/s;
②該物塊的加速度為4.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回旋加速器是加速帶電粒子的裝置,其核心部分是分別與高頻交流電極相連接的兩個D形金屬盒,兩盒間的狹縫中形成周期性變化的電場,使粒子在通過狹縫時都能得到加速,兩D形金屬盒處于垂直于盒底的勻強磁場中,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要增大帶電粒子射出時的動能,需增大電場的加速電壓
B.粒子是從電場中獲得能量的
C.粒子在磁場中的轉速越來越大
D.只要磁感應強度及D形金屬盒半徑趨于無限大,粒子獲得的能量就可以無限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地震波既有橫波,也有縱波.我國地震局某次獲取了一列沿x軸負方向傳播的地震橫波,在t(圖中實線)與t+0.2s(圖中虛線)兩個時刻,x軸上-3km~+3km區(qū)間內的波形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地震波的波長為4 km
B.該地震波的周期可能是0.8 s
C.該地震波的波速可能是10km/s
D.從t時刻開始計時,x=2km處的質點比x=2.5km處的質點先回到平衡位置
E.在t+0.2 s時刻,x=-1.5km處的質點比x=2km處的質點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