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2s末與6s末速度相同 | B. | 4s末物體回到出發(fā)點 | ||
C. | 6s末物體距出發(fā)點最遠 | D. | 8s末物體回到出發(fā)點 |
分析 在v-t圖象中,能判斷出任意時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物體在前4s內(nèi),沿正方向運動,后4s內(nèi)沿負方向返回,4s末物體距出發(fā)點最遠.在8s時間內(nèi)回到出發(fā)點.
解答 解:A、從v-t圖象中,2s末與6s末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故A錯誤;
B、由速度圖象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且在時間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位移為負,可知:4s末物體距出發(fā)點最遠;故B錯誤;
C、由速度圖象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且在時間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位移為負,可知:4s末物體距出發(fā)點最遠;4-6s內(nèi)反向運動,位移減小,故C錯誤;
D、由速度圖象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且在時間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位移為負,可知:8s末物體位移為0,又回到了出發(fā)點,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是速度-時間圖象問題,抓住圖象的數(shù)學(xué)意義來理解其物理意義: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積表示位移.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當h=2R時,小球恰好能到達最高點M | |
B. | 當h=2R時,小球在圓心等高處P時對軌道壓力為2mg | |
C. | 當h$≤\frac{5R}{2}$時,小球在運動過程中不會脫離軌道 | |
D. | 當h=R時,小球在最低點N時對軌道壓力為3m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每隔4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計數(shù)點時間間隔為0.1s | |
B. | 每隔4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計數(shù)點時間間隔為0.08s | |
C. | 只研究紙帶后端幾個間距較大的點所在區(qū)域 | |
D. | 直接研究紙帶上的點,無需取計數(shù)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奧斯特 | B. | 庫侖 | C. | 法拉第 | D. | 安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公式中的壓力一定是重力 | |
B. | 大小與相對速度大小無關(guān) | |
C. | 大小與兩物體接觸面積大小無關(guān) | |
D. | 同一接觸面上的彈力和摩擦力一定相互平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伽利略證明了慣性運動,用實驗驗證了維持物體運動并不需要外力 | |
B. | 伽利略證明了所有物體在忽略空氣阻力時,都以同一加速度下落 | |
C. | 牛頓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時速度以及加速度的概念 | |
D. | 牛頓通過實驗總結(jié)出了牛頓第一定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物體在前2s內(nèi)加速度的大小為20m/s2 | |
B. | 2s至4s內(nèi),物體的平均速度為10m/s | |
C. | t=2s前與t=2s后相比,物體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 |
D. | 在t=4s時,物體離出發(fā)點最遠,且最遠距離為40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物體只受重力作用的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 |
B. | 剛下落時物體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零 | |
C. | 下落過程中,物體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該秒初速度的9.8倍 | |
D. | 下落開始連續(xù)的三個1秒末的速度之比為1: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ω=$\frac{\sqrt{2πT}}{\sqrt{MR}}$ | B. | ω=$\frac{2\sqrt{πT}}{\sqrt{MR}}$ | C. | ω=$\frac{\sqrt{2T}}{MR}$ | D. | ω=$\frac{\sqrt{T}}{\sqrt{MR}}$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