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不屬于預(yù)防靜電危害的做法是( )
A.在高大的建筑物頂端安裝避雷針
B.水泥廠利用靜電除去廢氣中的粉塵
C.在制造輪胎的橡膠中添加導(dǎo)電材料
D.行駛中的油罐車尾帶一條拖地的鐵鏈

【答案】B
【解析】 在高大的建筑物頂端安裝避雷針;在制造輪胎的橡膠中添加導(dǎo)電材料;行駛中的油罐車尾帶一條拖地的鐵鏈,這些都屬于預(yù)防靜電的危害的做法;而水泥廠利用靜電除去廢氣中的粉塵是利用靜電的做法。
故選B
有些時候我們要利用靜電現(xiàn)象,有些時候我們要防止靜電現(xiàn)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只要兩物體之間有彈力,兩物體就一定接觸

B. 物體加速度越大,速度增加的就越快

C. 彈簧上彈力的大小與彈簧的長度成正比

D. 平均速度的大小叫平均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以速度v0開始加速行駛,經(jīng)過一段時間t,前進了距離S,此時恰好達到其最大速度vm.設(shè)此過程中汽車發(fā)動機始終以額定功率P工作,汽車所受的阻力恒定為F,則在這段時間里,發(fā)動機所做的功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汽缸豎直放在水平地面上,缸體質(zhì)量M=10 kg,活塞質(zhì)量m=4 kg,活塞橫截面積S=2×10-3 m2,活塞上面的汽缸內(nèi)封閉了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下面有氣孔O與外界相通,大氣壓強p0=1.0×105 Pa;活塞下面與勁度系數(shù)k=2×103 N/m的輕彈簧相連;當汽缸內(nèi)氣體溫度為127 ℃時彈簧為自然長度,此時缸內(nèi)氣柱長度L1=20 cm,g取10 m/s2,缸體始終豎直,活塞不漏氣且與缸壁無摩擦.

(1)當缸內(nèi)氣柱長度L2=24 cm時,缸內(nèi)氣體溫度為多少K?

(2)缸內(nèi)氣體溫度上升到T0以上,氣體將做等壓膨脹,則T0 為多少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物理學發(fā)展的過程中,某位科學家開創(chuàng)了以實驗檢驗猜想和假設(shè)的科學方法,并用這種方法研究了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這位科學家是

A. 亞里士多德 B. 伽利略 C. 牛頓 D. 笛卡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根輕彈簧下端固定,豎立在水平面上.其正上方A位置有一只小球.小球從靜止開始下落,在B位置接觸彈簧的上端,在C位置小球所受彈力大小等于重力,在D位置小球速度減小到零.小球下降階段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在B位置小球動能最大

B. 從A→D位置的過程中小球機械能守恒

C. 從A→D位置小球重力勢能的減少大于彈簧彈性勢能的增加

D. 從A→C位置小球重力勢能的減少大于彈簧彈性勢能的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物塊A和圓環(huán)B用繞過定滑輪的輕繩連接在一起,圓環(huán)B套在光滑的豎直固定桿上,開始時連接B的繩子處于水平.零時刻由靜止釋放B,經(jīng)時間tB下降h,此時,速度達到最大.不計滑輪摩擦和空氣的阻力,則

A. t時刻B的速度大于A的速度

B. t時刻B受到的合力等于零

C. 0~t過程A的機械能增加量大于B的機械能減小量

D. 0~t過程A的重力勢能增加量大于B的重力勢能減小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某時刻的兩列簡諧橫波在同一介質(zhì)中沿相同方向傳播的波形圖,此時a波上某質(zhì)點P的運動方向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列波具有相同的波速

B.此時b波上的質(zhì)點Q正向上運動

C.一個周期內(nèi),Q質(zhì)點沿x軸前進的距離是P質(zhì)點的1.5倍

D.在P質(zhì)點完成30次全振動的時間內(nèi)Q質(zhì)點可完成20次全振動

E.a(chǎn)波和b波在空間相遇處會產(chǎn)生穩(wěn)定的干涉圖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P、Q是兩個電量相等的正點電荷,它們連線的中點是O,A、B是中垂線上的兩點。OA<OB,用EA、EBφA、φB分別表示A、B兩點的場強和電勢,則 ( )

A. EA一定大于EB,φA一定大于φB

B. EA不一定大于EBφA一定大于φB

C. EA一定大于EB,φA不一定大于φB

D. EA不一定大于EBφA不一定大于φ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