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理想變壓器原線圈與120V的交流電源相連,副線圈并聯(lián)兩個燈泡A和B,燈泡A、C的額定功率皆為30W,正常發(fā)光時電阻皆為30Ω,已知三燈泡均正常發(fā)光,流過原線圈的電流為1.0A,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原副線圈匝數為3:1
B. 原副線圈匝數為4:1
C. 正常發(fā)光時B燈電阻為30Ω
D. 流過燈泡B的電流為2A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定質量的理想氣體(分子力不計),體積由V膨脹到V′,如果通過壓強不變的過程實現,對外做功大小為,傳遞熱量的值為,內能變化為,如果通過溫度不變的過程來實現,對外做功大小為,傳遞熱量的值為,內能變化為,則
A. >,<,> B. >,>,>
C.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的實驗中,如下圖所示, 當導體棒AB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閉合回路___感應電流(填“有”或“無”)產生,當導體棒AB沿著磁感線上下運動時, (不考慮磁場的邊緣效應),閉合回路無感應電流產生。如果將電流表斷開,當導體棒AB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回路中無感應電流, AB兩端___ (填“有”或“無”)感應電動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豎直平面內的軌道ABCD由水平部分AB與光滑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CD組成,AB恰與圓弧CD在C點相切,其總質量M=4 kg,其右側緊靠在固定擋板上,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軌道的左端有一質量為m=1 kg的小滑塊(可視為質點)以v0=3 m/s的速度向右運動,小滑塊剛好能沖到D點。已知小滑塊與長木板AB間的動摩擦因數=0.5,軌道水平部分AB的長度L=0.5 m,g取10 m/s2。求:
(1)小滑塊經過C點時對軌道的壓力大。
(2)軌道ABCD的最終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水平地面上有兩個物體在同一直線上運動,兩物體碰撞前后的速度一時間圖象如圖所示(其中一個物體碰后速度變?yōu)?/span>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t = 0時,兩物體的距離為1 m
B. t = 2.5 s時,兩物體的距離為4.5 m
C. 兩物體間的碰撞為完全彈性碰撞
D. 碰撞前,地面對兩個物體的摩擦力大小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某次研究彈簧所受彈力F與彈簧長度L關系實驗時得到如圖a所示的F-L圖象,由圖象可知:彈簧原長L0= _________ cm,求得彈簧的勁度系數k = _______N/m。
(2)如圖b的方式掛上鉤碼(已知每個鉤碼重G=1N),使(1)中研究的彈簧壓縮,穩(wěn)定后指針指示如圖b,則指針所指刻度尺示數為 ______ cm。由此可推測圖b中所掛鉤碼的個數為 _________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1)某同學在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時,安裝好實驗裝置,讓刻度尺零刻度與彈簧上端平齊,在彈簧下端掛1個鉤碼,靜止時彈簧長度為,如圖甲所示,圖乙是此時固定在彈簧掛鉤上的指針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毫米)上位置的放大圖,示數=________cm。在彈簧下端分別掛2個、3個、4個、5個相同鉤碼,靜止時彈簧長度分別是、、、。要得到彈簧伸長量x,還需要測量的是________。作出Fx曲線,得到彈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系。
(2)該同學更換彈簧,進行重復實驗,得到如圖丙所示的彈簧彈力F與伸長量x的關系圖線,由此可求出該彈簧的勁度系數為_______N/m。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在x軸上有P、M、Q三點,從波傳到x=5m的M點時開始計時,已知t1=0.7s時M點第二次出現波峰。求:
①這列波傳播的速度;
②從t=0時刻起到t2=1s止,質點Q(x=9m)通過的路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AOB是截面為扇形的玻璃磚的橫截面圖,其頂角θ=76°,今有一細束單色光在橫截面內從OA邊上的點E沿垂直于OA的方向射入玻璃磚,光線直接到達AB面且恰好未從AB面射出.已知OE=OA,cos 53°=0.6.
試求:
①玻璃磚的折射率n;
②光線第一次從OB射出時折射角的正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