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圖a、b分別是一輛公共汽車在t=0和t=3s末兩個時刻的照片.當t=0時,汽車剛啟動,此段時間內(nèi)汽車的運動可看成勻加速直線運動.橫桿上懸掛的空拉手環(huán)如圖c,已知圖中θ角為15°,汽車質(zhì)量m=6×103kg.根據(jù)題中提供的信息,無法估算出的物理量為(  )
A.汽車的加速度B.汽車的長度
C.3s內(nèi)牽引力對汽車所做的功D.3s內(nèi)合力對汽車所做的功

分析 (1)題中車的運動和手環(huán)的運動情況相同,根據(jù)C圖可以算出手環(huán)的加速度,也就知道了小車的加速度,根據(jù)運動學相關的公式就可以算出一些物理量;
(2)牽引力做的功等于牽引力乘以位移;
(3)求汽車的瞬時功率,可根據(jù)p=Fv,求解;
(4)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F-f=ma去計算;

解答 解:根據(jù)c圖對手環(huán)進行受力分析,受重力和繩的拉力,合力水平向右,F(xiàn)=mgtanθ,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以知道手環(huán)的加速度為:a=$\frac{{F}_{合}}{m}$=gtanθ=7.5m/s2,

故汽車的加速度也是7.5m/s2.故A正確;
由a、b兩圖可知汽車的長度就是3s內(nèi)的位移,L=V0t+$\frac{1}{2}$at2=$\frac{1}{2}$×7.5×9m=33.75m,汽車的長度可以算出,故B正確;
合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可以根據(jù)動能定理去解,W=$\frac{1}{2}$mv2-0=1.52×106J,故D正確.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以算出汽車的合外力,但是不知道汽車所受的阻力,就不能算出牽引力,所以不能算出3s內(nèi)牽引力對汽車所做的功,故C錯誤;
本題選無法估算出的物理量,故選:C.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通過c圖求出汽車的加速度,從而得出位移和末速度以及合力的大。绢}是勻變速運動的常規(guī)題型,根據(jù)運動學基本公式解題,難道不大,屬于基礎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如圖所示,兩條曲線為汽車a、b在同一條平直公路上的v-t圖象,已知在t2時刻,兩車相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t1~t2時間內(nèi),a車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
B.在t1~t2時間內(nèi),a車的位移比b車的小
C.t2時刻可能是b車追上a車
D.t1時刻前的某一時刻兩車可能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圖中A為貼近地表運行的人造衛(wèi)星,B為同步通信衛(wèi)星,則下述表述正確的是( 。
A.近地衛(wèi)星A的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轉的角速度
B.在同步通信衛(wèi)星B上,可使用天平、水銀氣壓計、水銀溫度計,但不能用彈簧測力計
C.A的向心加速度大于B的向心加速度,若A、B質(zhì)量相同,發(fā)射B衛(wèi)星比發(fā)射A衛(wèi)星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D.在同步衛(wèi)星軌道上,衛(wèi)星的重力小于在地球表面時受到的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某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測量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實驗時,木塊在重物牽引下向右運動,重物落地后,木塊繼續(xù)向右做勻減速運動.圖乙是重物落地后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紙帶上的小黑點是計數(shù)點,相鄰的兩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圖中未標出),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乙所示.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

(1)根據(jù)紙帶提供的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打點計時器在打下A點、B點時木塊的速度vA、vB,其中vA=0.72m/s.(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2)要測量在AB段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所做的功WAB,還應測量的物理量是B.(填入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長度l      B.木塊的質(zhì)量m1       C.木板的質(zhì)量m2
D.重物的質(zhì)量m3       E.木塊運動的時間t    F.AB段的距離xAB
(3)在AB段木板對木塊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的關系式WAB=$\frac{1}{2}{m}_{1}({v}_{A}^{2}-{v}_{B}^{2})$.(用vA、vB和第(2)問中測得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用如圖所示裝置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輕繩兩端系著質(zhì)量相等的物塊A、B,物塊B上放置一金屬片C.鐵架臺上固定一金屬圓環(huán),圓環(huán)處在物塊B正下方.系統(tǒng)靜止時,金屬片C與圓環(huán)間的高度差為h.由此釋放B,系統(tǒng)開始運動,當物塊B穿過圓環(huán)時,金屬片C被擱置在圓環(huán)上.兩光電門固定在鐵架臺上的P1、P2處,通過數(shù)字計時器可測出物塊B通過P1、P2這段距離的時間.
(1)若測得P1、P2之間的距離為d,物塊B通過這段距離的時間為t,則物塊B剛穿過圓環(huán)后的速度v=$\fracym4guvy{t}$.
(2)若物塊A、B的質(zhì)量均用M表示,金屬片C的質(zhì)量用m表示,該實驗中驗證下面哪個等式成立即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正確選項為C.
A.mgh=$\frac{1}{2}$Mv2       B.mgh=Mv2 C.mgh=$\frac{1}{2}$(2M+m)v2        D.mgh=$\frac{1}{2}$(M+m)v2
(3)改變物塊B的初始位置,使物塊B由不同的高度落下穿過圓環(huán),記錄各次高度差h以及物塊B通過P1、P2這段距離的時間t,以h為縱軸,以$\frac{1}{{t}^{2}}$(填“t2”或“$\frac{1}{{t}^{2}}$”)為橫軸,通過描點作出的圖線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該直線的斜率大小為k=$\frac{{({2M+m}){d^2}}}{2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如圖所示,一輕質(zhì)彈簧下端固定在粗糙的斜面底端的擋板上,彈簧上端處于自由狀態(tài),斜面傾角為θ.一質(zhì)量為m的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從離彈簧上端距離為L1處由靜止釋放,物塊與斜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為?,物塊在下滑過程中經(jīng)A點(圖中未畫出)時速度最大為v,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物體離釋放點的距離為L2(重力加速度為g).從物塊釋放到彈簧壓縮到最短的過程中( 。
A.系統(tǒng)損失的機械能為?mg L2cosθ
B.物體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等于彈簧彈性勢能的增加量與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內(nèi)能之和
C.物塊的速度最大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mgL1(sinθ-?cosθ)-$\frac{1}{2}$mv2
D.若物塊能彈回,則上滑過程中經(jīng)過A點時速度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如圖所示,一個$\frac{1}{4}$透明球體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束藍光從A點沿水平方向射入球體后經(jīng)B點射出,最后射到水平面上的C點.已知∠BOC=30°,∠BCO=30°,該球體對藍光的折射率為$\sqrt{3}$;若換用一束紅光同樣從A點水平射向該球體,則它從球體射出后落到水平面上形成的光點與C點相比,位置偏右(填“偏左”、“偏右”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一質(zhì)量為2kg的物塊從離地80m高處自由落下,測得落地速度為30m/s,取g=10m/s,求下落過程中產(chǎn)生的內(nèi)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用顯微鏡觀察液體中懸浮微粒的布朗運動,觀察到的是微粒中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
B.相對濕度100%,表明在當時的溫度下,空氣中的水汽已達到飽和狀態(tài)
C.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經(jīng)歷一緩慢的絕熱膨脹過程,則氣體對外界做功,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減小
D.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在體積不變的情況,壓強與溫度成正比
E.晶體中原子(或分子、離子)都按照一定規(guī)則排列,具有空間上的周期性
F.分子勢能隨分子間距離增大而增大,但總小于零(選無窮遠為零勢能面)
G.由于液體表面分子間距離大于液體內(nèi)部分子間的距離,液面分子間表現(xiàn)為引力,所以液體表面具有收縮的趨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