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人類正在有計劃地探索地球外其他星球,若宇宙空間某處有質量均勻分布的實心球形天體,宇航員在星球上可完成以下工作;1、測得A物體質量.2、測出離球面已知高度h平拋物體落地時間t.3、觀測其衛(wèi)星勻速圓周運動的周期T.4、測出此衛(wèi)星離球面高度H.5、用彈簧測力計測得A物體在該天體的極地比赤道上重P,已知引力常量G.則下列有關推斷正確的是(  )
A.由3、4可推知星球質量
B.由1、5可推知星球同步衛(wèi)星周期
C.由2、3、4可推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D.由1、2、5可推知該天體的密度

分析 分析每一步驟的目的,根據(jù)每一步實驗操作能得到什么關系,在結合選項中的問題進行判斷.
第一步:用天平測出物體A的質量m,對于測量星球質量、密度、第一宇宙速度、衛(wèi)星周期無關,這一步是無用的一步.
第二步:測得物體A從高h處水平拋出后飛行時間t.根據(jù)高度決定時間$h=\frac{1}{2}g{t}^{2}$,可知$g=\frac{2h}{{t}^{2}}$,可以知道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第三步:觀測繞星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宇宙飛船的運動周期T.根據(jù)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frac{Mm}{{r}^{2}}=m\frac{4{π}^{2}}{{T}^{2}}r$,得飛船的軌道半徑$r=\root{3}{\frac{GM{T}^{2}}{4{π}^{2}}}$.
第四步:測出此飛船離星球球面高度H.則r=H+R.
第五步:在極地重力等于萬有引力$G\frac{Mm}{{R}^{2}}$,在赤道上的重力為$G\frac{Mm}{{R}^{2}}$-$mR\frac{4{π}^{2}}{{T}^{2}}$,由宇航員用彈簧測力計測得某一物體在該天體的極地比赤道上重P,所以有
P=$mR\frac{4{π}^{2}}{{T}^{2}}$.

解答 解:A、因為星球表面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等于萬有引力mg=$\frac{GMm}{{R}^{2}}$,得GM=R2g,代入第三步中得,結合第四步,得=H+R,這樣結合第二步中的重力加速度的值可解出星球的半徑R,根據(jù)GM=R2g,就可求出星球的質量.所以要想推知星球的質量,需要由2、3、4才行.故A錯誤.
B、第一步知道物體的質量,第五步知道P=$mR\frac{4{π}^{2}}{{T}^{2}}$,要想知道周期必須知道星球的半徑才行,故B錯誤.
C、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為v=$\sqrt{gR}$,從上面的分析可知,由2、3、4可知重力加速度的值和星球的半徑.故C正確.
D、星球的密度用星球的質量除以星球的體積,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必須知道星球的半徑和質量,應由2、3、4可推知,1、2、5無法推知,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綜合能力要求較高,要能根據(jù)題意分析每一步驟的用途和目的,并且要能根據(jù)問題綜合每一步驟,關鍵是要能熟悉天體運動的常用規(guī)律,例如星球表面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等于萬有引力mg=$\frac{GMm}{{R}^{2}}$.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所示,在傾角為30°的光滑斜面上,垂直紙面放置一根長為L、質量為m的直導體棒,導體棒中電流為I.要使導體棒靜止在斜面上,需要外加勻強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的最小值為( 。
A.$\frac{mg}{2IL}$B.$\frac{\sqrt{3}mg}{2IL}$C.$\frac{mg}{IL}$D.$\frac{\sqrt{3}mg}{I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一個${\;}_{92}^{235}$U原子核在中子的轟擊下發(fā)生一種可能的裂變反映,其裂變方程為:${\;}_{92}^{235}$U+${\;}_{0}^{1}$n→X+${\;}_{38}^{90}$Sr+10${\;}_{0}^{1}$n,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X原子核中含有86個中子
B.X原子核中含有136個核子
C.因為裂變時釋放巨大能量,所以裂變過程中能量不守恒
D.因為裂變時出現(xiàn)質量虧損,所以生成物的總質量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在用打點計時器研究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物體的加速度時,打點紙帶如圖所示,已知打點計時器每隔0.02s打一個點,每打5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A、B、C、D是四個計數(shù)點,紙帶上C點對應的物體的瞬時速度為0.595m/s,該物體的加速度為0.9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圖甲是“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的實驗裝置圖.
