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實驗裝置(圖1)探究重錘下落過程中動能與重力勢能的轉(zhuǎn)化問題.

①圖2為一條符合實驗要求的紙帶,O點為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第一點.分別測出若干連續(xù)打點A、B、C…與 O點之間的距離h1、h2、h3….
②已知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為T,重錘質(zhì)量為m,重力加速度為g,結(jié)合實驗中所測的h1、h2、h3,可得重錘下落到B點時的速度大小為$\frac{{h}_{3}-{h}_{1}}{2T}$,紙帶從O點下落到B點的過程中,重錘增加的動能為$\frac{m{({h}_{3}-{h}_{1})}^{2}}{8{T}^{2}}$,減小的重力勢能為mgh2,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重錘動能增加量等于重力勢能減少量(填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取打下O點時重錘的重力勢能為零,計算出該重錘下落不同高度h時所對應的動能Ek 和重力勢能Ep,建立坐標系,橫軸表示h,縱軸表示Ek和Ep,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在圖3中繪出圖線Ⅰ和圖線Ⅱ.已求得圖線Ⅰ斜率的絕對值k1=2.94J/m,請計算圖線Ⅱ的斜率k2=2.80J/m(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重錘和紙帶在下落過程中所受平均阻力與重錘所受重力的比值為$\frac{{k}_{1}-{k}_{2}}{{k}_{1}}$(用k1和k2字母表示).

分析 (2)根據(jù)某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求出B點的速度,從而得出動能的增加量,根據(jù)下降的高度求出重力勢能的減小量.
(3)若機械能守恒,因為初位置的機械能為零,則每個位置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絕對值應該相等,圖線不重合的原因是重物和紙帶下落過程中需克服阻力做功.根據(jù)動能定理,結(jié)合圖線的斜率求出阻力與重物重力的比值.

解答 解:②B點的瞬時速度${v}_{B}=\frac{{h}_{3}-{h}_{1}}{2T}$,
則重物動能的增加量為$△{E}_{K}=\frac{1}{2}m{{v}_{B}}^{2}=\frac{m({h}_{3}-{h}_{1})^{2}}{8{T}^{2}}$,重力勢能的減小量為△Ep=mgh2.在誤差范圍內(nèi)重錘動能增加量等于重力勢能減少量.
③取打下O點時重物的重力勢能為零,因為初位置的動能為零,則機械能為零,每個位置對應的重力勢能和動能互為相反數(shù),即重力勢能的絕對值與動能相等,而圖線的斜率不同,原因是重物和紙帶下落過程中需要克服阻力做功.
根據(jù)圖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計算計算圖線Ⅱ的斜率k2=2.80 J/m.
根據(jù)動能定理得,mgh-fh=$\frac{1}{2}m{v}^{2}$,則mg-f=$\frac{1}{2}•\frac{m{v}^{2}}{h}$,
圖線斜率${k}_{1}=\frac{mgh}{h}=mg$,圖線斜率${k}_{2}=\frac{\frac{1}{2}m{v}^{2}}{h}$,
知k1-f=k2,則阻力f=k1-k2
所以重物和紙帶下落過程中所受平均阻力與重物所受重力的比值為$\frac{{k}_{1}-{k}_{2}}{{k}_{1}}$.
故答案為:②$\frac{{h}_{3}-{h}_{1}}{2T}$;$\frac{m{({h}_{3}-{h}_{1})}^{2}}{8{T}^{2}}$;mgh2;等于;③2.80;$\frac{{k}_{1}-{k}_{2}}{{k}_{1}}$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知道實驗的原理,驗證重力勢能的減小量與動能的增加量是否相等.以及知道通過求某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時速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廣西桂林市高三11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某物理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一個粗制玩具小車通過凹形橋最低點時的速度的實驗。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車、壓力式托盤秤、凹形橋模擬器(圓弧部分的半徑為R=0.20m)。

完成下列填空:

(1)將凹形橋模擬器靜置于托盤秤上,如圖(a)所示,托盤秤的示數(shù)為1.00kg;

(2)將玩具小車靜置于凹形橋模擬器最低點時,托盤秤的示數(shù)如圖(b)所示,該示數(shù)為 kg;

(3)將小車從凹形橋模擬器某一位置釋放,小車經(jīng)過最低點后滑向另一側(cè),此過程中托盤秤的最大示數(shù)為m;多次從同一位置釋放小車,記錄各次的m值如下表所示:

序號
 

1
 

2
 

3
 

4
 

5
 

m(kg)
 

