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如圖所示,傾角為的斜面體C置于水平地面上,通過細繩跨過光滑的定滑輪和物體A相連接,連接B的一段細繩與斜面平行,A、B、C都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則(  )
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為零
B.C受地面的摩擦力一定為零
C.C有沿地面向右滑動的趨勢,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
D.將細繩剪斷,若B依然靜止在斜面上,此時地面對C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分析 以B為研究對象,分析繩子的拉力與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的關(guān)系,判斷B是否受到C的摩擦力.以B、C整體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平衡條件分析水平面的摩擦力.

解答 解:設(shè)A、B、C的重力分別為GA、GB、GC
A、若GA=GBsinθ,B相對于C沒有運動趨勢,不受到C的摩擦力.故A錯誤.
B、以B、C整體為研究對象,分析受力如圖,根據(jù)平衡條件得:
地面對C的摩擦力f=Fcosθ=GAcosθ,方向水平向左,說明C有沿地面向右滑動的趨勢.故B錯誤,C正確.
D、將細繩剪斷,若B依然靜止在斜面上,則以B、C整體為研究對象得到,f=0,即水平面對C的摩擦力為零.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共點力的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要注意整體法的應(yīng)用;當(dāng)幾個物體的加速度相同時可以采用整體法研究,往往比較簡捷.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某同學(xué)通過實驗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可用的器材如下:電源(電動勢為3V,內(nèi)阻為1Ω)、電鍵、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為20Ω)、電壓表、電流表、小燈泡、導(dǎo)線若干.(電壓表和電流表均視為理想電表)

(1)在圖甲中把缺少的導(dǎo)線補全,連接成實驗的電路.
(2)開關(guān)閉合前變阻器的滑片應(yīng)置于左端(填“左”或“右”)
(3)實驗中得到了小燈泡的U-I圖象如圖乙所示,則可知小燈泡的電阻隨電壓增大而增大(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另外,當(dāng)I=0.5A時,小燈泡的電阻R=4.4Ω.
(4)若某次連接時,把AB間的導(dǎo)線誤接在AC之間,合上電鍵,任意移動滑片發(fā)現(xiàn)都不能使小燈泡完全熄滅,則此時的電路中,小燈泡獲得的最小功率是0.33W.(計算結(jié)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中子撞擊鋁核(${\;}_{13}^{27}$Al)的反應(yīng)方程為:${\;}_{13}^{27}$Al+${\;}_{0}^{1}$n→${\;}_{13}^{28}$Al+γ,其中γ是光子,已知${\;}_{13}^{27}$Al核的質(zhì)量為m1,原來是靜止的,中子的質(zhì)量為m2,初速度為v0,${\;}_{13}^{28}$Al核的質(zhì)量為m3
①若不計光子的動量,求${\;}_{13}^{28}$Al核的速度;
②求輻射出的γ光子的頻率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如圖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斜面底端有一固定擋板,一輕彈簧下端連接在擋板上,上端和置于斜面上的物塊P相連.物塊P通過輕繩繞過輕質(zhì)光滑定滑輪與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塊Q相連,系統(tǒng)處于靜止時,物塊P、Q的受力個數(shù)可能是( 。
A.P受3個力、Q受2個力B.P受3個力、Q受3個力
C.P受4個力、Q受3個力D.P受4個力、Q受4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如圖甲所示,固定在地面上的氣缸里,固定兩個活塞A、B,氣缸內(nèi)被分成等體積的兩部分,左邊是壓強為p0(外界大氣壓也是p0)、溫度為T0的理想氣體,而右邊空間為真空,已知氣缸、活塞均是絕熱的.

①若在不漏氣的情況下將活塞A瞬間抽出,氣體自由擴散到右側(cè)真空區(qū)域,穩(wěn)定后氣體的壓強和溫度各是多少?
②若再放開活塞B,不計活塞B與氣缸壁間的摩擦力,并用外力作用于活塞B將氣體向左緩慢壓縮,穩(wěn)定時使氣體體積恢復(fù)開始時的體積,如圖乙.測得此時氣體溫度為$\frac{6}{5}$T0,已知活塞面積為S,求此時加在活塞B上的推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光滑的$\frac{1}{4}$圓弧軌道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與水平軌道CE連接.水平軌道的CD段光滑、DE段粗糙.一根輕質(zhì)彈簧一端固定在C處的豎直面上,彈簧處于自然長度.將質(zhì)量為m的物塊a從頂端F點靜止釋放后,沿圓弧軌道下滑.
已知圓弧軌道半徑為r,$\overline{DE}$=L,物塊a與DE段水平軌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重力加速度為g.物塊a均可視為質(zhì)點.求:
(1)物塊a第一次經(jīng)過E點時的速度是多少?
(2)彈簧獲得的最大彈性勢能Ep?
(3)試討論L取何值時,a只能發(fā)生壓縮一次彈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所示為某種彈射裝置的示意圖,光滑的水平導(dǎo)軌MN右端N處與水平傳送帶理想連接,傳送帶長度L=4.0m,皮帶輪沿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帶動皮帶以恒定速率v=3.0m/s勻速傳動.三個質(zhì)量均為m=1.0kg的滑塊A、B、C置于水平導(dǎo)軌上,開始時滑塊B、C之間用細繩相連,中間有一壓縮的輕彈簧,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滑塊A以初速度v0=2.0m/s沿B、C連線方向向B運動,A與B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碰撞時間極短,可認為A與B碰撞過程中滑塊C的速度仍為零.因碰撞使連接B、C的細繩受擾動而突然斷開,彈簧伸展,從而使C與A、B分離.滑塊C脫離彈簧后以速度 vC=2.0m/s滑上傳送帶,并從右端滑出落至地面上的P點,已知滑塊C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0,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滑塊C從傳送帶右端滑出時的速度大小;
(2)滑塊B、C用細繩相連時彈簧的彈性勢能EP;
(3)若每次實驗開始時彈簧的壓縮情況相同,要使滑塊C總能落至P點,則滑塊A與滑塊B撞前速度的最大值vmax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物體做直線運動,若在前$\frac{1}{3}$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6m/s,后$\frac{2}{3}$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9m/s,則全程的平均速度為8m/s;若在前$\frac{1}{3}$位移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4m/s,后$\frac{2}{3}$位移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6m/s,則全程的平均速度為5.1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一個物體靜止放在水平面上,在跟豎直方向成θ角為37度的斜向下的推力F=20N的作用下沿水平移動的距離s=5m,若物體的質(zhì)量為m=0.4kg,物體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力F做的功
(2)摩擦力做的功
(3)物體沿水平面移動了距離s=5m時的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