(1)為了能較準確地描繪運動軌跡,下面列出一些操作要求,將你認為正確的選項前面的字母填在橫線上ABC.
A.通過調節(jié)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釋放小球的位置必須相同
C.小球運動時不應與木板上的白紙(或方格紙)相接觸
D.將小球的位置記錄在紙上后,取下紙,用直尺將點連成折線
(2)圖乙是通過頻閃照相得到的照片,每個格的邊長L=5cm,通過實驗,記錄了小球在運動途中的三個位置,如圖所示,則該頻閃照相的周期為0.1s,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為1.5m/s;小球做平拋運動拋出點的坐標x=-5cm,y=5cm.(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加拿大薩德伯里中微子觀測站揭示了中微子失蹤的原因,即觀測到的中微子數(shù)目比理論值少是因為部分中微子在運動過程中轉化為一個μ子和一個τ子.該研究過程中牛頓運動定律不能適用(選填“依然適用”或“不能適用”).若發(fā)現(xiàn)μ子和中微子的運動方向相反,則τ子的運動方向與中微子的運動方向相同(選填“相同”、“相反”或“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如圖所示,平行板電容器與直流電源連接,下極板接地,一帶電油滴位于容器中的P點且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將上極板豎直向上移動一小段距離,則( 。
A.P點電勢將升高
B.電容器的電容減小,極板帶電量減小
C.帶電油滴將沿豎直方向向下運動
D.帶電油滴的電勢能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所示,一小球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射出,恰好垂直地射到一傾角為30°的固定斜面上,并立即反方向彈回.已知反彈速度的大小是入射速度大小的$\frac{3}{4}$,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在豎直方向下落的距離與在水平方向通過的距離的比為$\sqrt{3}$
B.水平射出后經(jīng)$\frac{{2v}_{0}}{g}$秒垂直撞到斜面
C.在碰撞中小球的速度變化大小為$\frac{1}{2}$v0
D.在碰撞中小球的速度變化大小為$\frac{7}{2}$v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利用如圖所示電路測量一量程為300mV的電壓表的內阻RV(約為300Ω). 某同學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按電路圖正確連接好電路,把滑動變阻器R的滑片P滑到a端,閉合電鍵S2,并將電阻箱R0的阻值調到較大;
②閉合電鍵S1,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使電壓表的指針指到滿刻度;
③保持電鍵S1閉合和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變,斷開電鍵S2,調整電阻箱R0的阻值大小,使電壓表的指針指到滿刻度的三分之一;讀出此時電阻箱R0=596Ω的阻值,則電壓表內電阻RV=894Ω.
實驗所提供的器材除待測電壓表、電阻箱(最大阻值999.9Ω)、電池(電動勢約1.5V,內阻可忽略不計)、導線和電鍵之外,還有如下可供選擇的實驗器材:
A.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200ΩB.滑動變阻器:最大值阻10Ω
C.定值電阻:阻值約20ΩD.定值電阻:阻值約200
根據(jù)以上設計的實驗方法,回答下列問題.
①為了使測量比較精確,從可供選擇的實驗器材中,滑動變阻器R應選用B,定值電阻R'應選用C(填寫可供選擇實驗器材前面的序號).
②對于上述的測量方法,從實驗原理分析可知,在測量操作無誤的情況下,實際測出的電壓表內阻的測量值R測大于真實值RV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這誤差屬于系統(tǒng)誤差(填”偶然”或者”系統(tǒng)”)且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若RV越大,其測量值R的誤差就越小(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