1.80
 

1.75
 

1.85
 

1.75
 

1.90
 

(4)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可求出小車經(jīng)過凹形橋最低點時對橋的壓力為 N;小車通過最低點時的速度大小為 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計算結(jié)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1.如圖所示,粗糙的水平面上放置一個斜面體,一個質(zhì)量為m的物體靜止在斜面上,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受重力、對斜面的壓力、對斜面的摩擦力三個力平衡
B.斜面體與水平面間不存在摩擦力
C.物體受到的重力可分解為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和物體對斜面的摩擦力
D.斜面體受4個力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做“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框架上裝有可移動的光電門;框架豎直部分緊貼一刻度尺,零刻度線在上端,可以測量出光電門到零刻度線的距離x;框架水平部分用電磁鐵吸住-個質(zhì)量為m的小鐵球,小鐵球的重心所在高度恰好與刻度尺零刻度線對齊,切斷電磁鐵線圈中的電流時,小鐵球由靜止釋放,當小鐵球經(jīng)過光電門時,與光電門連接的傳感器可以記錄小球經(jīng)過光電門的時間.
(1)用螺旋測微器測得小球直徑D=6.200mm,從傳感器上讀出小球經(jīng)過光電門的時間t=2ms,則小球經(jīng)過光電門時的速度v=3.1m/s,小球經(jīng)過光電門時的動能μmg=ma=4.8mJJ.(結(jié)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2)某同學多次改變光電門的位置,測量光電門到起始點O的距離x,并計算出小球經(jīng)過光電門時的速度v,通過描繪v2-x圖象去驗證機械能是否守恒,若實驗中小球所受阻力不可忽略,且阻力大小保持不變,從理論上分析,合理的v2-x圖象是下圖中的哪一個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1)在做“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時,下列基本步驟中,正確的排列順序為CBDEA.
A.松開紙帶讓物體帶著紙帶運動
B.安放紙帶
C.把電火花計時器固定在桌子上
D.接通220V交流電源
E.按下脈沖輸出開關(guān),進行打點
(2)某同學在做“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規(guī)律”的實驗時,得到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如圖1,在紙帶上依次選出7個計數(shù)點,分別標以O、A、B、C、D、E和F,每相鄰的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的頻率是50Hz.

①如果測得C、D兩點間距S4=2.70cm,D、E兩點間距S5=2.90cm,若DE之間的時間記為T則據(jù)此數(shù)據(jù)計算在打D點時小車的速度公式為$\frac{{{s}_{4}+s}_{5}}{2T}$,小車的速度值vD=0.280m/s.(結(jié)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②該同學分別算出其它速度:vA=0.220m/s,vB=0.241m/s,vc=0.258m/s,vE=0.300m/s,并設計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填入框中,請在圖2中坐標系中作出小車運動的v-t圖象,設O點為計時起點.
時間t(s)0.10.20.30.40.5
速度v(m/s)0.2200.2410.2580.2800.300

③本實驗由上述圖象求得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0.20 m/s2(結(jié)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3)如圖3所示是另一同學做該實驗時某一次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記錄小車運動的紙帶,取計數(shù)點A、B、C、D、E、F、G.紙帶上兩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0.10s,用刻度尺測量出各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分別為S1=1.50cm,S2=3.88cm,S3=6.26cm,S4=8.67cm,S5=11.08cm,S6=13.49cm,則本次實驗中用逐差法求小車運動的加速度的表達式為a=$\frac{{S}_{4}+{{S}_{5}+S}_{6}{-S}_{3}{-S}_{2}{-S}_{1}}{{9T}^{2}}$(請用時間間隔T和六段位移S1、S2、S3、S4、S5、S6表示),代入數(shù)據(jù)可求出加速度大小a=2.43m/s2.(結(jié)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某實驗小組探究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與其長度(圈數(shù))的關(guān)系.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一均勻長彈簧豎直懸掛,7個指針P0、P1、P2、P3、P4、P5、P6分別固定在彈簧上距懸點0、10、20、30、40、50、60圈處;通過旁邊豎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讀出指針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設彈簧下端未掛重物時,各指針的位置記為x0;掛有質(zhì)量為0.100kg的砝碼時,各指針的位置記為x.測量結(jié)果及部分計算結(jié)果如表所示(n為彈簧的圈數(shù),取重力加速度為9.80m/s2).已知實驗所用彈簧總?cè)?shù)為60,整個彈簧的自由長度為11.88cm.
P1P2P3P4P5P6
x0(cm)2.044.066.068.0510.0312.01
x (cm)2.645.267.8110.3012.9315.41
n102030405060
k(N/m)16356.043.633.828.8
1/k(m/N)0.00610.01790.02290.02960.0347
(1)將表中數(shù)據(jù)補充完整:①81.7,②0.0122;
(2)以n為橫坐標,$\frac{1}{k}$為縱坐標,在圖(b)給出的坐標紙上畫出$\frac{1}{k}$-n圖象.

(3)圖(b)中畫出的直線可以近似認為通過原點.若從實驗中所用的彈簧截取圈數(shù)為n的一段彈簧,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與其圈數(shù)n的關(guān)系的表達式為k=$\frac{1.67×1{0}^{3}}{n}$N/m;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與其自由長度l0(單位為m)的關(guān)系的表達式為k=$\frac{3.47}{{l}_{0}}$ N/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如圖所示,S1、S2為兩平面波波源,振動方向相同,它們的振動方程分別為y1=0.2cos2πt(m),和y2=0.2cos(2πt+π)(m),它們發(fā)出的波在P點相遇而迭加,圖中r1=0.4m,r2=0.5m,兩波的波速都為u=0.2m/s.求:
(1)兩波在P處的相位差;
(2)P處的合振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一個質(zhì)點做方向不變的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逐漸減小直至為零,在此過程中(  )
A.若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速度逐漸減小,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速度達到最小值
B.若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速度逐漸增大,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速度達到最大值
C.若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速度逐漸減小,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速度達到最小值
D.若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位移逐漸減小,當加速度減小到零時,位移達到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7.下列與彈簧具有的彈性勢能無關(guān)的因素(  )
A.彈簧的質(zhì)量B.彈簧的長度C.彈簧的壓縮量D.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